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没戏


中国设计没戏!?(肖勇)

设计是创新生产力。设计,创造新的文明。(肖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设计在何方?
社会的属性和脉络直接左右了设计的推进。在中国作设计,水平不是最重要的,关系 权利 金钱才是成就设计的三个'法宝"。

只要有其中一条,水平只要不太糟糕哪怕很糟糕,设计也有机会,
原因之一,项目多是公事,个人和自己获利,结果如何又如何?
在冠冕堂皇的机构下,寄生了企业和广告和所谓设计部门,指望他们创新没戏。

1权利是建立地位和巩固关系的基石,在官本位的思想下,设计可以垄断。无知凌辱良知。
2关系也是获取利益的网络。有关系者,机会优先,水平又为何物。关系关系到权利与利益。
3金钱也是疏通权利和关系的神经。没有关系和权利,回扣可以搞定设计,从而巩固关系。

官本位思想,使长官凌驾于专业,强暴/歪曲/蹂躏设计在众多设计领域发生。在发达的设计国家,官员插手设计会被解读为干预专业的无知行为,而其不专业的决定会被公众攻击甚至解职。在我们的社会,不负责任的官员干预设计是一大快事,自诩为一通百通。足以现实其地位和权利,这当然也有部分伪专家的配合的和旋。近期的重大形象标志和建筑的产生验证了这一现象。


在改革开放的较早的南方发达地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花钱买设计,水平和声誉稍显得重要,因为花钱的私企多,设计需要立竿见影立竿见影。设计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官员的服务意识也稍显看重设计。在上海,权利和水平难以扯平的情况下,只要是洋设计,哪怕是属羊的,胜算机会或许大些。
好的设计可以增加附加值,直接带来效益。

A 设计与社会问题

信仰
道德与伦理的丧失使人们缺乏起码的自尊和尊重,信任与诚实。
药品,食品,安全,医疗,教育,设计等等。假大空和假冒伪劣,哗众取宠,置他人利益和健康与不顾。
信仰-“钱”?为了它,可以制造垃圾,可以盗版,可以坑蒙拐骗。可以无休止的比稿,可以玩命的加班,可以见利忘义?

崇外
自己人就那么不值得信任?北方认首都,华东认上海,南方认深圳,设计的地区城市还是起到带头作用。然而,国人崇外意识也直接导致大城市成为良莠不齐的国际设计的试验田。

传统
要么诋毁和破坏传统,要么假冒伪劣。
北京的城墙被拆掉,举国仿效。文化大革命对于传统文化的摧残直接渗透到现代人的思想和意识中,新的科技和资金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彻夜颠覆历史的记忆。被假冒伪劣的传统文化在通过商业堂尔煌之地炒作和流通。垃圾建筑充斥街道,没有人无论是建筑师和领导对其负责。也说明创新文化的不足和缺憾。

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都的设计和举动成为地方纷纷效仿的榜样。为了寻找榜样,东方威尼斯,东方巴黎,就是找不到自己。国外的经典也会在国内找到克隆。
模仿,抄袭,雷同似乎成为无畏的设计捷径。年轻设计师愿意标榜大师,和浮于时尚。在寻求榜样和标准的同时,也丧失了起码的创新意识。在西方和流行的光影下的“创意”随着风和光而消逝。北欧和德国设计的理性与理智的设计长治久安。

城市试验田
城市建设的学费是以大无畏的牺牲传统和破坏或影响环境为代价。
诚然,楼高了,路宽了,城大了;家远了,更堵了,更累了,更贵了,更污染。
每个城市都一样,一层和十层一样看不到阳光。缺乏远见计划,计划不如变化快,破坏与变化更快。

审美
充斥大街的世俗垃圾在倾销和滞销,但是仍在生产和流通。设计的审美带有很强的社会性,不良的美感可以改变审美趋向。通俗,俗气,媚俗,世俗,艳俗,恶俗,设计的大众化也会给出不同的方向,前瞻的突破的革新设计往往具有冒险性,附庸风雅 哗众取宠的审美的潜在问题在于漠视对新的审美的渴望。

B 设计诸问题............

嫖设计
招标或者征集,或者无报酬约稿,这些套取设计的幌子非常有效,许多天真的设计师和小公司会进入圈套。
结果无果而终或者作品被嫁接和剽窃,由于是主动投稿,所以投诉无门,回天乏力。
要注意 没有合法的投票程序,评审过程,评判机制,绝对不要留下设计稿。

设计费
尽管改革开放有30年,设计费在许多城市还是奢侈的恩赐。企业宁肯设饭局,也不愿施舍有限的设计费。设计为何物,管它什么东西。
当然也有高昂的设计费,某北京餐厅特请国际设计大腕的室内设计概念,价值6000万人民币,出现的是荒唐的假西画,让国人”开了眼“。还有斥资100万标志征集的企业目前已经倒闭。酒包装100万元请国际设计师的例子未见市场成效。90年代初大量的国企热衷CI,斥资请港台日本设计机构整合CI,大多被弄潮儿弄没了。

版权
中国作为加工制造国,除了四大发明,现代的惊人设计就难为国人了。侵权侵权侵权,假话多了亦成真。
假冒伪劣是国货产品走出国门的痛楚。从俄罗斯到东南亚,从商标到汽车,从临摹到模仿秀,侵权与盗版是要付出代价的。加强版权意识和版权观念知识与教育已迫在眉睫。

自重
设计不被尊重,也内也不易被欣赏。好不容易出现了设计,就有版权的纷争。
IFI,ICOGARADA,ICSID合并为IDA意味设计产业的整合与融合,而中国10几个不同的设计协会,真正在推动设计的有限,而且圈子也不往来。保守封闭甚至独断的山大王意识再次验证了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缺乏行业整合与交流,削弱了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署名
设计不受尊重,几乎很少署名,设计师署名成了奇怪的事情。所以看到宜家的垃圾筒也署名设计师的时候,很多人反而不以为然。
不署名,就可以不负责任,不承担道义和名义上的争议与荣誉,就成了无所谓的设计。设计滥货犹的视觉污染就如街头垃圾无人认领,又无动于衷。

C 设计与教育问题

学设计
文化课不好去学美术,美术不好去学设计。大部分学生不由衷热爱,选择这个投机的专业,但是低分不意味低能。学生素质不断下降,缺乏思考,创新,务实的精神,得过且过的状态,导致设计混混的滋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立竿见影。

教设计
改革开放20年,设计院校从数所到了1300多所。设计教育的滞后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有相当部分设计专业在美术的影子里生存,陈腐的体制与教学,无法造就创新人才,合格设计师都是虚荣的标榜。甚至学生毕业都不知道设计为何物。实践的脱节更是教学的不足,许多教师从不做什么实际设计,学生也匮于参与实践,教室成为虚无设计的殿堂。
职业教育的缺失,造成设计技术型人才匮乏。设计本科教育膨胀与失控,模糊教育造就糊涂学生,素质教育堪忧。研究生教育年轻而经验少,缺乏前瞻与针对性的研究,实战与实践的脱节造成纸上谈兵。

做设计
设计技工,设计民工,设计师,设计指导,设计总监,设计顾问,设计管理,设计策划,设计的层次与分工越来越细致与专业,对于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与以往不尽相同。不同的工作对于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设计与市场与管理的工作也在交叉,设计与其他学科也在产生新的融合,甚至衍生出新的领域和分支。做设计容易,做好设计难,做好设计师就更难。复合型,管理型和国际化的设计师出现高度空缺。设计人才市场供需严重错位。

希望
中国设计在崭露头角。中国设计作品在国际展览和赛事与出版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的设计学人留学海外,相当部分回国投入设计行业,对中国的创新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需要新的观念和思想。他们在设计产业,教育,市场中逐渐发挥出积极作用。

D设计机遇
奥运/创新
奥运契机,展示文化传播文明,世界设计给中国留下许多,中国给世界留下什么。
东京奥运拯救了日本,振兴了日本设计。汉城奥运推出了韩国设计,复兴传统文化,振兴了现代设计的韩国。
北京奥运,建立了空前开放的竞赛平台,国际设计屡屡中的,我们在欢呼和欣赏的同时,试问中国的设计在哪里,中国的设计师是谁,中国的设计机构做了什么?中国的现代发明/创造/设计在那里?
目前得到国际盛赞的中国原创设计:奥运奖牌,图标。是否还有我们期待的开幕式...

前景
中国的体系和体制在改革,经济模式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也在变化,信息媒介的传播速度空前快速,审美与意识也受到影响,设计队伍大浪淘沙,领导们也在年轻化知识化,设计的社会和行业认知度在提高。设计的给予大于挑战,设计的空间和舞台很广阔。全球在变暖,中国经济在过热,设计才萌动。
四大发明已属于历史,让假冒伪劣成为过去。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创新文化与现代文明需要设计的推动力。

中国设计需要创新,
中国文化需要复兴,
中华文明需要振兴。

待续

肖勇 奥运奖牌主创设计师 www.xiaoy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