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肉或做糖葫芦:我的选择我的梦》原文: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4/20/27524.html
1、陆步轩卖肉和武小锋做糖葫芦所引发的广泛争论,中心根本不应该放在是否“浪费人才”上,至于是否“浪费银子”,我们断断不能轻率地以结果来反诘起因——譬如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产了一个十足的弱智,你能够说他们是浪费了婚姻和性爱吗?其中心应该在于:父母或者本人在进行任何教育投资的时候,都应该事先考虑到投资环境(遗憾的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这个环境目前处于基本缺失状态;就是刚流行不久的素质教育,也因为教育部门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护航,事实上,仅仅是一句时髦的漂亮口号而已)、收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家长和学生根本没有任何选择和决定权,没有讨论的可能)、投资预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应该没有人会认为陆和武的家长会期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北大毕业后卖肉或做糖葫芦吧?但这个决定权在教育局和学校手中,根本不可能允许家长和学生有设计梦想的机会)。至于“那张吃不得用不得的纸片”,对于陆步轩卖肉和武小锋做糖葫芦没用,但绝大多数时候,它却是大学生找工作或跳槽的必备条件,甚至是决定条件。所以,陆、武的问题关键在于:北大到底教了他们什么东西?他们到底学会了什么?除了卖肉或者做糖葫芦,干别的工作他们是否足够信任?面对屡屡失败的求职者,我们是先该质疑求职者的能力,还是先质疑社会的不公、用人单位的糊涂甚或选择他们的学历和毕业学校来左右、支配自己的思考方式?……
2、将“知识改变命运”单纯地诠释为“改变低级劳动和高级劳动之间种种差别的命运”,显示了雪竹思考的浅浮。所谓“低级”和“高级”的区分标准在哪?是收入,是贡献,是地位?还是……?此论不幸又堕入“唯工种论”、“唯收入论”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