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531系统理论概论
《五构素物体论》第五章中图4表明531系统理论是个内生对称中和反应的动态平衡体系。本部第十八章论述问题基础论点,而第十九~二十一章则论述531理论,本章则综述531系统理论的定义与功能。
§01 531系统理论的物理哲学渊源
一、从物体存在法则到问题基础论点
为什么能力有限欲望无穷会使得每个物体都成矛盾体,进而导致社会经济矛盾化复杂化?答案是遵守物体存在法则意味着实现消费体系时全过程完全沿测地线运行是不可能的,原因是能力有限体现虚物质发散性的扭曲效应以致偏离测地线。在人类社会中,因能力有限欲望无穷而走恶意不劳而获的道路实现消费体系势必影响社会全员共同生存;如果人为推行计划消费确保了共同安全生存,则又会因追求发展自由之高层次消费具艰苦性削弱齐出力。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制约是社会与经济问题的总根源,共生存关系到消费资源的按需分配,齐出力演化出对实现消费的途径选择。是走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阴流子(指货币符号的抽象物即货币是阴流子载体)金融手段的道路实现消费体系,还是通过剥削、盗骗等恶意不劳而获的行径实现消费体系正是社会总矛盾。以生产实现消费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运行法则,遵守按劳分配原则。因而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基本问题,涉及到科技生产力、产-消通道与责权利关系等论点。
上述总矛盾、经济基本问题、三大要素二个根本点等集合成问题基础论点范畴。世上的事物总是相生相克的,相应必存在克服问题基础论点的管理法,那就是531理论。
二、从方向不变到531理论
根据波粒场说,物体由广义物质之虚、实二元构成。实物质依时空布局使得物体按层次结构存在而能力有限,虚物质发生方向不变效应使物体沿着测地线运动而欲望无穷。一般而言,无穷欲望激活人性物性之发散性,而能力有限迫使人性物性呈收敛性。以人性物性为主体的虚物质具发散与收敛二面性,发散时要么超能力发挥要么得事倍功半之效,收敛时轨迹趋近测地线方向。这使得物体实际消费运动方向只能围绕自然测地线(测地线分为理想、自然和实际三种T1)上下波动。发散的人性冲破人性有限条件衍生人的恶性,引发系列事件矛盾、冲突的理论之关键点称为问题基础论点,收敛的人性衍生人的善性,是孕育出治理问题基础论点的系统规律、理论,称为531理论。
三、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由531系统理论支持
微观量子级粒子的运动方向莫名其妙地变化着,但量子构成的所有相对大尺度物体在实现其消费体系过程中,诸种运动形式的无穷可变方向之和均等于沿“测地线”方向运动的一个最佳有限值T2。换言之,物体运动轨迹围绕其方向不变中轴(即测地线)上下波动构成轴向系,是虚物质方向不变性在具体途径上的体现。这是方向不变原理的几何定义,在此设中国去罗马以诠释之:人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从这个哲理出发,设从中国去罗马的目标方向一定,则存在三个问题:谁去罗马?因经济、物质条件等限制和任务需要,不可能所有人都一同去。怎么去?因海、陆、空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多种多样,而且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途径呈迂回曲折的网络空间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上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存在无数方式和途径。什么方案?即人、交通方式、路径等的无穷组合方式中哪个最理想最合理。显然,本例中谁去怎么去反映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经济现象,从中提炼要点所概括出的“诊断”结论即问题基础论点;而什么方案是指依“诊断”开出的“处方”,即531理论。
四、531系统理论的来龙去脉
1.531系统理论和TMS网系
综上可知,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均出自虚物质或消费体系矛盾律及实现途径,因而531系统理论是综合治理社会经济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济基础论点和531理论同是出自虚物质的“矛”与“盾”的关系,具攻击性和自卫性。没有看到这种矛盾关系,或不按531系统理论去认识世界,或只采用531理论中的一项或局部措施去处理社会经济问题都是不会成功的。以往的社会经济管理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发现和应用531系统理论。现在从认识世界的理论与实践中归纳出了问题基础论点,又经努力寻找而发现了531理论。于是有问题的世界将通过问题基础论点同531理论的碰撞而湮灭,更迭出一个理想化的平衡社会。这个平衡社会就是人类千辛万苦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伊田园”。
531系统理论是什么东西?上面从虚物质哲学作出了解释。但531系统理论有什么作用呢?这要从虚物质论去分析、理解。冷胀宇宙中的力量和热量、物质、方向、时间、空间集结于任何层次的物体上,简称五构素物体。其中方向不变标志着物体沿最佳途径运动而体现为欲望无穷,时空结构则规定着物体按层次存在而体现为能力有限。物体按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的矛盾方式存在于以五构素作变量的五维坐标系中,解析物体五构素并创建物体方程就可得到将矛盾转化为社会发展动力的531系统理论,进而设计出平等自由个性化的人际交往模型:TMS网系。故物体存在法则、消费体系矛盾律和五构素坐标系是531系统理论的规律理论之源,而TMS是其应用产品。
2.宇宙生发过程反映了531系统理论的来龙去脉
在“O”态平衡体的打破建立律等作用下,一切物体要么处在空无或“O”态平衡中,要么处在激烈的更换存在方式的动荡中。平衡标志着生发自由的量变阶段,更换存在方式标志着产生与灭亡的质变阶段。在量变阶段,空无或“O”态平衡体是一个平静、沉寂,或矛盾缠绕或和谐相处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首先感觉到幸福、舒坦,间或感到艰难、困惑,而时间一长又会感到寂寞、无聊、急燥,甚至难以生活下去。不过用不着担心,对量变的不足,宇宙会以另一种方式即质变来补偿,即繁华、嘈杂、痛快淋漓的世界迟早会从空无中爆炸出来。譬如,自宇宙大爆炸进入冷胀期以来,五彩缤纷、热闹非凡的是非世界越来越复杂,如生死病老、喜笑哀哭、七情六欲……,无奇不有;一方悲来一方乐,天外有天,核中有核。在这样的世界,我们又会感到精疲力竭难以应付。
我们的宇宙就这样地按照“O”态平衡的打破建立律,在虚物质规律作用下打破平衡又建立平衡,上演着从质变到量变又从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上升式游戏。繁华、复杂,令人迷惑不解又叫人欣喜乐狂的世界最早从空无中来,接着问题缠绕、嘈杂,后热缩成简单明了又令人乏味的世界,最终经过黑洞回到空无。在我们这个宇宙里的事物生生灭灭的漫长过程中,充满着531系统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其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间的生动表现。
3.531系统理论产生的人文背景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自然科学就开始量化定型,近百年来生产力优化组合形式日新月异,人类由石器时代已进入网络、航天时代。但管理法(与生产力相对应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数量化定型组合,仍处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百家混战局面。基本点是:①人文社科同科学技术发展不同步,没有数量化更没有普遍采用数理等工具科学形成管理操作技术。②人们普遍认为,人文社科不可数量化而只能定性描述事件规律,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决策呈模糊性个人意志性,以及学术理论上始终存在学派纷争莫衷一是的冲突。至今仍缺乏主动探求数量化、程序化和自动操控监管系统软件化,直至谋求人文社科定型整合的思潮。③西方经济学以“大炮与黄油的矛盾”为问题总根源,以致人类始终不能自觉解决共生存与齐出力相排斥的总矛盾。④社会进化带有盲目性,运行规律不清晰,即战争与和平、理想与现实、危机与繁荣、计划与市场大起大落地交替,无限循环。⑤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产、消关系由人管人的方式控制,难免不公平不自由,社会矛盾导致的内耗大,销售环节、监管协调的存在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部分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
此外,社会监管缺乏一整套反映沿测地线(引自相对论中的概念,即时空中最佳路径)实现消费的指标体系,如零失业、生产服务消费率、公有私有结构、阴阳流子碰撞率(例如,货币与商品交易成功率,包括产品被合理地完全消费)、产消平衡状况、问题基础论点(社会与经济的矛盾、事件、问题等被概括提炼成理论后的要点)抑制率……。
§02 531系统理论的结构与功效
531系统理论包括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系统理论,其中问题基础论点大体上有几十条,而531理论有大小律、工模件T3等共计12条。这些条块间的关系大体上可反映出如下几点:①以广义物质规律、理论为基础,利用科技知识发展531系统理论,并创建可调控、服务于生产体系的管理体系。②从虚物质哲学演绎出以531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反映了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密切度。③凭着计算机控制理论和对现代社会的长期观察,不迷信权威不从本本出发捕捉灵感与创新。以人们熟视无睹的私欲为切入点,创建531系统理论。④崇尚理想、注重实践与操作,突破常规概念、不偏不倚地提出综合治理社会与经济之道。
一、二大对称模块
531系统理论基本构成是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二大对称块。问题基础论点主要包括总矛盾、经济基本问题、三大要素和二个根本点等十几条;而531理论是五大律、三大模件、一项原则的简称。531系统理论是以五大规律、三大模件、责权利统一原则为武器,围绕物体消费运动过程解析社会复杂现象,瞄准问题基础论点综合治理共生存与齐出力总矛盾的灵感创新系统。见《五构素物体论》中第五章中图4,531系统理论是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二大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系。对立性在于二大模块相克生能,即碰撞在一起会发生对称中和反应释放出能量;统一性在于二者均为531系统理论的内容,一同来自虚物质又统归于能量。
(一)问题基础论点定义及其次级模块T4的阻力效应
问题基础论点是社会的经济的麻烦所在或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呈现的不良症状,是对社会的经济的各种病症之诊断结论,更是对各种表象的基本概括。如其中总矛盾可以是对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共生存与齐出力二者不同时出现总特征的最高概括,标注出困绕我们幸福生活的基本点;又如消费体系中生存、发展、自由分别是物体生命运动周期中的三个阶段、消费水平里三个层次、生活方式中三个特征,因而是对物体消费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最一般的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和三种消费特征的概括,指出了最广泛的消费内涵;再如科技生产力中的三大要素是对构成生产体系、消除总矛盾之三个最基本控制点的概括。总之,问题基础论点作用有三:一是反映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二是反映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基本病征;三是指出问题要害所在,即简化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据这些就能开出531处方。
据波粒场说T5,物体由虚实二种物质组成,虚物质通过方向不变原理使物体产生欲望无穷本性,实物质通过物理原理使得物体运动能力有限。欲望无穷能力有限使物体在消费体系实现过程中成为自相矛盾体。矛盾个体构成社会进而衍生总矛盾,全部的社会矛盾现象概括成问题基础论点。问题基础论点的核心是总矛盾,主要论点是经济基本问题,以及包括三大要素二个根本点的生产体系(科技生产力与经济管理法的合称)等,见第五章图6右侧。图上部所示,自能量到广义物质到物体存在法则到消费体系正是社会矛盾经济问题产生的自然律。图2所示自虚物质到消费体系正是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产生的物质规律。图4正好反映了问题基础论点内部诸论点间存在有机的内在联系。从第八章图8-3中归纳出问题基础论点定义为:按层次结构存在于宇宙中并围绕测地线运动的物体存在法则,使得每个物体都成为能力有限欲望无穷的矛盾体。矛盾个体构成矛盾社会并产生经济问题。将无以计数的矛盾与问题概括成有限的若干要点,就得到问题基础论点。
问题基础论点中的次级模块是所有障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各种论点,其中的关键阻力是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经济基本问题因剥削的不可消灭而始终存在,二个经济根本点困扰着社会经济管理。
(二)531理论定义及其次级模块的功效:
531理论总功能是吞没问题基础论点,其定义为遵循五大律利用三大模件作工具去达成责要利一致目标。这个定义既概括了“
五大律之首:消费体系矛盾律。消费体系矛盾性是指消费体系总值有限而其中生发自由三大内容互为对立转化补偿。消费体系的内容是E、D、F,而且沿最佳途径实现E、D、F完全是对物权人权的高度概括。消费体系矛盾律反映了虚物质的本质效应和反映了这个效应的方向性;概括了“O”态平衡的打破建立过程,反映了能能、物能、物物间不断转化、转换现象的本质;概括了宇宙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过程中的物能种种表现;表现了C值有限而E、D、F此消彼长的矛盾性;展示了生发律和计消市产模式中所含的生存、发展二个基本因子。根据方向不变原理,实现消费体系的途径有无数条,对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性以及根本途径——科技生产力的有限性、发展的渐进性等,演化出了经济基本问题、社会与经济总矛盾并衍生出生发律、计消市产模式等。总之,消费体系矛盾律是上承虚物质下启531系统理论的关键律。
五大律之二:生发律。生发律的哲学来源之一是层次结构论,从而生发律是个公私律;生发律经济学来源是消费体系内容中的“生、发”二个因子。生发律是计消市产模式的依据,是规范消费体系运作的自然力量。生发律支持了集散或公私对立的统一性及其界限的区分;生发律本身反映了生存公有与发展私有的对立统一关系,高度概括了自然界集散现象,是区分社会经济体范畴的制度规律,其中“ⅠⅡⅢ”公私奇偶子律是确立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依据。
五大律之三:力-消-产顺序周期律。力-消-产顺序周期的形成原因来自层次结构论关于物体能力有限,也来自方向不变原理关于欲望无穷。因为力-消-产是封闭循环渐进盘升的周期律,既受能力限制又受欲望激励,能力有限而盘旋,欲望无穷而盘升。力-消-产顺序周期律以消费为中心轴,以生产力最高水平为计消上限,以生产体系、阴流子手段、不劳而获三大途径的最佳组合为实现消费的高招等,是计消市产模式具体操作的规律性原则;反映了计划消费与市场生产的统一性及原理所在。力-消-产律同生发律一起支持计消市产模式,完整地反映了科技生产力水平、消费欲望、实际生产规模、最终消费状况等闭环顺序控制关系,指出了有计划地实现消费体系的出发点是生产力水平、中心是消费、生产和阴流子引导的市场竞争是手段等关键概念。计消市产前馈反馈控制闭环回路图20-2基本上反映了这个原理。
五大律之四:资金流二岸富律。资金流二岸富律主要是对阴流子在经济区域中的流用性能的描述总括,因而属区域经济律。阴流子现主要表现形式为运载信誉与能力的币符,反映了阴流子幂指放大链式反应的高效定式,指出了发展区域经济的道路是灵活把握、控制、引导消费体系实现方向之阴流子“流和用”特性。
五大律之五:三大消费运动定律。什么是消费运动?消费运动就是能能、物能、物物间的不断转化,在不同载体间的交换。显然,三大消费运动定律是关于物体消费运动三种基本表现规则的概括。
自能量“O”态点爆炸释放出宇宙五构素以来,消费运动遵循物能守恒使得物体间物能在空间结构上此消彼长,在时间上更新换代。如此,物体有大小、寿命有长短且相生相克循环不已,这种消费运动法则就是循环相生相克律。这条运动律使得能量与时空均有限的物体可以在空间中无限变换形式而在时间上无限发展下去,以致欣欣向荣。
“O”态打破建立律意味着一个万籁俱寂、绝对静止的空无中可产生一切,经过一番动荡又可建立一批稳定的平衡体,平衡体在量变中完成生命周期后又打破分解。其中贯穿着对称及其破缺变化,反复着质变、量变规律。
无为而治律是指下层服从上层,个体适应社会,来自高层物体能量大而又代表着公共利益,由共生存决定的上层载体物权大于低层载体物权,上层载体的测地线方向制约着下层载体测地线方向。有为而理律是指个体可反作用于社会,有理想有作为,来自量子绝对自由决定的低层载体具较大的自由度本性和灵活性,而上层载体则相对具规范性、迟钝性。无为而治有为而理概括出了事物运动所遵循的一般虚物质原则;指出了个体成员应该在大方向上服从或适应上层载体或公有体,因而应坚持共生存,同时也要求单元个体自身应立大志、运大力,感知环境抓住机会,好自为之。
三大模件之一:计消市产。计消市产模式因欲解决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对方的矛盾和处理好二个经济根本点而生,由生产数据与消费数据的可测定支持其网络数据化,由现代基因技术与纳米技术确定其TMS网络自动化发展方向。计消市产是避免经济危机消除贫困经济的理想模式;通过引进前馈反馈双向控制(图20-2)来确实保障在生存公有基础上发展私有;对于处理经济基本问题、二个经济根本点,消除共生存齐出力总矛盾可操作性强。计消市产既可避免过剩与贫困同在的经济危机,又能克服责权利不清而致“穷庙出富丈”的贫困经济。
三大模件之二:产-消通道网络图与TMS。顾名思义,产-消通道就是产与消的联系渠道,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的产、消运动及其产消结构块(即指经济区、行业与部门、生产与建设、物流与市场、分配与配置、科技与专利、借贷与金融……的独立性封闭性或软件包)间关系。是社会分工、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必需平台。产-消通道网络图可使产、消在网络上一体化运作,而产、消一体化网络将使全社会的消费矛盾运动浓缩到一纸图上,十分便于531理论的应用,有助于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了解最全面的产消信息,分析消费矛盾,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产-消通道网络图是阴阳流子“电路”图;是计消市产模式或二十世纪末叶定型经济学的DCS(分散控制系统)化,是在网络上分工、交换完成产消一体化的万能工具。产-消通道网络图的发展方向是五构素为基本元素的供阴阳流子运动的TMS网系。
三大模件之三:阴流子说。阴流子是虚物质运动的特征形式,是分割量化虚物质的结果。阴流子说是关于虚物质运动形式及运动特性如币符的流和用特性的系统化描述。它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阴流子手段;二是资金流二岸富区域经济律;三是阴流子流量公式。
一项目标性原则:广义责权利一致关系。责权利关系主要是指责权利三者一致与相离二种情况。其中责权利一致是指在量才任用与按劳分配价值取向原则下,规定劳动者根据所在岗位的责任大小主动自觉行使相应的权利,承担与自身决策行为相应的风险和获取相应的收益。责权利一致强调人的欲望与能力间是无穷与有限的关系,要求人的欲望与能力挂钩,是对按劳分配价值取向和抑制不劳而获之起点、过程、结果全方位的公平概括。从“共生存齐出力”标准出发,责权利一致赋予消费体系实现的公平新概念,指出了因能力与欲望的不同步发展引发了责权利相离和恶意不劳而获,说明高薪不能养廉,因而需要引进竞争。而市场竞争对人才结构、职业岗位、资源配置、生产要素功效、消费水平、生产效率……等的激发调整,以实现社会经济结构性指标平衡是必要的,是科教育人科学聘用和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总原则的有力保障。
二、各构成部件次级模块间的关系特点
(一)问题基础论点内部次级模块间关系
问题基础论点不少,但不能太多,否则就不成论点,诊断分析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下面简述其中部分论点间的关系。参见《五构素物体论》第五章中图4,问题基础论点直接来自于消费体系矛盾律。从消费体系实现的诸多途径中,选定以生产实现消费是经济基本问题初步解决;将广义生产体系解读成科技生力和二个根本点,是经济基本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也是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解决。虚物质管理法将治理目标锁定为二个经济根本点,是生产充分服务消费、人类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而入登峰造极之人生仙境的经济管理新成就。责权利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财富与自然资源的配置与分配矛盾,当分配与配置比例遵照了责权利一致,则社会、经济问题就少,反之就多。产-消通道反映了产、消平衡与否,实质上是反映了生产是否为消费服务。实现消费体系的三条途径及其组合反映了实现消费体系有无穷条道路可供选择,但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只有一条。是否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关系到社会效益是否最佳,人类生活是否最理想最科学。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表明,走生产劳动实现消费的道路是基础而不是最佳手段,以阴流子手段实现消费体系可提高效益但不能画饼充饥。不劳而获地实现消费体系对封闭的上层载体来说,依赖于超自动化技术,关系到共享富贵之机器人代劳的理想,但弄不好会走向共同贫困;对于下层载体来说,却会演化出万恶不赦的“三力”剥削与盗骗。
问题基础论点主要作用
(二)531理论内部次级模块间关系
参见《五构素物体论》第五章中图4,消费体系矛盾律是社会与经济问题的辐射源,从消费体系矛盾体爆破解散出来的经济问题社会矛盾只能消失在531理论中。五大规律中,消费体系矛盾律隐含着社会的经济的根本问题,而其它四律是治理消费体系矛盾律的“四剂良药”。生发律中包含判定所有制性质的ⅠⅡⅢ公私奇偶定律;力-消-产顺序周期律规定了计消市产模式运作轨迹或操作法则;资金流二岸富律实质上是阴流子运动律,是金融学的物质基础;消费运动律首先是物体消费运动所遵循的自然律,如无为有为律是在承认生存公有的基础上发展私有,而力-消-产顺序周期律、资金流二岸富规律等则是消费运动的操作律。
三大件中,计消市产既来自生发规律又要遵循力-消-产顺序周期律;产-消通道网络图和TMS则是计消市产模式运作的工具工程图;阴流子手段是计消市产运作的高超金融手段,在产-消通道上以碰撞理论出现。
责权利一致是531理论的目标性原则,由此推导出一系列关于公平与效率的社会、经济运作法则与框架。
从上述可以看出,531实质上是从五大律演化出三大操作模式,其共同目标是实现责权利一致,保证社会运作公平、公正、合理和高效。
(三)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关系
问题基础论点是指人们实现舒适生活需要消除的障碍,而531理论实质上是五大虚物质规律三大操作模式一个消费运动目标。二者系“予”与“盾”的关系,其中问题基础论点相当于“盾”,如责权利不一致暴露出社会的经济的诸多问题却顽固不化;531理论相当于“予”,如产-消通道、TMS网系装置、工具。这对矛盾存在于任何物体中,如不平衡的物体内部必将矛盾重重、斗争不断,内耗惊人;平衡的物体内部则团结向上、步调一致,效益最佳。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关系同样寓于不同层次的大小时空或社会中。二者在不平衡物体时空中同时出现,又以碰撞湮灭于新的平衡体中。
(四)531系统理论之“O”态平衡打破建立理论
任何物体都是531系统理论之予与盾的封闭体系。当这个封闭体系平衡时,矛与盾中和消失;当这个封闭体系失去平衡时,予与盾就会暴发出来。所以予与盾的关系为平衡体瓦解时增生而统一时则消灭,予与盾相离时则矛盾丛生,矛与盾合璧时则息事宁人。
从“O”态打破建立律和531系统理论的基本构成可看出,531系统理论的哲学依据是虚物质规律体系。因为虚物质规律中的重要内容,即方向不变与层次结构是一对矛盾,其中方向不变决定着欲望无穷与高超消费性,层次结构决定着能力有限与消费运动的渐进性。欲望无穷与能力有限、超前性与渐进性之对立性不协同性正是总矛盾的根源。人类社会的管理工作围绕既要实现共生存又要激励齐出力所进行的消化总矛盾工作正是虚物质规律的基本要求。总矛盾的消化正是以531理论去处理问题基础论点,即531系统理论“O”态平衡的建立过程;反之,总矛盾爆炸释放出诸多问题基础论点正是531系统理论“O”态平衡的打破过程。
三、531系统理论的功效是处理二个经济根本点
在实现消费体系的人类运动中,制度、规则等都是环境条件,而科技生产力是工具。换句话说,实现消费体系的运动可简化为三大要素二个根本点。环境条件是二个根本点的体现,二个根本点处理得恰当,生产力会自然而然地发展。故欲使社会化生产效率最高、分配配置最公平就得按虚物质规律设置环境、规范社会经济运行即处理二个经济根本点。这就是说,疏通产-消通道,设置责权利一致的激励机制就是所谓的经济管理。处理二个根本点还存在起点、操作上的问题,以致不仅使用同样的仪器技术在不同制度的国度其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即相同的科技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方式不同的制度环境,经济效益不完全相同;而且同样的制度或管理模式,不同的科技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方式反映出的经济能力不同。531系统理论正是鼓励创造科技生产力的社会运行律与创新制度环境的对称中和自平衡系统,也是酝酿出匹配、公平、高效运行的经济管理理论。
二个经济根本点是问题基础论点的主要内容,531理论的主要功能是开出消除二个经济根本点的“处方”。由于531系统理论是社会、经济问题基础论点和消除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531理论之合称,如果拟称问题基础论点为“病症”,531理论为“处方”,则其本身就是个“病症与处方”的封闭“O”态系统,即发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平衡系统。
§03 531系统理论自身发生对称中和反应
一、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一)基本原理简述
根据物理理论,原始宇宙是纯能量的。由物能转化律可知,宇宙大爆炸后由能量释放出的物体可解剖成力热(力量与热量)、实物质、方向和时空五种成份,反映到物体上则可概括出物体存在法则:其中方向标志欲望无穷而表现为物体始终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时空限制使得物体能力有限而按层次结构存在。无穷欲望与有限能力导致每个物体都成为矛盾统一体。这个矛盾统一体可用五构素作参变量在五维坐标系中进行解析、描述,并创建出数量化技术化处理社会诸矛盾的531理论体系,推导出物体方程T6(从虚物质、实物质、能量三方面反映物体存在规模的公式),进而设计出公正平等、内耗最低,遵循计划消费市场生产的产消联系平台:TMS网系。
(二)关键技术:对称中和反应原理与TMS产品
沿测地线运动和按层次结构存在是物体存在法则。沿最佳途径实现消费体系是理想,实现理想的原理是531系统理论自身发生对称中和反应。拟设问题基础论点为“-”,而治理问题基础论点的531理论为“+”,则当“+”“-”碰撞发生对称中和反应时,问题论点、531理论同时湮灭而转换成能量驱动社会平衡发展。实现对称中和反应的平台是TMS网系,其起点是流行的Intel网。TMS直接控制着虚物质的典型范畴:阴流子,间接控制信誉、能力、阴阳流子碰撞、量子物流、生产服务消费率、运动方向……。建设TMS装置可使资源分布不对称的物质经纳米制造技术处理后,在TMS网上传送而按需分布供人们消费。“虚&531”、量子学、波学和纳米技术是TMS应用的主要学科技术基础。
二、531系统理论总体功能
(一)531系统理论功能原理
根据层次结构论,宇宙中任何一个层次都可看作一个物体(载体)。物体不管大小,五脏齐全,均由五构素构成;而且,531系统理论是物体内生平衡体系,即任何一个物体都是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的矛盾体内生问题基础论点,通过智能处理形成531理论去中和问题基础论点,释放出能量。这意味着可将一切宇宙问题转化为单个的物体消费运动来研究,531系统理论就是这项研究的集成。首先,社会界同自然界一样,是(广义)物质的,都有物质规律可循。其中社会运行规律为虚物质规律,自然运行规律为实物质规律。其次,根据物体存在法则,物体消费运动遵循方向不变原理与层次结构论,从而使得物体成为矛盾体,矛盾体集合成社会矛盾经济问题,概括成问题基础论点。这就需要处理问题基础论点的531理论。第三,物体消费运动遵循“O”态平衡打破建立原理。“O”态平衡打破建立律是说整体必分解而个体必集成,其中贯穿着质量互变、对称中和反应等原理。第四,实现消费体系本质上是处理社会矛盾经济问题。大体步骤为:①透过社会现象研究虚物质得出问题基础论点,对社会问题的疑难杂症进行把脉诊断,问题基础论点确定具体项目,即处理对象。②根据虚物质规律作用推出531理论。其主治功能是对症开出处方。③设病症为“-”,则处方为“+”。根据对称中和反应原理,“+”与“-”碰撞湮灭成能量或空无。能量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空无意味着矛盾与问题全部解决。④在虚物质规律理论指导下,应用531系统理论,利用全球通讯网络,建立以通讯网为分工、交换的社会程序联系网,使消费产品在个人、住户、环/站等的程序式联系中传来传去地交换。可见,网络撑起了美好的共有社会;在网络点上,每个生产劳动者独立操作,消费者同是生产者,人权平等不受情感偏见和群体势力影响。这些就是网络管理社会,其效果是万分自由、生活舒畅的个体主义。
(二)531系统理论的总功能
531系统理论由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构成,设问题基础论点为负,则531理论为正,正与负相碰撞就会湮灭成驱动社会发展的能量。这就是531系统理论的总功能。
总功能由其各构件功能构成,基本表现为531系统理论内部诸构素的关系运动。如:物体消费运动遵循三大消费运动律是运动总形式规律化的表达,而围绕运动总原则可展开生发律、力-消-产律、计消市产模式等。按照生发律高度概括出处理消费体系矛盾、消除总矛盾的社会管理最佳模式:计消市产模式;而计划消费与市场生产须遵循力-消-产顺序周期律。又如:选择正确的消费体系实现途径;以综合消除社会、经济总矛盾为目标;应用531理论去攻克消费体系矛盾律所衍生的一切社会矛盾经济问题;极大地解放科技生产力、维护科学创新环境,实现社会运行效率的最佳值,最终使生产充分服务于消费。
社会经济管理中,社会上现行观点和生活中措施同《虚&531》丛书推出的理论措施不乏交错点,因而有所道理、有所效果,但更有所偏漏错,最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之术。唯有531系统总功能才能实现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永不复发的自身内平衡效果。
(三)TMS产品产业化
可以说,531系统理论的真正总功能应体现在TMS产品产业化T7上。因为研究虚物质、创建531系统理论,其最终效果是产品产业化,只有管理理论转化为产品产业才符合人类实现消费体系这个重要特征。通过研究“虚&531”可以说现在找到了可以产品产业化的TMS。TMS作为一个产品类似WDPF③,可以产业化。这种产品产业化后,意味着人类社会管理、时空管理即将进入了类似人体智能神经网自调诣的全自动化阶段,标志着公平、合理,随心所欲的物质共产主义将到来。
TMS产品产业化的基础理论有:①“虚和
§04 531系统理论定义
上部虚物质论是关于世界观的原始创新学说,确切地说是“创新世界观及其五构素五维坐标描述法”,是对自然学人文学最新成果的哲学思维。本部的531系统理论则是关于方法论的原始创新学说,亦可称为经济管理学新原理新技术。对此,有的人会说,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已有相当完善的整套理论吗,何来的原始创新之说?问题似乎提得不错,事实是我们对已有学说评价太高,忘记了“欲知无穷而学问不止”,一旦取得某项突破就认作是空前绝后,以致任何时空都成了权威权势者的思想世界,其方向角度观点往往进入固步自封境地,进而否定成果创造抑制新思维,却又倡导创新。叶公好龙啊!当今,人们普遍沉浸在应用性局部创新玩金钱创意的理念中,因而基础研究无人问津,基础理论高高挂起。但只要想起人文社科数量技术和工程化问题,想必大家顿时会感觉到:经典的社会科学理论没有量化没有物质的直接支持,时至今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而自身发展十分艰难的陈词旧章。不同的是,“虚&531”一开始就从虚物质切入,且重点在于人文社科的量化理论:531。因此,时代的结局或许是,让经典的社科以材料身份充作“虚&531”之丰富多彩的“肥料”。
一、物体存在法则、消费体系矛盾律是531系统理论的根本来源
在《虚物质论》中,从虚物质论、五构素说推出了物体存在法则,并指出这个法则是个使所有物体都成为矛盾体的法则,是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矛盾之主根源。物体存在于宇宙中必须遵循存在法则,从而必成为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的矛盾体。物体存在法则是个矛盾法则,从而导致消费体系矛盾律产生,即实现消费体系的分配配置矛盾和实现途径选择矛盾。由此可见,消费体系矛盾律是仅次于物体存在法则的导致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副根源。前者称为根后者视为本,即531系统理论的根本,而问题基础论点充其量是个标。物体存在法则就是按层次结构存在的同时沿测地线方向运动。其核心问题是:虚物质决定了物体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方向不变,而层次结构框定的能力有限使得实现消费体系的全过程完全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虚物质发散性的扭曲效应会导致有些行为偏离测地线。这是因为物体存在法则和消费体系矛盾律必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充满着极其复杂的矛盾与问题。对这些矛盾问题的概括就形成了问题基础论点;排除干扰、消除偏离测地线行为,使有限的能力充分发挥效用,而且围绕测地线运行的规律、理论、方法就是531理论。诚然,个体或社会却是这样一个遵循物体存在法则和消费体系矛盾律的人类矛盾体,直接根源在于存在能力有限欲望无穷而导致的问题基础论点,同时也必存在虚物质效应下按照方向不变原理,为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而建立的531理论。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正是《531系统理论》所涉猎的重要内容。
二、531系统理论之矛盾论
531系统理论作为虚物质在现实生活中种种效应的高度概括,可从消费体系矛盾律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矛盾与经济问题中去寻找。在第十八章中主要描述所找到的“盾”,而在第十九~二十一章中则主要描述所找到的“矛”。“盾”固然是我们生活所面对的顽疾,看似复杂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论点;“矛”则是人类所打造的工作方法,如“
三、处理总矛盾是531系统理论所具有的自调谐平衡功效
(一)共生存与齐出力总矛盾
资源有限致共生存困难,能力有限使齐出力成为必要。被迫劳动出力是辛苦的,影响自由;全社会共生存构成富者的负担,无人愿主动承担。而且,能够生存就会减弱出力意愿,能赚钱者则不顾弱者生存。这就是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的总矛盾概念。
1.物体存在法则是总矛盾的根源
《虚&531》突破了经济学的根本问题:资源有限与欲望无穷的矛盾。根据物体存在法则,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集物体于一身,构成了物体的自相矛盾性。这个矛盾随着个体构成社会而成为社会的经济的矛盾问题。也就是说,社会与经济问题的矛盾总根源不是资源有限与欲望无穷,而是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根本是物体存在法则和消费体系矛盾律。因此,“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比喻说法只是对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矛盾性在经济领域效应的一个反映,社会的经济的矛盾根源必须要提升到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的矛盾上来。随之,沿地线实现消费体系就成了经济学的目标理论;数量化技术化处理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成了方法论;使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发生中和反应来释放能量驱动社会向前进成了原理。
2.消费体系矛盾律是总矛盾的本源
物体形式与能量间不断转化,无不表现为产生、生存、发展自由、灭亡和转换五个阶段构成的生命周期运动。其中产生与转换二个瞬间属质变,生存与发展自由属物体生命量变主导期。据消费体系物理学,生发自由量变主导期呈消费体系态。设消费体系为C,生存为E,发展为D,自由为F,则C=E+D+F为消费体系公式。由公式知,消费体系矛盾律范畴有四:一是不同物种群体间为建立自己消费资源总量C所发生的争夺、异化矛盾;二是整体或个体之生存量E发展量D和自由量F三者间的配置矛盾;三是群体内部分配矛盾;四是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矛盾,即在生产体系、阴流子手段(如货币的金融调控方式)、不劳而获三条途径及其组合方式中作出抉择的矛盾。总之,消费体系矛盾律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体系自身的矛盾性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矛盾。其定义为:在物体实现EDF的过程中,因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使其欲取得C值的份额不一定凭据其创造C值的大小;也使得集体(公体)创造的C值有限而致E、D、F间发生资源异化与配置矛盾,以致集体中个体间发生分配矛盾。
(二)531系统理论以消除总矛盾为中心任务
途径选择就是劳而不获和不劳而获的共存问题,本质是齐出力问题;配置分配则是维护人权的天平问题,本质是共生存问题。因而消费体系矛盾律是总矛盾的本源。
正因为531系统理论是个自调谐平衡矛盾体,才成为处理总矛盾及其衍生的社会事件、现象、矛盾之最恰当方法。531系统理论就是要使共生存与齐出力同时出现同时实现,其中强调“共生存”是社会公体计划的特征,强调“齐出力”是单元私体在市场中朝共同目标竞赛的要求。因为问题基础论点是对总矛盾衍生的社会与经济生活中诸种矛盾的诊断结论,而531理论是针对问题基础论点开出的处方。要科学而巧妙地解决“共生存齐出力”的社会与经济总矛盾,就只能亦必须遵循生发规律并按照计消市产模式重点处理生存与发展问题。这样才能兼顾和综合治理共生存与齐出力的矛盾。一句话,只要社会建立531系统理论机制并正常运行,其自动调谐功能所释放的“免疫抗体”会自动消灭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种种弊端,进而科学而最佳地全面解决总矛盾。
(三)计消市产模式是消除总矛盾的机制
在计消市产中,计划消费是理想而市场生产是手段,计消可改善社会分配解决共生存问题,而市产可激发自我体现价值而释放劳动创造力、营造发展环境。为了发挥物体消费的高效性,在放纵私体市场竞争的同时要尽量将公体的运行转化成市场运作。这个过程是不得已的事倍功半之举,因为计划要依托准确的信息支持,而准确的信息通常蕴藏在市场中;市场竞争需要规则、场地、监督、中介等,大大提高了运作成本,增加了延滞环节。为了实现理想的消费运动方式,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就必须去除市产竞争,完全按计划行事。531系统理论的最终宗旨就是尽可能降低市场竞争成本,有计划地沿测地线运动。如何去掉以营销占领市场的运行方式作为经济体生存第一前提所造成的人财物巨额浪费呢?这就要求以方向不变原理为切入点,量化社会科学,研发阴流子信息体系,建立计划消费机制并将市产转化到计划的监管下,将市场经济中的营销人员少部分转移到计划消费的工作领域中去,大部分转移到生产领域,实现人类活动事半功倍、多休少劳之效。TMS网系就是实现这样一个功能的模型。
四、531系统理论定义
(一)用波粒特性解说物体消费运动是对五构素说的学术思想作高度概括的表述方法之一
宇宙或物体可解析成五构素,且同粒子一样具量子特性。物体运动表现出波、粒二象性,粒支持消费运动可划为实物质科学即自然科学研究范畴,而波支持运动方向可划为虚物质科学即人文社科研究范畴。虚物质控制物体消费运动的方向是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但虚物质的主体为人性物性,具发散与收敛二面性,使得实际消费运动的方向只能围绕测地线上下波动。人性物性之发散性激活人的恶性所引发的系列事件矛盾、冲突的理论规律关键点称为问题基础论点;人性物性之收敛性激活人的善性所孕育的治理问题基础论点的系统规律、理论称为531理论。问题论点与531理论碰撞发生对称中和反应时,二者同时湮灭而转换成能量驱动事物平衡发展。
(二)内生对称中和变成空无或释放出能量是531系统理论的基本特征
我们生活在产生灭亡与生发自由之质变、量变不断转换的过程中,生活在“O”态打破建立的交替过程中。换句话说是生活在问题不断出现,531理论不断地去中和不稳定因素的现实中。
概括地说,531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二大部分,它们来自虚物质。其中问题基础论点是对物体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过程中全部问题与矛盾的概括或诊断,而531理论是针对问题基础论点的解决从而趋近测地线轨迹的规律、理论与方法或处方。问题基础论点就是我们欲改造认识的对象,也是我们分析归纳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结论,而531理论就是改造对象的工具或方法论,即在确立虚物质管理法的基础上,遵循5大律,使用3大模件去科学地实现1项目标性原则。可见531系统理论是问题与方法的系统理论,目标是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之总矛盾的消除。其中主要社会规律是生发规律、主要经济运行依据是力-消-产顺序周期律、主要经济运行模式是计消市产,最高成果是TMS。531系统理论的结构特点是内生、对称;531系统理论的功效特点是对称中和反应自平衡运行。
(三)遵循物体存在法则发生对称中和反应是531系统理论的运动特征
问题基础论点来自物体作消费运动时意欲沿测地线方向而不能,531理论应物体作消费运动时无限趋近测地线的要求而生。因为在实现消费体系过程中,欲望无穷要求物体沿测地线运动,而能力有限使得物体只能围绕测地线上下波动。当问题基础论点同531理论碰撞发生中和反应时,就会释放出能量驱使物体消费运动无限趋近测地线。问题矛盾点为:作为虚物质的社会效应,诊断问题治理矛盾,从而使物体消费运动无限迫近测地线而成为一个自调谐平衡矛盾体系。此外,从能量概念和“O”态打破建立律,我们可得到531系统理论的物理化学定义点为:作为社会的经济的531系统理论,当其中二大模块发生碰撞时,根据对称中和反应,531系统理论就会湮灭而释放能量驱动社会进步,或消失成空无则意味着矛盾、问题得以消除。
综上三方面,531系统理论可定义为:以物体存在法则为根源,消费体系矛盾律为本源,符合自然科技规律的,可同能量、物质间转化,进而将社会矛盾经济问题转换成社会发展动力的物体内生自平衡系统。
1.要点温习
A1 531系统理论的二大构成是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总功能是使问题论点与531理论发生对称中和反应,同时释放出驱动社会发展的能量;设计出完成总功能的结构形式是TMS装置。
2.思考
P1 531系统理论的构成有什么特征?根据什么原理,其总功能效应应是将事物现象、矛盾转化成能量形式?
P2 为什么说531系统理论是物体内生自平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