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经济的定义与价值


  

 本土经济的定义与价值(节录)

 

至此,我们似乎具备了给本土经济一个初步定义的条件:

“依托本国内需市场的纵深空间,以民族产业为主体,兼容外资产业,整体具备国际化扩张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产业经济体系。”

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也都有区域性本土经济,大陆内需市场的巨大空间,毫无疑问是三地区的强大后盾。过去香港的本土经济被香港人形象地批评“是‘塘水滚塘鱼’式的内部消费,兼且没有任何增值活动”(2001年),近几年大陆连续为香港原产地商品开放零关税,为台湾饱和的农产品开放销路等等案例,都说明区域性本土经济对“内需市场的纵深空间”的依赖性。

东邻日本最为关注中国区域经济。那位著名的美籍日裔经济学家青木昌彦似乎注意到这个现象:“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实力隐蔽在地区经济中间”(2005年);更有一位不著名的日本经济学者直言不讳,“如果全中国都能达到顺德现有的水平,中国的实力将远超美国。我从顺德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潜在爆发力”(2004年)。

这一切可能就是顺德本土经济对中国改革开放、“顺德路径”对中国大国崛起的核心意义所在。

关于这个路径依赖的定义和框架,是作者对这部书稿三个月修订过程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在最后研究阶段,还伴随了一些“副产品”,例如西方最崇尚的《宪政经济学》,认为可以解释所有经济现象的本质。可是用它解读中国经济却屡屡碰壁,从1997年开始就年年预测、屡屡断言中国经济要走向崩溃,而中国经济却相反走向大国崛起,令西方那几位大学者灰头土脸,满腹疑惑。因为他们只知道在西方,宪政和制度是源头,却不懂在中国却另有源头的源头。

附件:

                  系(大纲)

                        ·李 魁·

 

                 第一部分  理论实证篇

 

(一)      国家竟争优势框架之下的产业集群

(二)      家电产业集聚效应模型

(三)      家具产业集聚效应模型

(四)      花卉产业集聚效应模型

(五)      木工机械产业集聚效应模型

(六)      机床产业集聚效应模型。   

 

                  第二部分   理论发展篇

 

(一)      区域性政府竞争优势的渐进式模型

(二)      区域性政府规避“后发劣势”的逻辑形式

(三)      大进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源型经济的第一模式

(四)      容奇模式:外源型经济的内源性蜕变——从大进到科龙

(五)      陈村模式之一:一、二产业横向跨越的成因与条件

(六)      陈村模式之二:非关联产业与镇区经济的二元发展

(七)      乐从/龙江模式:关联产业与毗邻镇区产业的联动式发展

(八)      北窖模式: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剥离

(九)      顺德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之一:定义/分类/管理家族

(十)      顺德职业经理人模式之一:

中国职业经理第一人:潘

(十一)顺德职业经理人模式之二:

从干股到实股:格兰仕VS俞尧昌

 

  第三部分    理论创新篇

 

(一)      顺德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之二: 二次股权分配

(二)      顺德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之一:

                  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性经济“钻石体系”

(三) 顺德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之二:

成长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数学模型与评价体系

(四) 顺德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之三:

                        产业文化与区域品牌

(五) 顺德经济模式之一:

                        水平关联型产业“钻石体系”模型

(六) 顺德经济模式之二:

                        垂直型产业“钻石体系”模型

   

                        2006212·于 顺德·质研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