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瞎混的年代
对于我们来说,江青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消息一经中央台播出,立刻让我们感到特新鲜,长那么大,天天喊毛主席万岁,对他的夫人,却很少听说,特别是第一次从广播里听到她的声音,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一天,一中小小的图书馆很乱,但是沿着梯子往下,好像来到地下室一样,
我发现了一本介绍批判《武训传》的资料,记得那时为了批判《武训传》,学校还组织我们看了电影,武训是赵丹演得,电影并不好看,说老实话,有点恶心,里面发现了化名为李进的江青的名字。原来江青就是李进,毛主席的《给李进-庐山仙人洞照》就是给江青的。
对贺子珍的名字到有些知道,一解放,父亲就在上海检察院工作,了解一些上面的消息。那时贺子珍在上海,而贺子珍的一个侄子据说是上海铁路局的公安处的处长,但是这在50-60年代都是个秘密,只能在高级干部群中传。
在一中这到处是灰层、阴霾的图书馆中,我突然发现了一本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书《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审判纪实》,这部厚厚的金装书有照片,有各种审判文献,但奇怪的是这书在目前很少有人提起,前年看了央视有关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纪实电影,逐渐还能回忆当年看到这本书的震惊。
虽然到处在“破四旧”,但学生还是对古旧书籍十分感兴趣,每抄来一些古书,就会被个别人作为私有财产偷偷留了下来,而且鉴于是红卫兵小将,无人敢于揭发,有人就堂而皇之的公开拿出来看。
于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还是被人们广泛传看,为了从小说中寻找好词好句子,我们把鲁迅,矛盾,郭沫若的文章读了又读。
无所事事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不一样,一旦学校安静几天,就会有人出来生事。
为了方便学生写大字报,学校买了许多纸张,学校的木匠天天做油印机,这样每个班都有几台油印机。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写得文章用钢板刻印出来,再到处散发。
去年有天在合肥一家旧书店,我还发现了当年蒯大富的清华井冈山红卫兵油印版《鲁迅论文化大革命》,可见当时油印资料有多少。
一天突然出现一张大字报,《徐州一中公安局》签发的通缉令,通缉某人。然后被通缉的那人又贴出一张大字报,《徐州一中公安部》宣布公安局的通缉令无效。这种胡闹在中学生中经常发生,原因是这些十来岁的孩子对究竟什么是“文化大革命”还是糊里糊涂,所以都在胡闹中乱打一气。
最后真像大白,一中过去是日本鬼子占领徐州时的宪兵司令部,在一中的操场上有个日本人修的地下防空洞,大约有十几个地下室,约有百十平米。一些学生发现了这个地下防空洞,悄悄打开,把自己的司令部搬到了里面,有次我进去,发现里面灯火通明,油印机,纸张应有尽有。一个战斗队发现他们的油印机和纸张少了,就怀疑被另外一个战斗队的人偷了,于是发出通缉令,到处搜查,于是大家都知道了学校还有这块风水宝地。
由于不上课,但是又得天天到学校,于是我们不时到别的班级转转,这样我认识了几个高三的老大哥,年经日久,感情渐渐深厚,这些老哥成了我一辈子的朋友。
最初我们只是在他们发表的大字报上签个字,就像今天网络文章加贴一样,写个“顶”,时间长了,就帮助他们贴大字报,散传单,后来我就搬到学校,十天半月也不回家,家里也不管,我和这些老哥们天天在学校里练单双杠,举重,经过三个多月练习,竟然能挺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