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究竟是要‘知识’还是要‘做人’?
文/汪华斌
最近一些职业指导老师在大学里开学习班,教导大学生如何包装自己、推销自己和走向社会后如何做人;结果一些毕业生大受收获,有的感慨‘学习四年不如这一周’。对此是见仁见智,有的老师也在质疑‘现在的大学生培养教育’;下面我把讲课的内容展示如下,供大家分析和应用;当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1、无论如何,要学会示弱
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示弱是所有人生存的第一要素。我们大学生初次走向社会,首先就要适应社会的软着陆;因此,大学生示弱才能获得帮助;同时大学生示弱才不至于锋芒毕露而树敌。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宁可没有知识,也不能没有示弱的技能。
2、无论如何,要不把自己当成大学生而去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情
如今中国社会是人才过剩,高级知识分子下岗是经常性的事;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千万别把自己当成大学生。只有放下学子的心态,才能把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好;哪怕就是去清扫厕所和门卫,也要把它当成专业技术去认真对待;只有敢于做小事和做低微事的人,‘帕金森人才结构’中的领导才会提拔和重用你;所以我们社会是做低陋事的人才能走向伟大的目标,而想做大事的人总是没有事做;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只有不把自己当成大学生,其就业和发展的前景才能宽。
3、无论如何,要学会控制情绪
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脾气是上司的专利;任何下属是不允许有‘脾气’的。所以中国的大学生走出校门,首先就是要控制情绪;只有能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没有‘脾气’,只有没有‘脾气’的人才能在有‘脾气’的上司下生存;只有能生存的人才有发展的可能。所以中国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后首先是控制情绪,把自己的‘脾气’去掉;要想获得目标,关键在于控制好情绪;不会控制情绪的人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没有生存机会的人难道还会有发展吗;天方夜谈。
4、无论如何,坚持去跑关系和发展关系
‘关系’是中国的第一要素,‘关系’就是现实生产力。然而先天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而后天的‘关系’却是可以发展的;所以没有先天‘关系’的人不等于没有出路,而‘路’就在自己的脚下;那就是自己去跑‘关系’和发展‘关系’。跑‘关系’和发展‘关系’都不能太直接,而是‘放长线钓大鱼’的哲理。不怕自己多付出,就怕没有人要你付出;有人要你付出,实际就是‘关系’在向你靠拢。读书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向社会上的人学习却是你的第一步;因为这里面有社会的‘潜规则’,有你的‘关系’脉搏的跳动;要假借读书的习惯,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富聚;以这样的心态,才能很好地衔接你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断层关系。
5、无论如何,坚持向‘钱’看
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最反感那些清高的人;看我们社会那些腐败分子,经常是边腐败却能边提拔;因为市场经济就需要对‘钱’敏感的人。只要你对‘钱’关注,你的上司就对你放心;因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弱点展现出来,上司才好判定你是否能用;而对‘钱’关注的人,通常是任何领导用起来都放心的人。所以无论收入多少,都要给人对‘钱’很看重的感觉;养成一种习惯,‘钱’虽然不是你的命;但却是你的一种‘人生观’。
这个世界并非你所想象的那么糟糕,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因此只要学会上面的几项技能,站住脚跟是没有问题的;只有能站住脚跟的人,才能拥有谋求将来的梦想。
是啊!我们社会现在把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如今的大学生不适应社会’,而不是我们现在的人才过剩而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挑剔;所以大学生们喜欢听这样的讲座,仿佛这就是走向社会的探照灯;只要拥有它,前途就光明一遍;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