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伞理论与温室效应


  阳伞理论与温室效应

  正当人们在大肆谈论"全球变暖"之际,大自然立刻就给人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你们不是说热吗?那就让你们尝尝什么叫做冷!

  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写文章或讲话,谈到世界将逐渐变热,也就是著名的"温室效应"。最有影响的还是前年由全球2500位科学家参与,弄出一份关于地球气侯的完整报告,详细说明地球变热,海平面上升,陆地下沉,冰川融化,气温升高的原因,一是人类闹的,=是老天搞的。致使<<京都议定书>>成为大国之间的角力场。这种变暖现象用气象专家的述语叫:"厄尔尼诺"现象。

  但08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冰雪灾害,让长期生活在暖冬的南方人,见了面就用冻得打结的舌说:冷啊,太冷了!在百年不遇的冻雪天里,才让人们想起早在20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与"温室效应"相反的观点,叫"阳伞效应",天气变冷与地球上的“阳伞效应”有关,当时并未引人注目。什么是阳伞效应呢?这是指地球大气中烟尘引起的效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火山爆发的次数已由平均每年16~18次增加到37~40次。而从1880年~1970年,北半球人为烟尘已增加了3倍,工业、汽车、炉灶等排放的烟尘在不断增加。这些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犹如地球的遮阳伞,它能反射和吸收太阳的辐射,引起地面温度下降。由于海洋季风气候的综合影响形成"拉尼娜"现象。

  有关气候变暖或者是变冷的预测,较长时间以来,科学家各执己见,存在很大的分歧。一位澳大利亚大学的教授埃德·布列昂特说得似乎也很有道理。他说:“气候在变,但变化的原因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他说气候只是变得更加多变。例如英国刚遭遇到历史上最冷的冬天。而其后是最暖的春天和秋天。它只不过是自然气候的波动。按照他的观点,无论是温室效应还是阳伞效应,这些人为的因素虽影响着地球的气温,但终不能左右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地球究竟是在变冷还是在变热呢?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谜。但我们相信在科学家们的不懈追求下,全人类必将能经受气候变迁的严峻考验。

  近年来,抨击气候“变暖说”的学者接连出现。一些科学家纷纷发表研究成果,他们指出:地球正在向低温化、湿润化的方向发展。那些认为地球温暖化的观点,不过是人们对未知自然的误解。美国的一些地质学、地理学、古生物学、考古学的专家认为,“变暖说”的观点以气象观测站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而气象观测站的数据97.5%取自城市和城市的周围,不难看出,在城市的周围才存在着人为的升温,所以变暖说缺乏有力的依据。据气象学专家多年来跟踪研究,发现地球是在降温。他们对1200个以上气象观测站的数据作了详尽的分析,从1920年以来,温度有所上升的只是大城市,而在城市郊区和农村,气温在下降。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卫星温度测量证明,地球平均气温从1979年到1988年没有上升,甚至还在下降。在北半球,温度在10年中稍有增高,但南半球温度在降低。总的来说,地球是在变冷。我国的气象专家也认为,中国的气象资料也表明了气温呈现下降的趋势。

  地球为什么在变冷,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科学家们做了种种有趣的解答。

  有的说,我们的地球每隔几万年要进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这在地球史上叫进入冰期。到时候全球银装素裹,连赤道也不例外。地球已经历了将近1万年的温暖期,人类似乎已听到了冰川匆匆赶来的脚步声。

  不过,以上的议论会不会象当初相信"温室效应"那样,将人们的思考引入另一种片面性?但无论如何科学一定要理性回答如下问题:

  今年的暴冷气侯,究竟是局部的暂时现象?还是全面的长期趋势?究竟是"阳伞效应"与"温室效应"交替出现?还是往一个方向的不断演进?

  段斌谊  200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