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国务院新一届政府刚刚组建,就在《国务院工作规则》中再次强调国务院领导不为地方题词,实际上是对某些地方官员乱题字风气的深度矫正。
不知什么时候起,一些地方官员题字题词,竟成了一大景观。有的地方不管开展什么活动,只要请到了上级官员出席,就要请他们题字题词。而有些地方官员则来者不拒,即兴挥毫,反正在他们那一亩三分地里,自有人捧其臭脚,对其题字题词吹捧奉承,更有些下属趋之若鹜。于是,就造成了某些官员的“墨宝”到处可见。
最典型、最可悲的当属贪官胡长清了,在江西为官数载,题匾几近千幅,其“墨宝”四处“流芳”,而“润笔费”每幅都要有3000至6000元,以致江西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则顺口溜:“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那么,他的书法水平到底如何呢?在下无缘见到,自然不敢信口雌黄。不过据书法行家称,他的字确实比某些只会画圈的官员高明许多,但也只是业余水平而已,可他的书法却能“一字千金”,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更吸引眼球的是,当胡长清倒台之后,南昌市旋即刮起了“铲字风”,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其实,有的人或有的地方之所以热衷于请政府官员题字题词,并不是他们欣赏官员的书法墨宝,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或接待礼仪上的考虑,看重是则是其职位和权力。把官员的题字题词挂起来,既可以此表示对领导的尊敬与爱戴,又可借领导题字题词显示自身的权力背景和能耐。同时,还可以成为向官员行贿的一种“特殊方式”,掩人耳目,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官员乱题字、乱题词也是通向腐败的一个重要渠道。这种不良风气如果得不到遏制,将会影响到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国务院新一届政府组建之初,就在《国务院工作规则》中突出强调国务院领导不为地方题词,实质上是对党的执政原则的再度重申,是对反腐倡廉形势的清醒认识和高度把握,也是对政府“角色”的进一步正确定位,既表明了国务院新一届政府“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态度和决心,也饱含着对官员的关爱、提醒和告诫,值得地方官员三思。
农村有句俗话叫“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还有一句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我认为,如今国务院已经明文规定领导不为地方题词,这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给地方官员树的“标杆”、定的“尺子”,亮的“镜子”。如果说国务院领导都不能题词,那么,我们的地方官员今后还能再题字题词吗?还敢再乱题字题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