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教:奥克斯的“功臣楼”怎么了?
近来,从奥克斯集团和奥克斯中央空调,同时传出吴方亮辞去奥克斯中央空调公司总经理职务将要离开奥克斯集团的消息。为了考证消息的准确性,笔者多次致电奥克斯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和奥克斯中央空调的相关负责人,知情人士均对此不愿发表看法。就在笔者进一步求证时,从奥克斯集团又传出消息:吴方亮被调到集团任职了,不再担任奥克斯中央空调总经理一职。
三年前,笔者和家电业的一些精英们在常州参加好友的婚礼时,我至今难忘那次英雄会,吴方亮的锐气和思维至今难以释怀。家电业这几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让众多的英雄激流勇退,他们在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后都找到了新的归途。但隐藏了几年的吴方亮终于重新露出水面,他在思考,奥克斯也在思考。
十八年忠心终究还是离开
1990年,吴方亮进了三星奥克斯。当时的三星奥克斯,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农村信用社下属的小企业,主做三星电表。经过三年的广东市场拼杀,从一个高中生,慢慢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1994年,奥克斯集团为了做大、做强空调,吴方亮调到空调部任上海办经理,又是三年的拼搏,奥克斯空调终于在华东市场以及在空调行业内立足了脚跟。由于业绩出色,1997年调任宁波三星奥克斯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全国市场的销售,在这期间,吴方亮的策略是“先做销量再做品牌” ,因为像每一个新兴的品牌一样,当时奥克斯实力不强、资源有限,就像一个还在苦苦争取生存权的人,所以选择了低调——低调地做事、低调地说话、低调地发展,尽可能多地扩大销量、使自己能活下来。
5年的辛苦耕耘换来了奥克斯空调自身缺陷的弥补,开始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冲刺的能力。2001年奥克斯集团正式任命吴方亮为奥克斯空调公司总经理,从生产、采购到销售,掌管空调公司的一切。让其放开手脚充分施展才华大干、特干。而吴方亮也不辜负集团领导的信任,把策略调整为“边做销量边做品牌” 。此时吴方亮“霸气”开始显现,一方面提出“市场不可失,条件可以谈”的营销策略,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提升销量;一方面主动出击,借助事件营销和名人效应打响品牌知名度。“爹娘革命”、 “成本白皮书” 让人深深记住了奥克斯这个空调品牌,至于世界杯期间米卢出任品牌代言人之举,更是将奥克斯的知名度推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时,吴方亮还在国内的营销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事件营销。对国内营销界和世界营销界的营销实战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付出总有回报,奥克斯空调的销量,从2000年度的20余万套到2001年度的60余万套,再到2002年度的90万套、2003年度的157万套,2004年度的250余万套。平均年增幅达到60%以上,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吴方亮顺利完成了“边做销量边做品牌”的既定目标。
也许是集团确实缺人,也许是吴方亮“功高盖主”,2005年,正当家用空调的各项工作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吴方亮也提出了实现销售360万套的目标时,集团再次对吴方亮的职位进行调动,让其担任亏损严重、业内称其为乱摊子的中央空调的总经理。而之前,吴方亮对中央空调从来没有涉及过。这次的调动,让吴方亮花了一年的时间从中央空调领域的小学生开始做起,当吴方亮从家用空调领域的“拿破仑”一下跌到中央空调领域的“小学生”时,心里曾经难以接受。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须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经过一年时间的边学习边调整心态,奥克斯中央空调渐渐的在销售和产品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起色。企业也从亏损4000余万元,到2006年底的盈亏平衡,再到2007年底的盈利3000余万元。销售额也从2000余万元,到2007年底的4.6亿元。
当行业内都在议论奥克斯中央空调的发展速度的时候,都在认为又有可能像家用空调那样跳跃发展的时候,都在把矛头慢慢转向奥克斯中央空调的时候,都在探讨吴方亮其人的时候,奥克斯集团在2008年年会上又一次宣布,集团要接管奥克斯中央空调。吴方亮,又一次做了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江山打下来了,“功臣楼”也被烧了。如果说第一次“杯酒释兵权”可以理解为集团是为了把中央空调做强、做大,把集团中最有能力的调到最需要的岗位上,那么这一次的“中央集权”就有点让人看不懂。是逼吴方亮离开,还是吴方亮能力确实不能再把奥克斯中央空调带到更高的高度?作为业内人士,我们不禁对奥克斯重新审视起来。
人,总是有感情的。吴方亮在2008年年会以后一直到近日做出辞职决定,前后找集团总裁谈了好几次。总想对战斗了近二十年的营地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能够继续坚守岗位。但,遗憾的是最终还是分开。
缺伯乐还是缺千里马?
看惯了跳槽,看惯了招聘,听厌了人才难求。不知道是确实没有千里马?还是缺少相千里马的伯乐?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只是要看在什么岗位上。人尽其才,方能显其本色。如果对一个人要求太高,要么催人奋进,如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成绩一样,除非是100分,否则永不满足。但100分又岂能每门都能考到。要么把人压跨,如“瘫子掉在井里”、“死猪不怕开水汤”,放弃一切努力,听之任之。
人无完人,要看主要能力,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的用人标准,绝大多数是要求这个人是个全才,个个都是将才,这又岂能实现。由于用人的出发点不对,导致即使拥有人才也不能好好用。造成人才浪费和企业的损失。
此时此刻,我不知道奥克斯的当家人郑坚江在想什么?中国家电业走到今天,我们如何以宽容重新审视那些曾经的英雄,如何以更宽容的胸怀广揽天下?如何胸怀无畏与坦荡?如何在做强做大做专做精的道路上探索出中国民企的新天地?
在出差的路上,我一直也在研究分析春兰今天的命运,春兰们曾经的辉煌何以走到今天的地步?中国家电的未来在哪里?中国家电业的领导者如何力挽狂澜?吴方亮们究竟在想什么?这些问题的探索近期即将推出一些深入的思考,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