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数亿条拐杖---评英语教育之祸害(上篇)
段绍译
QQ:18649090Email:[email protected]
对于一个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来说,拐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即使是残疾人,也只需要步行的时候才使用拐杖,在睡觉、吃饭的时候是不需要拐杖的。然而,我国的英语教育制度,却相当于给每一个要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强行安装了一条拐杖。英语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考试毒瘤!正在打击着很多仅仅是不喜欢或不擅长学习英语的人才的自信心,影响着很多具有巨大潜能的专门人才的前途,吞噬着国家和人民巨大的财富。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们开始自觉地学习英语。然而,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主管部门开始头脑发热,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很多英语考试已经变成了一种利益集团赚钱的工具。这种制度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使国家每年数以百亿的巨大财富付之东流。说中国的英语教育制度“祸国殃民”一点也不过分!
1977年以来,我国已有2亿多人接受了高中以上教育,其中有47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专以上教育。如果不改变中国当今的教育制度,以后每年必有1000万左右的人要继续接受高中以上的英语教育。然而,30年来,在这2亿多已经辛辛苦苦学习了高中以上英语的学子中,无论如何统计,真正在他们的工作中有必要用英语的人不足300万人。可就是为了这不足300万人要使用英语这条拐杖,却每年花费数百亿的国民财富来给全国人民安装数亿条拐杖,这不是“祸国殃民”又是什么呢?
十几年来,我经常听到,在很多基层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大家为了要得到一个中级职称,拼命学英语,通过各种手段作弊、贿赂考英语,但考了英语后什么用途也没有。
多少年来,所有高中学生为了考大学拼命学英语,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更槽糕的是,很多很有天赋很有才华的人,仅仅是不喜欢或不擅长学习英语而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当然更不能读硕士和博士。很多具有巨大潜能的人才因为学不好英语而以为自己真的不行,从此对前途失去信心。
我国是一个拥有约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占全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我们需要大量的不必要精通英语的医生、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企业家、营销高手、硕士、博士等等,并且通过社会分工,多培养一些有学习语言天赋的翻译就足以解决这些人的语言问题。但奇怪的是,在我们国家,即使是那些完全只为中国人服务,并且永远也不必要使用英语的上述这些类别的人才,也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如果不学好英语,上述的这些类别的人才就不可能产生。因为英语不好他们无法读大学,更无法考硕士博士,也无法评职称。
我历来认为,人是有差别的,也是各有所长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是瞎子也有他的长处——瞎子从来不容易收假钱,而我这个自认为鉴别能力很强的人也收过几次假钞。
我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很聪明,但都不喜欢英语,所以连高中都没有资格上。他们因此而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我多次鼓励他们:“你们不能上高中和大学不是因为你们不聪明,不是因为你们不勤奋,而是因为你们的老师不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错了,你们是很行的,英语成绩不好只能说明你们是另外一些行业的高手”。在我的鼓励和培养下,他们个个都成了投资理财的高手。更有意思的是,我1998年创业时,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帮手,我把年届54岁的只读过4年小学的老父亲请来了,奇怪的是,在我的指点下,我的老父亲在56岁那年就成了当地生意场上的高手!
我看到过成千上万的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但他们都是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无缘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也看到过成千上万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他们得到了这些学位却只是比其他人能多读懂几篇英文,但因为整体素质偏低或专业水平不行而为就业发愁。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大学生一般掌握3000个汉字就可以了。就凭这3000个汉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以很顺利地读一些名著,如《三国演义》等。
而在英语的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汇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汇别想看名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的产生,可汉语则无须这样,只须要将那3000个汉字进行新的组合就行了。英语是一种非常落后的语言,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我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相当于一个残疾人的拐杖而已。如果你的腿脚灵便,你大可不必配备拐杖。即使你的腿脚不灵便,你在睡觉吃饭的时候也完全可以把拐杖放到一边。只有确实需要拐杖的人才应该配备拐杖。
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是非常错误的,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做内贸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就“没门”。在这种错误的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再加上我国加入WTO,2008北京奥运会,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好象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党亡国。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可能一辈子也不必用的英语,而使专业知识的学习被大大的挤占。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专业课只要能考及格就行。我国的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就是多懂几个英语单词的人!大学生因为要学英语而在大学里没有学到很多真正有用的知识,使他们的就业更加严峻。
学习语言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外部的语言环境,二是年龄。一个美国的学生,从小到大,英语不离嘴,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到高中毕业,能看懂报纸就算高水平,中国的学生在外部的语言环境和年龄都很不利的情况下,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平,我们的学生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和时间。研究生培养,博士生培养也是唯英语论。对于考研者来说,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
更多内容,请看下篇。
段绍译的联系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13707388888
段绍译
QQ:18649090Email:[email protected]
对于一个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来说,拐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即使是残疾人,也只需要步行的时候才使用拐杖,在睡觉、吃饭的时候是不需要拐杖的。然而,我国的英语教育制度,却相当于给每一个要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强行安装了一条拐杖。英语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考试毒瘤!正在打击着很多仅仅是不喜欢或不擅长学习英语的人才的自信心,影响着很多具有巨大潜能的专门人才的前途,吞噬着国家和人民巨大的财富。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们开始自觉地学习英语。然而,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主管部门开始头脑发热,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很多英语考试已经变成了一种利益集团赚钱的工具。这种制度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使国家每年数以百亿的巨大财富付之东流。说中国的英语教育制度“祸国殃民”一点也不过分!
1977年以来,我国已有2亿多人接受了高中以上教育,其中有47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专以上教育。如果不改变中国当今的教育制度,以后每年必有1000万左右的人要继续接受高中以上的英语教育。然而,30年来,在这2亿多已经辛辛苦苦学习了高中以上英语的学子中,无论如何统计,真正在他们的工作中有必要用英语的人不足300万人。可就是为了这不足300万人要使用英语这条拐杖,却每年花费数百亿的国民财富来给全国人民安装数亿条拐杖,这不是“祸国殃民”又是什么呢?
十几年来,我经常听到,在很多基层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大家为了要得到一个中级职称,拼命学英语,通过各种手段作弊、贿赂考英语,但考了英语后什么用途也没有。
多少年来,所有高中学生为了考大学拼命学英语,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更槽糕的是,很多很有天赋很有才华的人,仅仅是不喜欢或不擅长学习英语而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当然更不能读硕士和博士。很多具有巨大潜能的人才因为学不好英语而以为自己真的不行,从此对前途失去信心。
我国是一个拥有约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占全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我们需要大量的不必要精通英语的医生、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企业家、营销高手、硕士、博士等等,并且通过社会分工,多培养一些有学习语言天赋的翻译就足以解决这些人的语言问题。但奇怪的是,在我们国家,即使是那些完全只为中国人服务,并且永远也不必要使用英语的上述这些类别的人才,也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如果不学好英语,上述的这些类别的人才就不可能产生。因为英语不好他们无法读大学,更无法考硕士博士,也无法评职称。
我历来认为,人是有差别的,也是各有所长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是瞎子也有他的长处——瞎子从来不容易收假钱,而我这个自认为鉴别能力很强的人也收过几次假钞。
我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很聪明,但都不喜欢英语,所以连高中都没有资格上。他们因此而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我多次鼓励他们:“你们不能上高中和大学不是因为你们不聪明,不是因为你们不勤奋,而是因为你们的老师不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错了,你们是很行的,英语成绩不好只能说明你们是另外一些行业的高手”。在我的鼓励和培养下,他们个个都成了投资理财的高手。更有意思的是,我1998年创业时,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帮手,我把年届54岁的只读过4年小学的老父亲请来了,奇怪的是,在我的指点下,我的老父亲在56岁那年就成了当地生意场上的高手!
我看到过成千上万的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但他们都是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无缘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也看到过成千上万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他们得到了这些学位却只是比其他人能多读懂几篇英文,但因为整体素质偏低或专业水平不行而为就业发愁。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大学生一般掌握3000个汉字就可以了。就凭这3000个汉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以很顺利地读一些名著,如《三国演义》等。
而在英语的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汇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汇别想看名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的产生,可汉语则无须这样,只须要将那3000个汉字进行新的组合就行了。英语是一种非常落后的语言,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我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相当于一个残疾人的拐杖而已。如果你的腿脚灵便,你大可不必配备拐杖。即使你的腿脚不灵便,你在睡觉吃饭的时候也完全可以把拐杖放到一边。只有确实需要拐杖的人才应该配备拐杖。
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是非常错误的,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做内贸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就“没门”。在这种错误的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再加上我国加入WTO,2008北京奥运会,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好象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党亡国。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可能一辈子也不必用的英语,而使专业知识的学习被大大的挤占。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专业课只要能考及格就行。我国的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就是多懂几个英语单词的人!大学生因为要学英语而在大学里没有学到很多真正有用的知识,使他们的就业更加严峻。
学习语言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外部的语言环境,二是年龄。一个美国的学生,从小到大,英语不离嘴,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到高中毕业,能看懂报纸就算高水平,中国的学生在外部的语言环境和年龄都很不利的情况下,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平,我们的学生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和时间。研究生培养,博士生培养也是唯英语论。对于考研者来说,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
更多内容,请看下篇。
段绍译的联系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137073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