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转型和面向用户的业务融合
BDA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刘斌
2006年国内电信运营商普遍感受到业绩正在远离飞奔的高速公路,眼前开始布满行业竞争的坎坷,难以把握用户需求变化的方向。固网运营商曾经的明星业务宽带和小灵通已经不再风光,传统话音业务更是受到移动和互联网业务的蚕食。移动运营商虽然长袖善舞,但成绩单也日渐苍白,语音业务的单个用户贡献正逐渐下降,一直力捧的彩铃业务在一些地区也开始增长乏力,广东移动不得不尝试以降价来挽留彩铃用户。面对行业发展困境,几乎所有运营商都开始提出转型战略,以求通过推出创新和融合的业务,在未来甩掉竞争对手,重新回到点缀着利润和客户忠诚的快车道。
中国电信是最积极做业务转型的运营商,在总裁王晓初的热情催化下,中国电信规划了截至2015年的转型领域和步骤。中国电信首先会在业务转型上下功夫,通过开发并推广有市场前景的新业务,融合IT服务、多媒体业务以及未来的移动业务,中国电信希望新业务(包含移动业务)收入在2015年能达到其总收入的65%。中国电信把客户划分为企业用户、家庭用户和个人用户,并分别提供商务领航、我的e家和号码百事通等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服务品牌。为了给业务转型提供支持,中国电信在网络升级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它将逐步部署软交换设备并完善中央数据库平台,以支持VoIP和基于固网的增值业务,中国电信还会积极测试和部署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2008年以后提供固定与移动融合业务(FMC)。中国电信还将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市场和业务创新部门,精简其它非核心部门。
中国移动也正在调整战略并规划新业务。中国移动把以前做“移动通信专家”的口号改为做“移动信息专家”,主要通过无线增值业务来满足个人和企业客户的信息需求。中国移动无线增值业务的重心是面向个人客户,它传统的合作伙伴在业务推广上的不择手段和不良影响促使中国移动对产业链加强了控制,中国移动开始更多地直接与内容提供商、手机厂商以及系统开发商合作,重点推广和储备一些自有业务(如彩铃和手机报),同时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中国移动会加强平台型业务(如移动即时通讯、二维码和移动搜索等)的开发和推广。中国移动在企业无线增值业务市场还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但随着个人增值业务市场的增速减缓,这个市场也引起了中国移动的更多重视,面向不同行业的无线增值业务解决方案将会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中国移动也在积极测试IMS,并规划固定与移动融合业务,以防范固网运营商未来的大举进攻。
比较之下,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在业务转型方面的作为相形见绌。联通在2006年提出了TIME计划,即以通信(Telecommunication)服务为基础,向信息内容(Information)服务、传播媒介(Media)服务和无线娱乐(Entertainment)服务转型,但被两个网络拖累并且运营效率一贯不佳的联通能否被这个计划带上康庄大道还是一个未知数。网通在2005年之前一直忙于组织机构调整,无暇它顾,网通现有的新业务策略也大多在临摹中国电信,希望在宽带业务和IPTV方面有所收获,但其运营战略缺乏特色和前瞻性,发展前景仍然任重道远。
纵观国际电信市场,固定与移动融合业务、IP业务、IT服务和视频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争夺的重要领域,电信巨头如沃达丰和西班牙电信等在2006年都做了相应的业务和部门整合,来应对行业内的竞争和来自互联网公司和广电公司的潜在威胁。融合、宽带和数据业务仍然是今后几年的主题,国内运营商把握了与时俱进的脉搏,尽管新业务发展还受制于诸多瓶颈,例如缺乏融合终端以及视频业务的监管限制,但只要是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吹响的终将是利润的号角,引领着电信产业里有雄心壮志的公司新一轮的扬帆起航。
BDA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刘斌
2006年国内电信运营商普遍感受到业绩正在远离飞奔的高速公路,眼前开始布满行业竞争的坎坷,难以把握用户需求变化的方向。固网运营商曾经的明星业务宽带和小灵通已经不再风光,传统话音业务更是受到移动和互联网业务的蚕食。移动运营商虽然长袖善舞,但成绩单也日渐苍白,语音业务的单个用户贡献正逐渐下降,一直力捧的彩铃业务在一些地区也开始增长乏力,广东移动不得不尝试以降价来挽留彩铃用户。面对行业发展困境,几乎所有运营商都开始提出转型战略,以求通过推出创新和融合的业务,在未来甩掉竞争对手,重新回到点缀着利润和客户忠诚的快车道。
中国电信是最积极做业务转型的运营商,在总裁王晓初的热情催化下,中国电信规划了截至2015年的转型领域和步骤。中国电信首先会在业务转型上下功夫,通过开发并推广有市场前景的新业务,融合IT服务、多媒体业务以及未来的移动业务,中国电信希望新业务(包含移动业务)收入在2015年能达到其总收入的65%。中国电信把客户划分为企业用户、家庭用户和个人用户,并分别提供商务领航、我的e家和号码百事通等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服务品牌。为了给业务转型提供支持,中国电信在网络升级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它将逐步部署软交换设备并完善中央数据库平台,以支持VoIP和基于固网的增值业务,中国电信还会积极测试和部署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2008年以后提供固定与移动融合业务(FMC)。中国电信还将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市场和业务创新部门,精简其它非核心部门。
中国移动也正在调整战略并规划新业务。中国移动把以前做“移动通信专家”的口号改为做“移动信息专家”,主要通过无线增值业务来满足个人和企业客户的信息需求。中国移动无线增值业务的重心是面向个人客户,它传统的合作伙伴在业务推广上的不择手段和不良影响促使中国移动对产业链加强了控制,中国移动开始更多地直接与内容提供商、手机厂商以及系统开发商合作,重点推广和储备一些自有业务(如彩铃和手机报),同时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中国移动会加强平台型业务(如移动即时通讯、二维码和移动搜索等)的开发和推广。中国移动在企业无线增值业务市场还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但随着个人增值业务市场的增速减缓,这个市场也引起了中国移动的更多重视,面向不同行业的无线增值业务解决方案将会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中国移动也在积极测试IMS,并规划固定与移动融合业务,以防范固网运营商未来的大举进攻。
比较之下,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在业务转型方面的作为相形见绌。联通在2006年提出了TIME计划,即以通信(Telecommunication)服务为基础,向信息内容(Information)服务、传播媒介(Media)服务和无线娱乐(Entertainment)服务转型,但被两个网络拖累并且运营效率一贯不佳的联通能否被这个计划带上康庄大道还是一个未知数。网通在2005年之前一直忙于组织机构调整,无暇它顾,网通现有的新业务策略也大多在临摹中国电信,希望在宽带业务和IPTV方面有所收获,但其运营战略缺乏特色和前瞻性,发展前景仍然任重道远。
纵观国际电信市场,固定与移动融合业务、IP业务、IT服务和视频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争夺的重要领域,电信巨头如沃达丰和西班牙电信等在2006年都做了相应的业务和部门整合,来应对行业内的竞争和来自互联网公司和广电公司的潜在威胁。融合、宽带和数据业务仍然是今后几年的主题,国内运营商把握了与时俱进的脉搏,尽管新业务发展还受制于诸多瓶颈,例如缺乏融合终端以及视频业务的监管限制,但只要是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吹响的终将是利润的号角,引领着电信产业里有雄心壮志的公司新一轮的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