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需要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


《中国人需要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

林胜锋

关键词:中国人、日本人、姓名

 

前言

 

说起中国主要族群的姓名,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字数过少,而且连姓连名是千篇一律的不超过三个字,但是中国人口和海外华人华侨的总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就如电话号码或汽车牌照不进行升位的话,会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不应有的麻烦。如果我们不进行姓名改革,过少的姓名字数——这种旧的单一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庞大的人口数量,所以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新观念:中国人需要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

本书所说的需要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的“中国人”是一个泛称,确切地说是指以汉字作为姓名载体的人们,其形式基本上是姓在前、名在后,姓一个字,名两个字或一个字。在国内若以族群分,主要是中国境内以汉字作为日常书面语言,并以汉字字义取名的各个民族;以地理分,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在国外若以族群分,主要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以汉字为官方文字或通用文字的国家,以及旅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仍以汉字为姓名载体的华人华侨。

如果从中华文化的外延范围来说,还包括姓名形式在目前与中国相同的朝鲜、韩国和越南的主体民族。虽然朝鲜和韩国现在使用的是韩文,越南因受法国影响早已使用拉丁字母拼制的新越文,但是他们如今的姓名文化仍旧是脱胎于古代中国,并且其字义与汉字是相通的,所以他们也属于本书所说的需要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的族群。

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这么多,为什么中国人要进行姓名改革就必须向日本人学习,而不是向美国或俄罗斯学习呢?这是因为日本人原先和中国人使用的完全是同一种文字,即使他们现在已逐渐地少用汉字,但是他们的姓名字义与汉字大部分仍是相通的。用我们的话来说也就是日本人依然根据汉字的字义取名,不象美国或俄罗斯那些名字在中文里面是音译的,根本不能用汉字字义来理解。比如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你就不能理解成“里面的树根,罗马容纳道德”,因为美国和中国属于不同的文字系统,音译的这几个汉字在中国仅仅表示读音;而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我们就可直接以汉字字义来理解:桥本家的长子,出生在龙年。

日本姓名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即:姓或名都可以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甚至四五个字的不拘格式。既然日本和中国使用同一种文字,日本人的名字为什么就可以取的龙飞凤舞,中国人的姓名形式凭什么就要固步自封地不敢越“雷池”半步呢?更何况汉字本来就是出自中国,只是日本人首先享用了汉字姓名的多元化模式,为什么我们要让日本人继续独享汉字姓名的多元化?而把中国人继续局限在汉字姓名单一化的窘迫境地?这实在是作为汉字首创国的中国人的最大遗憾!因此,我们在新世纪里必须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

当然,我们现在所谓的“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如前所述,汉字本来就是出自中国,只是日本人首先享用了汉字姓名的多元化模式,以及由于目前中国人的保守观念,才将本书定名为:中国人需要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所以与其说是中国人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更可以说是中国人将要和日本人共享汉字姓名多元化的实惠。

虽然日本姓名是汉字姓名的高级形态,不过我们也不必完全照搬日本姓名的现有模式,而是要在日本姓名的基础之上,构建出中国姓名的新型模式,一种更高级的形态。

全书内容共分八章,主要的几章分为若干节,将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姓名文化的来龙去脉,以及日本姓名与中国姓名的内在关系。

 

 

2008229日,星期五

 

 

附:暂定主要目录——

 

《中国人需要向日本人学习取名字》

林胜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人的姓名现状

 

第二章 中国人的姓名历史

 

第三章 日本姓名的过去与现在

 

第四章 中国姓名、日本姓名与欧美姓名的异同

 

第五章 日本姓名是汉字姓名的高级形态

 

第六章 日本姓名与日语“伪汉词”是汉字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七章 日本人与中国人都是汉字文化的共享者

 

第八章 构建中国姓名的新形模式

 

后记

 

 

 

 

 

 

林胜锋以往的部分文章链接

台湾美女萧嫱的名字有点忌讳

繁体字是单音节词汇时代的需要

一首深受中国人喜爱的日本歌曲

现代汉族完全没有理由鄙视汉服

中国人的姓名,有必要被倒过来叫吗

遗憾!地名用字因电脑打字问题而改换

中国最厉害的是吴姓,都成了缅甸贵族

比中国的天干地支更加搞笑的东西……

美国妇女的姓氏形式比中国大陆更为传统

日本有个地名叫“中国”,中国也有个地名叫“日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