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正式实行,标志着市场期待已久的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业务已经正式开闸。截至2月底,就有南方、嘉实、易方达、鹏华、国泰、工银瑞信、汇添富、中海、诺安和华夏、华安、建信、交银施罗德、银华、长盛、博时、广发等基金公司在内的两批17家基金公司获得了专户理财资格。
专户理财是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业务”的通俗说法,是指基金管理公司接受特定客户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管理、运用特定客户资产进行证券投资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专户理财的运作方式类似于私募基金。
[产品]基金投资理财新服务
基金专户理财量身定做的投资方案,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专户理财让自己拥有了专属的“理财师”,而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开展专户理财业务为其开拓了新市场,增添了新客户资源,将引导基金公司更多地关注各类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注重产品创新。每一个客户都可以选择或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投资决策不单单是基金经理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在充分尊重客户意见的基础上决策。专业的投资顾问将在对客户做全面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投资方案,并与客户就方案充分沟通,形成最终的方案。如:专业的投资顾问将帮助你确定投资目标,建议哪些类别的资产你应该重点投资,哪些应该减少投资比例。
专户理财与公募基金、企业年金最大区别在于产品设计,于后两者相比,专户理财的产品设计更为灵活,更加细化,一般会根据不同客户的偏好设计出相应的不同风险收益的投资组合,有点类似于现有的社保基金的各种组合。专户理财的每一个账户,都有一名专业的投资经理进行投资管理。每一名投资组合经理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研究支持团队。客户可以参与投资经理的选择,可以根据投资经理的资历与业绩做出决定。客户可以直接与投资经理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得到投资组合的报告。
专户理财作为一种高级的理财方式,专家管理的分散化投资组合,客户满意是关键。在资金运作以及服务与品质等方面与公募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投资目标和业绩比较基准;其次,专户理财和共同基金都有一个专业的投资经理,遵循分散化投资。专户理财客户拥有自己独立的账户,股票资产全部归于自身名下,享有独立的投票权以及知晓、参与投资决策的权利。专户理财做得好不好,归根到底是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只有让客户满意了,才能够获得长期的客户忠诚度。专户理财的个性化特点之一,就是在客户和专户理财基金经理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对于没有足够专业能力来进行证券投资的机构和个人,专户理财和公募基金都是很好的选择。
[意义]开启理财市场新格局
业内专家预计,国内针对基金公司专户理财的破冰,将对基金市场发展前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以美国为例,基金专户理财自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至今,规模从初始的50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1月份的1万多亿美元,规模增长高达20倍。专户理财门槛也从最初的500万美元经过多年发展成熟,至今门槛已经降低至10万美元。
大型机构巨大的理财需求使得专户理财市场增长潜力十分诱人。基金专户理财在中国的复制成功,对目前国内私募基金将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基金公司有着长期良好的行业规范和业绩证明,拥有着庞大的人才和硬件的资源,尽管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投身私募基金队伍,但基金公司团队优势和丰富资源是私募基金望尘莫及的。一旦专户理财破冰,原先不少私募基金的大客户都会倾向选择基金专户理财。毕竟,公募基金的品牌优势、投资研究实力、产品开发、客户服务等方面远远领先于目前的私募基金。
业内专家指出,公募基金“私慕业务”的开闸,将促使机构理财市场的进一步细化,使得每类机构理财产品都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尽管从短期来看,基金专户理财不会对机构理财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但随着公募基金“私慕业务”的逐步成熟,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券商、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之间的交锋将变的不可避免,市场格局最终将重新洗牌。
[变化]集合理财曲线对接散户
基金专户理财试点初期,专户理财限定为单一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客户委托的初始资产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仅限于开展5000万元以上“一对一”单一客户理财服务,这让很多普通的散户投资者对专户理财望而却步。但银行与基金公司的类基金专户理财合作,以银行集合理财形式使得产品的门槛大大降低。
比如借道银行,中小散户也可以参与进来。这一方式类似现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但现在的模式是银行设计产品,基金公司担任投资顾问;而以后就是银行对外募集超过5000万元的资金,交给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这也是公募基金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据分析,如果此方式得以实现,投资者的收益也有望提高。现在理财产品收益最高的,大多只是到了打新股的层面;而将来就可能直接由基金公司专户投向股票或基金,这样的话,专户理财产品的起点会在5万-20万。
[隐忧]内外监督防火墙是否坚固
在欢迎这一新生事物的同时,广大基民也表示心存隐忧。目前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基金公司既可以开展公募业务,又可以进行“私募业务”,而“私募”的报酬最高可以达到20%,比公募的手续费多多了,基金公司能不能保证公私分明,会不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基金公司是否会将资源向专户理财倾斜并可能出现利益输送?由于一些基金公司对可能会涉及公墓基金、企业年金或专户理财等多项资产管理业务,如何保持各账户之间的公平性等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阶段如果缺乏完善的市场监督,公募基金很可能被私募基金“边缘化”,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声誉机制,以及针对投资管理人和投资经理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平等竞争机制。同样基金公司内部也应设立相应的流程制度,设置有效的防火墙制度,如:专户理财配备独立的投资管理人员、独立的办公场所、独立的后台支持、分离各自的研究平台等,以保证公募基金与基金专户理财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徐尚杰工行网站专家博客:
http://www.icbc.com.cn/detail.jsp?infoid=1204879630100&infotype=CMS.S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