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是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文/祝梓馨
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来自1%的灵感加99%的汗水”,高尔基则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是攀登科学的阶梯,是事业成功的钥匙,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勤奋”两个字。一个人的进取和成才,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与努力。缺少勤奋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做雄鹰,但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做蜗牛。可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愿意做蜗牛,因为人们大都忍受不了蜗牛的孤独和寂寞。当雄鹰和蜗牛同时到达金字塔的塔顶时,蜗牛比鹰更值得骄傲和自豪。因为,虽然事业的高度一致,但蜗牛的起点与鹰有一段惊人的差距;虽然最终的结果相同,但蜗牛的爬行比鹰的飞行要艰难得多。总之,蜗牛比雄鹰多了一种逆境的磨砺,当然更能品尝到勤奋的甘甜,拥有了鹰所不能企及的财富。
勤奋成就天才。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不气馁、不灰心,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他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在清末,有名的梨园“三怪”也都是因勤学苦练而成才的。但一位是瞎子双阔亭,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但他却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要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须生。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可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还有一位是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记在心里,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常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院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子奉为导师。“天才来自勤奋”。三个残疾人从勤奋中创造了最好的自己,如果我们都有“三怪”的勤奋精神,世间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爱迪生不就是发扬了“笨鸟先飞”的勤奋精神,从而使自己从一个智力平常的孩子成为大发明家吗?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巳。”你可以崇拜那些英雄,也可以用敬畏的目光注视着人们心目中的偶像,钦佩他们的丰功伟绩。但你一定要切记:并不是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加上丰富的想像力就可以使你成为莎士比亚。正是勤奋写作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成就了莎士比亚,他的天才只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勤奋累结硕果。司马迁从20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最终完成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史记》;司马光为了尽可能少睡,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他用木头做了一个枕头,这个枕头被后人称为“警枕”,他用19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资治通鉴》;还有享誉中外的药物学家,被药界尊为药圣李时珍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历尽艰险,尝遍百草,然后有呕心沥血27年,终于编成记载一千八百九十多中药物,100多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马克思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最终摘取数学皇冠的宝石——“歌德巴赫猜想”。他们的这些事迹都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奋创造财富。一向信奉“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52年如一日,每天晚上10点睡觉,2点半起床办公,每周工作100多小时,如今以54亿美元身价登《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他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还有一向有“最勤奋的CEO”之称的雷军,自从加入金山软件16年来,一直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勤勤恳恳,鞠躬尽瘁,终于在16年中拼出3亿身价,尽管目前3亿身价还是“纸上财富”,但足以支撑一个幸福的人生了。
如今只要你翻开“周大福”的创业史,每一页都有郑裕彤先生60年如一日的奋斗足迹:他以自己60年勤奋进取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心“诚”体“勤”是成功的不败原理,是创富的不二法则。记得雷诺兹说过,“有一个理念,会遭到虚度岁月的人、无知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的强烈反对,可我却不厌其烦地重复它。那就是:你千万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赋。如果你有着很高的才华,勤奋会让它绽放无限光彩。如果说你智力平庸,能力一般,勤奋可以弥补全部的不足。如果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你硕果累累。没有勤奋工作,你终将一无所获。”
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勤奋能塑造伟人,也能创造一个最好的自己。我们从古今中外卓越的伟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凡是能创造最好的自己的人,他们的努力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勤而不怠却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