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工之歌》唱响起来
“身上沾泥花,脸上挂汗花”;“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哪,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这是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曾为农民工一员的王宝强领唱的《农民工之歌》,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这首由农民工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农民工之歌》进入央视春晚,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一个城市新主人群体的精神风貌,对于全社会了解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无疑是一种有力的促进。
农民工之歌上春晚,其所传递的,是农民工——城市的新主人们,对自己的自信,对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期盼。借用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话说,他们有这样“三多”:人数多、贡献多、全社会关注多,这样的一个群体无疑值得来为他们唱支歌。但我们更期待,全社会都来唱响这首歌。
要唱响他们的权益保障乐章。经济物质权是农民工的生存之本,对他们经济物质权益的维护,我们不仅应该体现在年底的运动式执法检查和清欠上,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多频次检查规范上;不仅应该体现在“意见”和“通知”上,更应该体现在制度设计上;不仅应该体现在“恶性”事件的严肃查处上,更应该体现在日常非典型事件的认真处理上。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工也能够像市民一样逐步享受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和工伤等等的社会保险。农民工给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公共财政就应该给他们的社会保障以更多的支持和反哺,只有这样,农民工之歌才能从他们心底唱出来。
要唱响他们的精神文化乐章。农民工昨天是农民,今天是意气风发的城市新主人,他们的文化素养就应该得到培养,以更快、更好和更容易融入市民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城市管理者更要积极保护和提高他们的文化权益,培养有文化的农民工比培养喜欢物质和金钱的农民工更有文明意义;繁荣城市文化和文明,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不能忽视。
要调动全社会形成大合唱。关注农民工,呵护农民工,同情农民工,不仅是政府和工会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如果社会各界、各部门能够随时想着农民工的权益,想到农民工的种种渴望,始终树立起关注农民工的强烈意识,那么农民工之歌才能唱得和谐而顺畅。
据报道说,为了使《农民工之歌》进央视春晚,重庆的一千多名农民工给温家宝总理写了签名信。温总理回信说“非常高兴”。从总理的重视,到春晚的唱响,以及社会对此的积极反响,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农民工之歌》将流行于2008,农民工在城市里能够实现“三好”:生活好、保障好、精神面貌好。(杨峻峰摘自《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