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找工作应"展示"什么


  最近帮人面试了几个应届生,可能因为怕自己没有工作经验的缘故,他们自然想把话题引过自已的实习经验方面。据我与人力资源管理者打交道的感觉,短暂的实习经历可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胜出,但并不能代替企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能力。不同岗位可能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但做为一张白纸的“应届生”,人们看中的可能更多的是潜力。

  潜力并不是几句壮语可以表明的,它需要证明。结合近期的面试,我希望能够向应届生找工作提供几条建议,也就是应该展示什么?请注意,我只能从我专业的角度理解,提供不了面试技巧之类。

  之一:用专业知识展示专业潜力,而不仅仅是专业成绩

  都是从大学走过来的,也都知道专业与职业与财富之间并不必然绝对正相关。但是大学四年必竟是人生重要的四年时间,如果你在四年期间虚度了,招聘主管又怎么能够相信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一样虚度呢?如果你成绩确实好,就必须证明自己多么优秀。如果你成绩一般,当然可能其中一些学科你特别感兴趣,就有必要证明在某些领域你是优秀的。如果你成绩一般也没有优秀的,或者本身成绩就不好,你必须证明你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这些感兴趣的事件对你期望从事的职业有好处。当然,证明自己优秀并不是拿自己的分数说事,而是拿自己的专业功底来证明。

  面试中一位在校成绩很好,还协助别人想过书(有好几位写过书,难道写书已经成了研究生的风尚?)。面试中,我自然问到写过书的内容。我当然希望从中获得的是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她告诉我,写完之后记不得了,后来兴趣转移到了数理分析上了,如统计软件应用。我接着问到统计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简单的正态分布之类、回归分析之类,回答的尚可。其实,我并不在意她回答多少,我希望的用一些事实来证明她的专业功底扎实。不过,她的诚实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面试的另一位情况就有所不同,他非常有兴致地讲到他所学的某门感兴趣的课程,并说了一些自己学习的感受。一些和应聘职位相关的课程的基本框架都有些印象,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接着往下谈论时,也能很书生地一套一套地讲着,但是许多概念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推敲,让我感到困惑。没有经验,但在所有没有经验的人中,怎样对能给人感觉更好些呢?

  之二:用口头语言清晰展示思维方式的优势,而不仅仅是书面语言

  在一些标准简历模板中,人们常常会强调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强,自己空间想象能力强之类,甚至更强调自己具备创造性思维。强调一下没错,但是在面试的短短时间内,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就会被判断或误判。

  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个面试。在一个群体面试中,一个应聘者被董事长突然问到:“你学了四年管理,说说什么是管理?”那个应聘者并没有依照书上的概念定义来讲,而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讲的。事实上,当时谁也无法在瞬间记起来书上那复杂的定义,也不可能用俗不可能耐的诸如“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之类来回答。那个应聘者当时回答的大意是,企业类似于一组组复杂运动的综合,管理就是要让这一些复杂的运动协调起来,以使效益最大。大意是这样的回答,再加上举了简单的数字的例子,董事长当场宣布就要定他了。这些故事,相信在我们生活周围并不少见,某某只一关就通过了等等。

  很多时候,招聘主管们所提的问题并不没固定答案。他要看的就是你的思维能力,譬如你的逻辑推理能力,从因为到所以,再从所以到因而,再到因而到因此.....,你阐述的过程能够展示你的思维能力。譬如你的结构思维能力,一个事件能否用“一、二、三”既分类清楚、相到独立又能够基本穷尽。譬如你的空间想象能力,譬如你的数字应用能力,“差不多、大概”之类总是没有“百分之九十,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十”的语言更清楚吧。

  有些应聘者一句话当成多句话来讲,象是背书又象背书,没有写出其中的逻辑。听完之后,想把记录本上记下他回答的内容要点都无法记。这不是难为招聘人员吗?要知道,一个正规的招聘,招聘主管也是要向领导汇报招聘情况的。当然,这样给人一种感觉会说的会占点偏宜。但问题是,不会说的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思维优势呢?另一个问题是,会说的一定强吗?不一定,会说的往往又会言过必失。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自己的策略,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上策。

  之三:求职整个过程用行动展示自己的积极主动,而非面试场景中

  人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消极型的,有的积极型的。有的外向型的,有的内向型的。有些用科学的工具去测试你的性格,如九型人格之类。有的干脆就是通过面谈进行确定。事实上,既便进行测试,面试也是判断的主要依据之一。面试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你在用行动演绎自己,你的坐姿、走姿,语言、语调等等无不展示着你的性格。

  有一位应聘者最后成功进入到某大型企业总部。在面试时,他感觉有几道开放题目答的并不到位(事实上,他有道技术题是有着错误)。回去之后,他马上查资料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之后发给了人力资源部。当他电话过去表示感谢并说明自己重发了邮件时,招聘主管们还没有下班,所有人都对那个小伙子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是我身边一个人的真实的故事,那天他去面试的路上丢了手机,然而一个普通本科生直接PK掉一帮研究生,让我感动很久。

  企业招聘的不同岗位,不同企业招聘的同一岗位,入职要求可能都不一样,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对四处散发简历寻找机会的应届生来说,机会有时真是不公平的,但是展示自己的专业功底、自己思维能力上的优势、表明自己态度上的积极却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在我们能够把握的东西上多努力些,成功概率也会高些。找工作是一件痛苦的工作,尤其是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多努力展示自己,痛苦指数会更低些。祝大家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