中国基金理财能力有待提高


 

中国基金理财能力有待提高

——替百姓理财应是基金的主业之一

武汉科技大学 董登新(教授)

  近日,据媒体消息称,中国首批9只基金获首批专户理财资格,第二批也将揭晓。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因为基金进入百姓理财领域,尤其是进入教育储蓄和养老储蓄,正是基金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基金目前替老百姓(家庭与个人)理财的能力和实力仍有待提高。

  (一)中国基金品种单一:基本上都是股票型基金。

  从基金市场发达国家来看,基金品种均呈多样化格局,其中,股票型基金,无论从只数或是从净资产值来看,至多只占50%左右,此外,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则占据了另外的一半基金市场。这样一种品种多元化、长短期限结合的基金市场结构,不仅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资金头寸管理工具,同时也为家庭和个人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的理财工具。此外,基金品种的多样化,有利于家庭和个人从投资的角度作多样化品种与期限组合,以便于分散理财风险。

  然而,在我国基金市场上,经过十多年的规范与发展,基金的品种却始终单一,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据了中国基金市场份额的95%以上,而货币基金则较为短缺,且债券基金更是凤毛麟角,正因如此,中国内地基金市场完全与股票市场同步涨跌,基金变相成股票。对于中国基民而言,毫无品种与期限的选择余地,炒基金就等于炒股票,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二)中国基金投资市场单一:除了A股还是A股。

  在基金市场发达的国家,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旗下都会拥有多只不同的全球基金,比方,美元基金、欧元基金、日元基金;当然,也可以分为亚洲基金、欧洲基金、北美基金,如此等等。同样,一只基金也可以将其资产分散于国内外的多个市场投资,以有效地跨越不同地区的、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进行组合投资,这样的基金可以有效地规避单一投资市场风险,从而保障证券组合收益的稳定性。这样的基金,才有可能成为老百姓(家庭或个人)理财的工具,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健的收益。

  但是,我国目前的基金大多为单一的国内基金,其投资市场单一,所谓的组合投资,除了在本国A股市场上“组合”外,几乎别无选择。因此,我国的股票型基金,无论你如何组合,都只能是单一A股的“炒作”,因为A股组合还是等于A股,因此,在中国,炒基金,实际上与炒股票没有多大区别。这也正是中国股民不愿交出手中钱给基金“炒股”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的股民说:与其把钱给基金潇洒,不如自己赌一把,炒股就是过瘾!

  (三)中国基金投资模式异化:热衷于“短炒”与“坐庄”!

  基金原本是价值投资的典范,是长期投资的代表,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是基金稳键运作的最重要特征。正因如此,人们一般将证券投资基金看作是稳定股市的中流砥柱,是股民选择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的表率和精神支柱。

  然而,在中国,由于基金品种单一,投资市场单一,致使集中扎堆的各大基金毫无风格差异可言,他们的投资风格与运营模式基本上是相互模仿、大同小异,当它们同时投身于中国狭小的A股市场时,便会产生基金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同向共振性:全部基金同时扑进股市,一起“坐庄”、共同发财,股市便会疯涨;相反,当基金同时看空,选择离场时,股市就会暴跌、基金便会缩水。于是,中国基金不得不热衷于高换手率下的“短炒”,而且一次又一次的充当着不同的“庄家”角色,进而赢得与散户博弈的差价收益。既然如此,中国基金如何能充当散户的精神支柱呢?它又凭什么来取信股民和百姓,并真正成为百姓的理财好手呢?

  (四)中国基金缺乏稳定的长期投资群体:随时面临集中赎回风险!

  在国外,由于基民对基金的长期信任,几乎所有基金都会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投资群体。比方,一半的美国家庭和近亿的美国人均持有基金,而且大多基金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期限都会在两三年以上,他们投资基金志在长远,追求的是稳定收益。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投资“理财”。当然,这也是基民与基金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诚信,因此,国外许多投资者更愿意将钱直接交由基金公司打理,而不是自己专职炒股。相应地,基金公司也会给基民长期稳定的、不菲的收益或报酬。

  在我国,基金的运作方式和盈利能力尚不能赢得全国人民的认可和信任,因为他们发觉中国的基金只不过是一种更大的另类“庄”而已,它们基本上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为百姓“理财”的经营风格和能力。因此,股民宁愿自己“炒”,也不信任基金公司,这正是基民为什么不愿投资基金,而只是“炒基金”的原因所在。不难想象,当大熊市来临时,基民的集中赎回将可能对基金构成“清盘”威胁。

  政策建议:构建多元化的中国基金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逐渐开放基金海外投资业务,让中国基金走出去,分流过剩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升值减压,为中国基金跨越海外市场“组合”投资提供试水机会,同时,这有利于重塑中国基金运营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