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是个我挺烦的词。
在中关村一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呆了13年,对这个词的感受过程是
“听说××和××有恩怨”(10年前,别人对我耳语)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恩怨啊”(8年前,我自己心里嘀咕)
“你们俩到底有没有恩怨?”(5年前,我嚼着半口饭大大咧咧地问)
“原来我也和人有恩怨啊~ 自己都不知道啊~倒”(3年前,我电话里一头雾水地答)
“什么恩怨啊,喝酒喝酒,合作合作”(1月前,酒桌上敲着桌子说)
“小心啊,这么稀里糊涂不说清楚,会有恩怨”(今天,电话里,我对别人说)
所谓恩怨,没有恩,就不会有怨。
有点想那首歌唱的:“我用去整夜的时间,想要看看在你我之间,到底是谁爱谁更多一点。”
越大的恩,处理不好,就是越大的怨。
什么叫处理不好,就是没有双方认可的数字化约定,和数字化兑现。一方总有另一方不能理解、体会、认同的付出、痛苦、承受。每个人天然会放大自己的付出和贡献,而忽略这个世界。
刘韧说:柳传志说,如果对谁愧疚,最好的方式,就是给钱。
刘韧说:黎和生说,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也会把刀插在朋友的两肋上。
陈彤是新浪事实的创业者。
如果1997年,陈彤和新浪的谈判如汪延和新浪的谈判一样,11年里,陈彤会得到多少?
11年的成绩与奉献,对人的所得的影响,难道不如11年前的一场谈判?
算清楚,彼此认账,兑现明白,这是江湖。
先付出,然后互不认账,相互怨怼,这是恩怨。
回忆我这两年的合作,以感情开始,然后无限预支信任和期望,总是以被伤心告终。
而以数字开始,却能平和融合,搭档快意。
数字是商人的工具,为很多高士所不齿。但当一切都说不清时,能拿出来的唯有数字。
希望陈彤不要离开新浪。
希望新浪能算明白,该给陈彤多少,才能对得起这个事实的创业者。兑现清楚,让天下滔滔之口认同,新浪此举安排得当,并为后来的企业树一个企业伦理的典范。
新浪,至今依然是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