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力度空前


  重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力度空前

   正在重庆兴起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有六个特点:

       一、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正式文件,全面铺开重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2008年3月27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意见》,决定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

  此前在3月26日下午,在重庆市管领导干部现代经济知识培训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做了题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314”总体部署落到实处》的专题报告,也是在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动员报告。

  二、不要搞形式主义:薄熙来要求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找到发展的疼点、难点、着力点和新增点。要有生动活泼、入脑入心的形式,不要走过场,不要搞形式主义。薄熙来要求要形成合力,真正把大讨论搞好,搞深入,搞扎实,搞出效果来。

  三:不回避问题,王鸿举指出,大讨论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不敢解放思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循守旧、不敢突破“惯例”、不敢超越“本本”、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创新、不敢“走出去”;二是不愿解放思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三是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浮气躁、学习不深、视野不宽、合作不好。

  四、时间长:这次大讨论从2008年3月下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原则上按照学习动员、讨论调研、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结束后,举行一次成果汇报交流会。围绕指定专题深入讨论,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把握重庆市情,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差距,科学分析、认真梳理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具体意见,确定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具体办法、政策措施、制度保障,全面部署扩大开放的各项工作,掀起全市推动大开放大发展的新高潮。

  五、“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内容丰富: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围绕重庆面临的形势开展讨论;围绕重庆直辖市的历史使命开展讨论,深刻理解“314”总体部署和赋予重庆的重大历史使命,重庆实现“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十大目标”存在的差距,5年内如何实现经济规模“六个翻番”、“六大功能”领先西部、优化“四大结构”、迈上“两大台阶”等艰巨任务;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开展讨论;围绕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开展讨论,重庆如何彰显区位、资源、文化、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如何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重庆扩大开放的硬环境,如何大力弘扬重庆城市文化精神,如何培养一大批学术带头人、企业家、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如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围绕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开展讨论。

  开展“六大活动”:一是举办“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家谈;二是组织“潮涌神州”大型主题采访报道;三是举行“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专题培训;四是抓好“请进来”和“走出去”系列活动;五是巩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活动成果;六是开展“创新创造创业”竞赛。

  这场自上而下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是重庆市正视发展差距、保持清醒头脑的迫切需要;是营造发展氛围、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解决重庆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科学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关键,实现全市人民的愿望;是扩大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的迫切需要。全国近30年的大发展,靠的是30年的大开放。重庆在第二个十年要实现新的跨越,根本出路在扩大开放,最大动力也在扩大开放。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可能更好地培植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才可能集聚国内外更多的市场要素,并参与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在更高的层次、更宽阔的领域求得发展。重庆必须解放思想求跨越,扩大开放促发展,是重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蔡律  2008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