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背后的利益陷阱


    目前正处于上市公司年报的密集公布期。

    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上市公司也该为投资者“解密”其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了。其中,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又成为诸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相比于往年的吝啬,从今年已颁布的年报看,上市公司似乎要“大方”得多,也要“慷慨”得多。有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月20日,已公布年报的135家公司中,有36家公司推出了含有送转股的预案,其中有14家公司推出了每10股送转10股的分配预案,有两家公司推出每10股送转9股的预案,三家推出每10股送转8股的预案。提出10送转5以上分配预案公司占到已经公布年报公司比例达到18.5%。而2006年10送转5以上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仅为4.53%。

    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股改后市场的变化确实有目共睹,牛市来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了。而且,包括中行、工行、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大型企业纷纷鱼贯而入,机构投资者也借助于牛市的东风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投资者对于市场的激情来自于信心,而股改后原先两大利益对立的股东群体之间的裂痕也趋于弥合的认识也被许多人所接受。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以来,中国平安以及传闻中的浦发银行、大秦铁路的巨额再融资,将所谓的大小股东利益取向趋于一致的“理论”击得粉碎。与股改前的上市公司一样,这些“巨无霸”“圈”起钱来同样亦是“狮子大开口”,根本就没有将整个市场的利益、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心上。因此,对于今年年报所透露出来的上市公司重视投资者回报的观点,至少笔者是持怀疑态度的。因此,对于目前出现的高送转现象,投资者没必要认为是上市公司在重视投资者利益的表现,实际上也不应该如此认为。

    高送转事实上是一种表象。在A股市场短暂的历史,几乎每年都有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的分配方案。但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在高送转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去年荣华实业中期的高送转分配方案投资者应该没有忘记。2007年1-6月份,上市公司荣华实业每股亏损0.13元,净利润为巨亏4452.94万元,但上市公司却推出了一个10转10的分配方案,并在后来予以实施。在荣华实业公布中报前,该股股价出现“非理性”上涨,涨幅超过100%。其中报公布后,“背后的故事”一目了然。上市公司欲通过推出高送转的方案来刺激股价的上涨,从而为前几大股东的限禁股解禁后套现提供条件。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前几大股东占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而急欲还债,这个10转10的方案会出台吗?而且,还是在上市公司中期巨亏的情形下。可以说,荣华实业为了大股东的套现创造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目前这些高送转公司的出现,笔者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其中存在着“难言之隐”,至少有的上市公司是真正的为了回报投资者。但也不能忘了,某些高送转公司股价在相关信息披露之前就产生了异动,笔者以为值得投资者警惕。高送转背后的利益陷阱并非现在才有,一直以来几乎成了市场的“潜规则”。股价“毫无原则”地上涨——上市公司公布高送转方案——中小投资者跟风买进——最终惨遭套牢成为高送转前后的路线图。毋庸置疑,最后都是中小投资者在为所谓的“回报投资者”埋单。

    这一路线图丝毫没有被改变的迹象,之所以能够被反复地重演,主要在于“先知先觉”的利益集团利用信息的不对称牟取暴利,但受害的却是市场。

    两年的牛市行情,个股股价被炒了个翻。大资金、大机构急欲从深度介入的个股中套现兑现巨额收益,但囿于行情的持续调整而无人接单,只好自弹自唱。而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则成为其利用的大好机会,因此,投资者对于高送转现象,还是持一分谨慎心态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