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应该如何规避股权激励个税风险


一、国家现行股权激励行权时的个人所得税规定

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搞起股权激励方案,而现行的税收政策是这样规定的: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颁布的35号文件,即《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税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员工行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下同)的差额,是因员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该规定说明,目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股票期权的征税点是行权当日的股票收盘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规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即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不超过500元的,税率为5%,往上逐级累加,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税率是40%,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税率是45%。由于高管人员的年薪普遍较高,光是年薪就已经达到45%的最高税率,也就是说,股权激励行权时的差价要按照最高45%的税率缴纳。再加上股票价格现在泡沫严重,股价宽幅波动,股权激励的行权可能导致行权的高管大幅度赔钱。

我国股市从07年底以来一直跌跌不休,如果按07年底的价格行权,现在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高管很大部分已经处于赔钱的境地了。

以伊利股份来说吧,伊利股份股权激励的行权价为12.05元,071228日已经达到了第一次行权的条件,按07年底伊利收盘价29.33元计算,其差价为,17.28,45%的所得税率计算,行权成本为19.83元,而0841日伊利股份的收盘价仅为19.76,基本与第一次行权时的行权成本持平。如果以最高时的价格38元计算,现在已经赔了百分之十好几了。高管人员的行权股票变现又有很多的限制,因此以当时行权时股票价格为所税缴纳依据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二、进行合理避税的方法

既然现在的纳税政策不尽合理,是否可以通过方案的变动进行合理避税呢?下面就以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一下探讨。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案简介:伊利股份授予激励对象64,479,843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2.05(调整后),每份股票期权拥有在授权日(061228)8年内的可行权日以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1股伊利股份股票的权利。激励对象首期行权时公司必须满足上一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7%,且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的要求。

如果把方案变更为权证激励方案,则个人所得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具体方法是:由于071228日已经达到了第一批行权条件,第一批股权已经行权,剩下的在081228日以后就可以完全行权,因此可以变更为授予高管人员以相同数量的权证,而行权价格以现在的股票市场价格为行权,该权证设定一定的存续期,而行权日定为081228日后至存续日的任何时间。这样一来由于行权价为方案变更时的市场价,因此权证的内在价值为零,是不用缴税的,而权证行权时跟股票市场价格没有关系,也不用缴税,可以合理地避税,从而有效地锁定高管人员的行权风险。

三、合理避税的意义

这种合理避税的意义即好处是:

1、对高管们:原来方案要在行权时缴纳数量不菲的个税,提高了行权成本,增加了行权的风险,而修改后的方案可以锁定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风险。从下面所列的原方案行权成本可以看出: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案行权成本

伊利股份行权时价格

行权价

行权价与市价之差

个人所得税率(%

行权成本

12.05

12.05

0.00

45.00

12.05

15.05

12.05

3.00

45.00

13.40

18.05

12.05

6.00

45.00

14.75

21.05

12.05

9.00

45.00

16.10

24.05

12.05

12.00

45.00

17.45

27.05

12.05

15.00

45.00

18.80

30.05

12.05

18.00

45.00

20.15

33.05

12.05

21.00

45.00

21.50

36.05

12.05

24.00

45.00

22.85

39.05

12.05

27.00

45.00

24.20

42.05

12.05

30.00

45.00

25.55

45.05

12.05

33.00

45.00

26.90

48.05

12.05

36.00

45.00

28.25

51.05

12.05

39.00

45.00

29.60

54.05

12.05

42.00

45.00

30.95

57.05

12.05

45.00

45.00

32.30

60.05

12.05

48.00

45.00

33.65

63.05

12.05

51.00

45.00

35.00

66.05

12.05

54.00

45.00

36.35

69.05

12.05

57.00

45.00

37.70

72.05

12.05

60.00

45.00

39.05

75.05

12.05

63.00

45.00

40.40

78.05

12.05

66.00

45.00

41.75

81.05

12.05

69.00

45.00

43.10

84.05

12.05

72.00

45.00

44.45

87.05

12.05

75.00

45.00

45.80

90.05

12.05

78.00

45.00

47.15

93.05

12.05

81.00

45.00

48.50

96.05

12.05

84.00

45.00

49.85

99.05

12.05

87.00

45.00

51.20

102.05

12.05

90.00

45.00

52.55

从已经上市的几家牛奶企业如蒙牛乳业、光明乳业、ST三元、圣元国际等,按财务状况、股本结构、赢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进行横向综合比较,可以得出伊利股份比较合理的价格应该在5080元之间,现在这个价格确属市场错杀所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股权激励所引起的错误判断,目前这个价格真的不会维持太久。以后的行权成本很可能要高于目前伊利股份市场价格。

2、对公司:可以增强公司实力,改善财务结构,降低经营风险。现在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以12.05元的行权价授予高管64,479,843份股票期权,如完全行权可以以募集资金7.76亿元。如果改成发行行权价为当前市价(41日收盘价为19.76)的权证,如完全行权则可募集资金达12.74亿元,多出近5亿元资金,可以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增强公司实力和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冲回公司计提的股权激励费用,还公司财务报表一个本来的面目。

还可以减少公司的经营风险:如果按现行方案,公司高管由于所得税的规定,在行权时肯定不会希望公司股价太高,而作为公司的实际管理者,想把公司的股价降下来确实会有很多办法(包括很多非道德的手段),比如,07年大幅计提股权激励费用导致公司严重亏损,使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很多。而公司特殊的财务结构想把报表做的难看些也很容易,而打着“尽社会责任”的幌子,把原奶收购价格提高一点,各种费用多提一点,出厂价稍压一点,把利润多让经销商得一些,无效广告多投放一些,决策多错一点等都可以压住业绩不至于大幅上升。而08年投资计划中的16亿股权投资更是隐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对公司的健康发展埋下很大的隐患,在牛奶行业处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弄不好将会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

四、股权激励变权证激励的可行性

1、法律环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明确了股权激励可以实行股票、股票期权、认股权证的三种方式之一。

2、《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证发行条件为:

申请在本所上市的权证,其标的证券为股票的,标的股票在申请上市之日应符合以下条件:

    ()最近20个交易日流通股份市值不低于30亿元;

    ()最近6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累计换手率在25%以上;

    ()流通股股本不低于3亿股;

    ()本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标的证券为其他证券的,其资格条件由本所另行规定。

    第十条  申请在本所上市的权证,应符合以下条件:

    ()约定权证类别、行权价格、存续期间、行权日期、行权结算方式、行权比例等要素;

    ()申请上市的权证不低于5000万份;

    ()持有1000份以上权证的投资者不得少于100人;

    ()自上市之日起存续时间为 6个月以上24个月以下;

    ()发行人提供了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履约担保;

    ()本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司也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的发行权证条件。只是现在股权激励的覆盖范围为33人,还达不到“持有1000份以上权证的投资者不得少于100人”,但是这应该不是问题,增加几个人还不容易么?

唯一与原方案冲突的地方是权证的存续期太短,而原方案应该存续到20141228日,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当然权证管理暂行办法》面世以来备受质疑,有修改的必要,例如香港的权证的存续时间就较长。因此在法律制度方面不存在障碍。

建议伊利实施临时停牌,保持现在的较低价格,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修改,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