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管理层再批准发行新基金的消息对市场没有起到利好的作用,笔者早说过,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批准新基金只是杯水车薪。今日,在国内宏观调控忧虑情绪的冲击下,今日沪深两市低开后呈单边下跌的态势,早盘两市跌幅即双双超过2%,午后,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杀跌,不少个股在午后出现加速下跌的趋势,沪综指最多下跌逾180点,跌幅一度超过4%,并创出本轮调整新低4120.53点,深成指亦跌破年线的支撑。权重股集体走弱,银行股一片惨绿。
沪综指开盘报4265.61点,最高4265.61点,最低4120.53点,收报4146.30点,下跌154.22点,跌幅3.59%,成交金额985.90亿,82只个股上涨,790只个股下跌;深成指开盘报15482.75点,最高15482.75点,最低14784.42点,收报14863.05点,下跌697.80点,跌幅4.48%,成交金额430.20亿,59只个股上涨,659只个股下跌。
今日,权重股并未对周五证监会继续批准新基金发行的利好做出积极反应,集体做空,带动大盘下行,沪指退至4200点一线展开争夺,终告失守,午后跌势难止,两市跌幅双双超过4%,沪指再创4120点的本轮调整新低,深成指也跌破15000点大关,成交量方面较上一交易日略有放大,但沪市成交量仍在1000亿以下,个股方面呈现普跌状态,涨跌比约为1:10。
为什么此轮调整如此之深?笔者一直在调查其原因。笔者发现,机构除了笔者此前说过做空中国石油和中国平安外,还减持中行工行作为此轮金融股调整的主要动因,也最中造成了大盘的深度调整。
去年11月大盘从6000点以上高位直落,除了中国石油的推动外,位列上证指数权重前三位的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帮手”作用也不可或缺,某种程度上正是机构疯狂地从蓝筹金融股中出逃导致了指数的狂泻不止。据上证所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开始,机构已从中国银行中出逃资金24亿元。与其类似的还有工商银行,机构约出逃资金74亿元。
先说中国银行股票。中国银行在去年11月初,曾达到7.58元的历史高点,之后的下跌中,机构几乎是借助每一次反弹完成其筹码的减持。据数据显示,去年11月初,券商和基金约持有中国银行15.32%的流通股,法人约持有3.58%,散户约持有54.61%。当周,机构的买盘势力仍很强大,前三个最大买盘中,机构占有两个,最大的基金专用席位G23937买入约3亿元的中国银行。最大的营业部华泰证券只买入约1.06亿元。 之后,机构的筹码逐渐减少,至去年12月18日,券商和基金约持有12%的中国银行,法人约持有3.35%,散户约持有63.44%。近两个月间,机构一共减持了约3.5%的中国银行流通股。然而,这个减持规模与今年1月14日后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1月5日,中国银行完成了12.86亿股的解禁,流通股扩大到64.9亿股。由于流通股扩容,券商、基金、法人和散户的持股比例都有变化,当天,券商约持有8.12%中国银行流通股,法人持有21.9%,散户约持有57.7%。而到了1月14日,券基持股比例已缩小到7.85%,法人缩小到21.34%。之后的一个半月间,机构的减持速度更加凌厉。据上证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1日,券商基金和法人的持股比例分别是6.75%和17.6%,2月4日分别是6.35%和17.48%,2月20日分别是5.8%和17.04%,3月4日分别是5.84%和16.64%。据统计,如果以中国银行每股5.6元的较低价计算,自1月14日始,至3月4日为止,包括券商、基金和法人在内的机构已至少抛售了24亿元的筹码。散户一个半月内增持的股份约7%。
但是,伴随着散户持股率的上升,却是中国银行成交量的持续低迷,走进3月,中国银行的日成交量徘徊在40万手左右,与去年11月左右日成交量基本上都有150万手至250万手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毫无疑问,中国银行进入了一个由散户主导的年代。同时,中国银行的交易额也逐渐缩小。以2月4日为例,最大的买家是东莞证券东莞常平营业部,约净买入4300万元,2月20日,最大的买家是西部证券西安长安中路营业部,净买入额缩小到约1500万元,而到了3月4日,最大的买家招商证券深圳笋岗路营业部才净买入465万元中国银行。
与中国银行股价低迷相比,工商银行仍幸运得多。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4日至3月4日,工商银行的券商基金持股率由超过39%下降至接近31%,法人则从22%下降至20.8%。如果以每股较低价6.4元估算,机构减持的金额约74亿元。虽然工商银行近一个半月间遭机构减持约9.5%流通股,最大的接手者依然是散户,同期散户的持股比例从28%上升至36.4%,提高约8.4%。
但是,散户却未能夺得工商银行的话语权,近期大手的买卖仍由机构把持。例如3月4日前后,最大的买家为G23849的基金专用席,买入约9600万元,最大卖家为G26202基金专用席,卖出约2.8亿元。
尽管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乏善可陈,但是,不论是外国投行,还是本土券商,给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一众金融股的青睐并未降低。机构还认为,今年中国银行业仍可看好,并预计整体增长率将超过35%。今年各大银行逐鹿的金融混业经营将有助于银行开拓混业经营下的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从而提升银行赢利能力。统计发现,券商给予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评级基本是中性以上。
面对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大盘,高层在做什么呢?
大盘上涨的时候,是管理层最忙碌的时候。忙什么?忙着出台消息打压股市;忙着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打皮条;忙着为自己的政绩锦上添花?
大盘下跌了,指数从6124点顺流之下2000点的跌幅,中字头的股票几乎全线哑火,管理层在干什么?还是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打批条,股市雪上加霜。笔者早对高层对市场管理提出了批评意见。1995年的55亿股的额度,导致井喷行情三天结束,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股民狼狈逃串,一泻千里。不是说牛市中什么样的利空都不怕,因为国际环境变了,历史上很多由于政策的变故导致股市出现拐点的现象是很多的。530没有法律依据的印花税上调,使印花税的突然200%的大幅度提高,是国家税收少了,非要从股民身上征收吗?不是的。有的国家与地区还不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呢。我们的股市这几年走牛,但由于调控能力极差,导致股指的大幅度震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几乎跌倒了历史的最低价,大盘蓝筹齐刷刷的跌势,给股指运行带来极大的负担。虽然,周末时不常的发一点基金来刺激一下,但是,大盘指标的下跌,基金的市值每况愈下,基金发行成了问题,有了额度目前卖不出去。管理层是不是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啊!应该也反思一下这段时间对市场的处理方式了?
再分析一下今天的市场表现,从盘面看,今日多方盘中几乎没有抵抗。银行、保险、有色等各大蓝筹板块轮番杀跌,其他个股也跟随调整,虽有部分能源股等零星热点,但没有明显的板块效应,市场人气低迷。今日公布的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6.6%,食品类价格涨11%,预示着周二即将公布的CPI涨幅不小,市场提前做出反应。
从板块分析看,两市超过1200只个股下跌,跌停个股达11家,300多只个股跌幅超过5%。板块指数全线下跌,且午后跌幅扩大,早盘一度飘红的造纸印刷板块的跌幅也超过2%;银行、旅游酒店板块的跌幅超过5%;网络游戏、钢铁、通信等板块的跌幅都在4%以上。
金融股无疑是杀跌的主力军,银行板块一片惨绿,而中国银行经过连续的大跌后更是沦落为两市第一低价股。工商银行的盘中最大跌幅也在3%以上。其中,中国石化创调整以来新低15.25元,中国平安创调整以来新低64.26元。作为三通板块和北部湾板块今日表现稍好。
笔者对后市的看法是,创业板呼之欲出,那些持有创投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无疑将进入收获期,而其中能够从创业板双重获利的上市公司,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这部分上市公司的双重收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比例持有创投公司的股权,二是直接持有准备登陆创业板公司的股权。缺少退出机制一直是困扰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创业板的呼之欲出,国内资本市场将成为创业投资公司很好的退出渠道和价值实现方式。创业板成立后,企业上市效率将会提高很多,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但不符合登陆主板标准的中小企业,将得到直接融资发展的机会。这类中小企业是中国创业投资公司的主要投资项目,因而创业投资公司由此进入收获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创投行业将迎来春天,行业的容量和项目数量也将急剧上升。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将直接变成持股创投公司的价值,从而间接体现到大比例持有创投公司股权的相关上市公司身上。上市公司持有创业投资公司较大比例股权,仅仅只是创投概念的狭义部分。广义的创投概念还包括持有准上市公司股权和传统行业中已经或者正在以创业投资为渠道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公司。显然,既大比例持有创业投资公司股权,又参股一些准备登陆创业板公司企业股权的上市公司,将会获得双重丰收。随着创业板推出时间表的确定,此类股值得重点关注。近期此类股有所回调,但创业板的逐渐来临,行情随时有可能突起,建议关注。
在操作上,笔者认为,此外技术面的惯性下探也加速了股指下跌步伐,短期市场抛压较重而承接盘不强,上证指数盘中数次跌破4200点,表明恐慌情绪在蔓延,市场信心不足容易受外围市场影响,而外围市场目前又没有转暖迹象,因此,近期大盘仍将继续震荡筑底。从周K线上分析,沪指完全运行在60日均线下方,K线与均线系统依然呈现空头排列之势,如若股指短线不能重新站稳4200点及15000点的心里位置,股指短期内仍有望继续震荡下探,加速筑底。
从盘面看,风险中酝酿着机遇,随着题材股的调整和权重股的探底,大多数低价股的股价重心逐步下移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绝地反击随时可能暴发。因此,建议投资者轻股指下跌,重个股投资机会,把握军工、供水供气、节能环保、新能源、科技股等等板块龙头股的逢低吸纳机会。
对于明日大盘,笔者认为还可能有一波走低的振荡格局。但是大盘应该在4060有支撑,为此大盘更有可能在周二震荡幅度有所好转。
目前投资者不是用恐慌与杀跌来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冷静面对。笔者认为,即使大盘跌到4000点,但是毕竟有限了;而离6100点来说,期望大于失望。因此冷静面对才是最佳选择。
笔者个人看法,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