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闹的大会才能让代表不瞌睡


吵闹的大会才能让代表不瞌睡
邓璟
《潇湘晨报》、《长江商报》


会场上仰头睡觉的委员

在深圳市政协会议开幕式上,一名委员在认真地看报纸。
深圳市有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开当地的“两会”时打瞌睡、看报纸,还有部分代表则存在着迟到、缺席现象……(4月1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我知道,有人又要对这部分代表发出义正词严的批评声音了。譬如,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是要将人民的声音和诉求反映到“两会”上的代表,他们怎 么可以将民众赋予的权利视同儿戏?再譬如,政协委员承担着民主监督政府的责任,他们怎么可以在如此重要的参政议政场合打盹看报?……

批评别人,总是最容易也最简单。然而,我要说的是,我对这些与会代表是多么的理解和同情,因为我知道,代表不吵不闹、不能影响决策进程的大会,必然会让人打瞌睡、看报纸、迟到、缺席。

你我都可以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大会的议程早已事先设定,大会的议题大都早已在内部“和谐”,剩下的不外乎就是长篇累牍的官话套话、象征意义极浓的表决程 序……这差不多是我们各级政府举行各种各样大会时雷打不动的局面了。如果让你经常参加这样的大会,你能保证不打瞌睡、不看报纸?

代表是代表着某一类人利益的代表,当代表着不同群体利益的代表坐在一起开大会时,也就是不同利益展开博弈的巅峰时刻。按理说来,有利益博弈,自然也就会有 “吵吵闹闹”——这种吵闹也许是文明而且理智的,也许是剑拔弩张和气氛紧张的。这一点,看看西方议会在开会时,议员们互相攻讦甚至大打出手也就能理解一 二。

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多数会议向来融洽得令人惊诧。剑桥大学讲师刘瑜在《缺乏辩论的大会是寂寞的》一文中说:“和谐的、团结的 会议气氛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假如这种融洽的基础是对社会矛盾的掩饰或者无视,那就成了‘伪融洽’了(3月12日《南方周末》)。”诚哉斯言,既不是民众没 话说,也不是社会没有矛盾,利益冲突和博弈普遍存在,代表瞌睡看报、迟到缺席,会议开得一片融洽,这是多么反常和奇异的现象。

有 人认为,设立专职的代表或者对代表设立监督机制,能有效解决部分代表那种不雅观、不积极的参政议政行为。我倒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的关键 在于两点:第一,与会代表能否毫无顾忌地把他们代表的群体的心声说出来?第二,决策部门能否从各方代表的利益博弈中抽根拔丝,在均衡各方利益后吸纳和推行 善政?

应该指出的是,人民选举出代表他们参会的代表是一种民主,让这些代表畅所欲言、吵吵闹闹并影响政治决策进程也是一种民主,否则,有了专职代表和监督代表的机制,还不照样是形式主义。

我想,没有什么能比发言、吵闹和“政治”的雷声,更能惊醒和吸引打瞌睡、看报纸、迟到缺席的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