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矛盾


经济总矛盾

社会管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做好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在有限资源分配、配置上处理好“共生存与齐出力”的总矛盾。一方面,整体生存通常意味着其成员绝大多数生存,而成员一旦得到生存(E)保障,则自由欲望(F)就会抬头。在责权利不清的公制经济中,这种自由(F)欲望乃至发展(D)欲望就会变成依靠盗骗公有财产来实现。这表明“共生存”具“大锅饭”以及“权力剥削”二个性质,其结果本来是共同贫穷,但因权力剥削必然滋生“穷庙出富丈”而导致令人堪忧的总体贫困状态下的官员与官商暴富的贫富差距,其本质是分配不公、社会大倒退。结论是,单纯的共生存理想行不通。另一方面,个体通常要求自身充分发展无限自由,而公体一旦对个体放任不管,即个体自由竞争必然冲破整体约束而成为只顾自我的发展运动。竞争是建立在私有差异特征基础上的,但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必定导致经济危机,危及整体生存和社会发展。结论是,单纯的“齐出力”也行不通。既要共生存又要齐出力其实历来就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社会经济焦点问题,现将这对矛盾归纳为社会总矛盾,也包含着经济总矛盾。社会经济总矛盾概念参见本丛书第一部第八章§04

总矛盾首先是经济问题,其次是社会问题,是不劳而获的本性与全社会共生存要求相悖所产生的一切问题。千奇百怪的事件寄寓于消费运动中,消费运动中隐藏着共生存与齐出力不能共存的矛盾。

总矛盾之母是物体存在法则,并由消费体系实现途径三大可选择性引发。在三大基本途径中,走生产体系实现消费体系的根本途径是不可动摇的物质基础。在虚物质方向不变的作用下,物体的消费欲望具无限性,如消费体往往都想以不劳而获的方式实现消费体系。这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基本是二种情况,一种是少部分人通过交换市场、管理环节并以权力剥削来盗骗多数人的劳动成果,这是全社会不能共生存的主要原因;另一种是本质上无人愿意参加生产劳动,最终导致全社会的贫困经济,尤其在单纯计划公有经济中表现得比较突出,这是全社会不能齐出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是否通过按劳分配价值取向抑制不劳而获,走生产体系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追求全员不劳而获T6;是否按“共生存与齐出力相统一”标准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等是总矛盾的主要内容。而西方经济学中的根源说——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只是关于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和资源效用等经济层面问题,非人类问题总根源。经济总矛盾的解决是按照生发律实行计消市产模式,在社会总矛盾范畴内考察。

共生存是时空意义上的。在时间上是指物体(包括人类)所有特长基因的遗传必须由共生存保证;在空间上是指人类社会、物体宇宙和谐共处、相生相克,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是西方经济学所指的经济源头问题,在《虚&531》看来,它是个不能脱离社会总矛盾的经济层面的问题,不是一切经济问题的真正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