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行长老爸 中考加10分算个啥?


周明华
民间有谚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挖洞;将门出良才,虎家出猛禽。但原谅我甚为寡闻,却从来没听说过银行行长的儿子将来就一定会“抓钱”、会引资。因为,这种带有财富世袭色彩的东西的确相当封建,相当落后。但深圳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只要俺有一个行长老爸,加个10分算啥?恕我直言,先别说这种加分特权无孔不入,而是这一特权在直接玷污着孩子原本纯洁的心灵,是往孩子公民平等的心田里撒播一种百害无一益的“特权毒素”。

 这样的报道来自2008年4月19日的《南方都市报》,近日,有人报料,称看到学校发送给家长的材料中有关于深圳中考加分的措施,其中一条非常荒唐:“对于深圳金融界高层的子女,加10分投档录取。” 这名读者感叹:“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啊!” 深圳市招生办的范主任就此表示,这规定在深圳已试行好几年,是由市教育局下达的。他说,政府对该政策的执行控制得很严,每年中考能享受到这种政策的只有五六人。

虽然范主任所言,享受这一中考加分政策的金融高层子女全市也不过五六人,但即便这个数字没有水份,也照样让人难以理喻。因为享受特权者即使只有一个人,也难脱特权属性,也是明显违反我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的。该法第9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同时该法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公民的这种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还源于教育机构的公共属性,它是由纳税人共建的公民教育的设施。而国家给少数民族、见义勇者高考中考加分,这原本是对受加分者本身而言,并非针对他们的子女,最关键的是这种加分行为于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谐体系构建有利,也是它这么多年未受公众置喙的原因所在。而深圳这群天生优越的孩子,仅因他们有个金融高管的亲爹,就获得政府 “二次关爱”式的加分照顾,伤害的是社会教育公平体系。特别是,城市下岗失业者、进城务工者、低收入居民等构成的弱势群体的子女,便因之失去教育平等权利与机会,使这种失衡又失体的“爱强冷弱”的气氛愈发浓厚。

当前,一些人打国家法规的“擦边球”的能力一直颇强,想像力也一直挺丰富,总拿红头文件当令箭,总喜欢手持明显违法违规的行政命令去为“权力寻租”找理由。今天是金融高层的子女可加分,明天加分政策可能惠及电力、水力高层子女,后天说不定就是石油、天燃气等高层后辈享受加分政策了。可以这样说,只要权力监督与约束还在继续疲软,那么握有“加分大权”的权力者的拓展空间便会增大。这可谓再次印证了福柯的一句名言:“权力的形成无所不在。”

 追根溯源,深圳给原本就占有尚佳的财富资源的金融高层子女中考加分,是财富公开去染指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行为扭曲。这种公共权力与财富的角色错位,是构建法治文明与社会公平体系之大忌。是的,金光璀璨的财富很炫目,也很可爱,完全可以让一地公仆因此政绩赫赫,面泛荣光。但越是这样,我们制定的任何一项公共政策,越应时时敬畏手中那杆公平秤,断不能将财富作为衡量孩子入学的标尺和砝码。如此加分,只会加剧公共教育的马太效应,日益掘开教育鸿沟,是在往原本就社会不平等的伤口上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