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于谦的悲剧在于不知皇权诱惑的可怕!


  古代中国的价值标准“忠”列首位。有人评论说古人忠君与爱国是统一的,本人认为其实不然,爱国只是隐藏于忠君之后的附属品而已,这或许与中国历史分分合合,“国”的概念相对含糊,而“君”却是现实存在的历史条件有关,儒家学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节义、忠勇孝悌等等,都是以忠君做为最高道德标准的。

  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忠臣如岳飞、于谦等人,他们的思想里都充满了忠君意识,不论是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还是明英宗、景泰帝都是他们效忠的对象。这本来与当时的社会潮流并不违背,但却错在要效忠的对象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在中国,权位的诱惑是怎么高估都不会过分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皇位?岳飞不理解宋高宗赵构的顾虑,而生长在深宫中的赵构却是对皇位之争的惨烈了如指掌。做为宋徽宗第九子的他,本来无份九五,战乱给他造就了机会,使他虽然偏安一隅却做了个半国之君,意外之得使他对皇位格外珍惜,这也是南宋在与金国谈判中接回了赵构生母韦太后却绝口不提接回徽、钦二帝的原因。而岳飞却“不知趣”,定要直捣黄龙,迎还二帝,这是岳飞悲剧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徽、钦二帝都已经信誓旦旦表示,如果回国做个平民百姓就可以了,其实这只是当时情况下的想法,三百年后明英宗的“夺门之变”就是最好的的例证。明英宗被俘时也曾信誓旦旦表示回国做个百姓,一旦回国想法就变了,在一批邀宠官员的怂恿下发动宫庭政变一举夺回了皇位,而支持景泰帝继位而又打败外敌入侵的大功臣于谦却成了皇位争夺的牺牲品。史学家对这两大悲剧做了若干解释,而笔者认为他们不了解皇位诱惑的可怕是最关键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