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及时: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做应用经济学研究离不开经济数据的支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被陆续放在各部门的网站上,相比过去而言,应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依然是那样遥不可及。

前几天在电视上李岚清同志谈到:在一个国家街道上的霓虹灯是否完好,能准确反映出其国民素质的高低。在发展中国家经常可以看到缺胳膊少腿的霓虹灯,而在发达国家则极少有这种现象。相比霓虹灯,我国将错误数据长期放置在政府网站上的现象更让人啼笑皆非。更有甚者,有些网站数据更新之慢恐怕也能上吉尼斯纪录了。

霓虹灯的使用为的是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起到宣传自身的作用。政府网站的设置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相关部门的工作。作为“脸面”,照理主管部门应对霓虹灯是否完好和政府网站上的内容是否准确格外重视。相信没有一个正常人愿意把自已打扮成一个蓬头垢面、邋邋遢遢人。

下面仅举两例。几个月前,我在工作中发现财政部网站上2006年财政决算支出表均被错误链接为2006年的财政收入表,为此我还专门给其网站上公布的部长邮箱留言,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既没有任何答复,网站上的内容也未做任何更正。http://www.mof.gov.cn/lm3412_1.htm

去年秋天,我在翻阅资金流量表数据时发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与2003年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最后两列(来源合计、运用合计)竟完全一致,为此我给网站上“联系我们”邮箱专门发过信。同上,一年多过去了,既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网站上的内容也未做任何更正。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5/indexch.htm2002年资金流量表)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indexch.htm2003年资金流量表)

既然有意给出了联系方式,相信其初衷是为了听取反馈意见。然而没想到事实上却像某些市长电话和意见箱一样,仅仅是一个摆设而已。

相比之下,国外很多政府网站总是在第一时间公布相关数据,而且很注重访问者反馈的意见,因为他们深知,开办网站的目的是服务于公众,他们希望展示自已最好的一面。

我们不禁要问,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难道不是相关部门最基本的职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