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我在梅州市旅游局陈建新局长和梅县旅游局杨柏芳局长的陪同下,驱车来到梅县水车镇茶山村,考察这里的客家古民居建筑群。说起来很有意思,梅县客家文化底蕴之深厚,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就以茶山村来说,这里只有80余户人家,却完好保存着自明末清初直到民国以来的31幢客家古民居。到目前为止,这是梅州地区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客家古民居建筑群。
茶山村客家民居,应当如何进行旅游开发呢?在跟当地镇领导的交流过程中,我谈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加强对客家古民居的保护。住户对古民居的任何修缮,必须得到政府批准,防止出现对原有建筑的不可再生性的破坏。同时,在客家民居建筑群附近乃至整个茶山村,农民住房用地的审批应当从紧从严。
二、开展对茶山村的山体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从考察的情况来看,茶山村深藏山中,环境幽静。但由于砍伐过度,山体已多处裸露,植被遭到破坏,应尽快加以绿化覆盖,恢复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民居内外的环境卫生要搞好。尤其是家禽家畜要圈养,防止污染水源。
三、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工作。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茶山村的资源价值不仅在于31幢客家古建筑,更在于独具韵味的客家文化和客家风情。目前,茶山村民风淳朴,老百姓易于教化,只要引导得当,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比如广东开平市在这方面就有不少成功经验。但是,如果忽视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当大批游客到来之际,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淳朴民风很容易被污染,使茶山村失去原有的魅力。
四、茶山村未来的旅游开发方向,不宜搞观光旅游,应定位于乡村休闲游。茶山村古民居建筑群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跟梅州地区的其他客家建筑如承德楼、万秋楼、联芳楼、仁厚温公祠相比,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观赏价值,都无法相提并论。相反,将茶山村定位于乡村休闲游,则可以凸现其比较优势,容易取得市场成功。
五、“水车镇”的名称很好,具有品牌想象空间。茶山村应下大力气做好水文章,让水车镇的水车转动起来,让整个茶山村山环水绕,让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变得鲜活而灵动,这样,就一定能吸引城里的游客来此休闲放松,真正体验一回“山中田园诗、梅县客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