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次的换届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陈代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年。世界瞩目、全国关注、全民期盼的今年全国“两会”,已于日前迎来了高潮,并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三月十三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大会选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为全国政协主席,同时选出25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298人。
三月十五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决关于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选举吴邦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王兆国等13人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为十一届全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和161名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三月十六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胡锦涛提名并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温家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郭伯雄、徐才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梁光烈、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王胜俊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曹建明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至此,中国新一届领导层顺利产生。
公布选举结果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中既是对再次当选的国家领导人的祝贺,更是对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的勉励,其中饱含着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五年一次的换届,在掌声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巨轮再扬风帆、再启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稳定、持续的领导保证和组织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需要坚定、正确的方向指引。因此,五年一次的从地方到中央的换届工作,也便令国人充满了期待,能不能平稳、顺利地完成历史性的新老交替和政权交接,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五年一次的换届年,既是媒体大战、舆论聚焦之年,也是民意汇集、民心期盼之年。
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科学发展的五年,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增强的五年,是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威信显著提高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民生问题日益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显著改善的五年,也是改革和发展面临挑战的五年。
今后五年,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五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任重道远。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刻,人民需要一个既充满智慧,又充满活力,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卓越创新勇气的领导集体。
可喜的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正在自然地、有序地、制度化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渐入佳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正稳步提升。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有一个场景很感动人,也很振奋人。当主持人王兆国宣布习近平同志担任国家副主席后,满面笑容的前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走下座位,主动走向习近平,握手、拥抱、祝贺,十分自然、充满深情。其后,他又分别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一一握手、拥抱。一时间,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参加会议的代表们给了这次新老交替的国家领导人的亲密“拥抱”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掌声显民意,拥抱见真情。一进一退皆成曲,这令人难忘的新老交接场景,是党内民主政治良好氛围的最好诠释。有了这种和谐、默契,党的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今年的全国“两会”,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领导同志的再次当选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同时又补充了习近平、李克强等新生力量。而习近平、李克强等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正以成熟的姿态展示着他们对事业发展的责任心、使命感,展示着他们对大局把握的自信心。中国的未来政治必将充满希望。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领导集体,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有责任、有义务,在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带领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月十三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大会选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为全国政协主席,同时选出25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298人。
三月十五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决关于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选举吴邦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王兆国等13人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为十一届全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和161名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三月十六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胡锦涛提名并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温家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郭伯雄、徐才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梁光烈、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王胜俊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曹建明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至此,中国新一届领导层顺利产生。
公布选举结果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中既是对再次当选的国家领导人的祝贺,更是对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的勉励,其中饱含着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五年一次的换届,在掌声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巨轮再扬风帆、再启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稳定、持续的领导保证和组织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需要坚定、正确的方向指引。因此,五年一次的从地方到中央的换届工作,也便令国人充满了期待,能不能平稳、顺利地完成历史性的新老交替和政权交接,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五年一次的换届年,既是媒体大战、舆论聚焦之年,也是民意汇集、民心期盼之年。
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科学发展的五年,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增强的五年,是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威信显著提高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民生问题日益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显著改善的五年,也是改革和发展面临挑战的五年。
今后五年,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五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任重道远。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刻,人民需要一个既充满智慧,又充满活力,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卓越创新勇气的领导集体。
可喜的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正在自然地、有序地、制度化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渐入佳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正稳步提升。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有一个场景很感动人,也很振奋人。当主持人王兆国宣布习近平同志担任国家副主席后,满面笑容的前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走下座位,主动走向习近平,握手、拥抱、祝贺,十分自然、充满深情。其后,他又分别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一一握手、拥抱。一时间,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参加会议的代表们给了这次新老交替的国家领导人的亲密“拥抱”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掌声显民意,拥抱见真情。一进一退皆成曲,这令人难忘的新老交接场景,是党内民主政治良好氛围的最好诠释。有了这种和谐、默契,党的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今年的全国“两会”,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领导同志的再次当选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同时又补充了习近平、李克强等新生力量。而习近平、李克强等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正以成熟的姿态展示着他们对事业发展的责任心、使命感,展示着他们对大局把握的自信心。中国的未来政治必将充满希望。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领导集体,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有责任、有义务,在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带领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