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风采”: 姜建清·工行国际化的开拓者
[推荐]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姜建清
[推荐机构] 中国金融网 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
[推荐理由] 姜建清:工行国际化的开拓者
2007年,姜建清是中国银行业最有气魄的舵手。他导演了中国金融机构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勾勒出了工行国际化的广阔图景,迎来了工行成功上市后的全新历史阶段。
2007年,姜建清在为工行能成为世界上最优、最强的商业银行而努力。他加速实施工行的国际化战略,寻找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长期要把海外收入从现在的3%提高到10%,于是,工行在近半年内进行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跨国收购和投资。10月,一笔出资额约54.6亿美元的交易震撼了国际金融业。而这笔迄今为止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最大一笔收购只是今年以来工行国际化战略的众多举措之一。收购印度尼西亚Halim银行90%的股份并将其改名为工行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333%的股份;莫斯科子银行开业;申请筹建纽约、迪拜、多哈、悉尼的分支机构等等,构成了工行国际化的广阔图景。
与此同时,工行又正在争取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及债券发行在内的投行业务牌照。最近新成立的金融租赁部门也承接了英国航空36架新飞机的定单,这是中国的银行第一次分享国际航空租赁产业。
2007年无疑是工行拨云见日的一年,早在2001年3月接受美国《商业周刊》访问时,姜建清就曾说过:“我希望在十年内,让工行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好的银行之一,不仅在资产规模上,而且在技术和营销上。我们想要成为中国的汇丰或者花旗。我们将面临众多挑战。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行动。”6年后的今天,工行已经超越花旗、汇丰,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
“银行改革是一场马拉松,不要指望跑到100米、1000米或者1万米的时候,掌声就会响起来。”在抱怨声中,对于改革,姜建清始终执拗。而2007年的硕果累累,也将最饱含深情的掌声献给了开拓者姜建清。
姜建清简介
姜建清先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1990年和1999年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担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兼浦东分行行长; 1995年12月至1997年6月,担任上海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现名上海银行)行长;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担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1999年6月至2000年2月,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2000年2月至2005年10月,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自2005年10月开始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