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的货币发行理论,货币增量应该等于GDP增量,一国的货币价值与其发行量有关,所谓通货膨胀无非是说货币量与商品量相比发行太多了。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却意味着要用另一个国家的商品量来衡量本国的货币量和货币价值,这显然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09《庸人自扰的通货膨胀:一个替代性实用指标》一文指出,通胀问题,其实是庸人自扰,应该将恩格尔指数引入进来分析问题。就物价水平的对比来说,现在的物价水平计算方法远远没有恩格尔指数对比来的合理可行和准确。不同国家的民众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猪肉价格对当前的中国似乎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如果政府公布的CPI当中不包括猪肉价格成分,大多中国民众一定摇头。但是对于中东伊斯兰国家来说它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完全可以从其CPI计算当中剔出。
不同的商品之间也没有办法对比价值高低,因为计量的量纲和商品之质是不同的。如果美国生产大米中国也生产大米,美国大米和中国大米之间当然可以进行价格比较,但是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因为中国和美国不会用大米换取大米。交换是互通有无,不是拿都有的东西换着玩。那么赋予相交换的不同质的商品之上的劳动,就不可能通过商品自身来体现,只能通过劳动本身来表现。
劳动支付的东西是劳动者的生命。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生命那个更宝贵?没有人敢说出个伯仲。因此,在人权旗帜之下应该设定所有的劳动是等价的,因为无论什么劳动其支付的都是同等宝贵的生命时间,这就是“人权平价”,天天喊人权的人不应该否认人人平等的人权平价。
人权平价,看起来是货币理论,实际上是国民收入决定论。就是说,如果1个美国人一定时间内的收入和一个中国人同样时间内的收入所决定的恩格尔指数应该一致,就是说,无论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有多大差距,应该具有相同水平的恩格尔指数。恩格尔指数相同意味着在可比的必要需求领域,两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一样。
由于各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不同,物产资源不同,民众消费习惯不同,因此,考虑非必要需求领域的物价问题没有可比性,因此,用必要需求领域的物价水平对比才有实际意义,这种对比就是用表示生活水平的恩格尔指数的相等代表两个经济体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相当,至于必要需求之外的非必要需求各国人民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文化、环境、消费习惯决定的偏好习惯自由决定。一国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国籍,但是一个国家应该可以主动地控制自己的人口以和其资源相匹配,也应该承担由人口带来的物价压力而无所抱怨。
我们不妨假定两国的恩格尔指数都是0.382(对应的非必要需求占用消费比例为0.618),这符合联合国的0.4富足指标。2005年美国人均收入是4.2万美元(网络资料),中国人均收入6366元(见《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们假设中美两国公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都等于其GDP增速,美国为3%,中国为9%,则10年内美国人均收入达到4*(1+3%)^10=5.38万美元,届时中国的国民人均收入为6366*(1+9%)^10=15000元人民币。各自乘以恩格尔指数0.382之后相等,即:0.382*53800美元=0.382*15000人民币元
则届时1美元=0.28人民币元,或1人民币元=3.6美元
如果10年内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美国相等,考虑人口差异,届时中国人均GDP也应该达到美国人均GDP的1/4左右。假定人均收入和GDP一致,则届时中国人均收入至少也应该达到53800÷4=13450美元。
即13450美元=15000人民币元
即1美元=1.115人民币元,或者1人民币元=0.89美元
如果中美两国民众是自由流通的,即劳务市场是绝对统一的,则1美元=0.28人民币元比较合理;如果两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则1美元兑1.115人民币元较为合理,人口众多的国家应该为人口包袱承担责任。
民众“购买力”的形成是劳资交换带来的收入,因此“平价”的背后,实质问题是“劳务平价”。在“人权”二字流行的当今世界,更应该采用“劳务平价”的概念,而不是表面上的、物价概念涵盖很广的购买力平价。
实际上,货币的发行量和发行当时所参照的基础商品的产量有关,两个分隔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是无非确定汇率的。如果商品市场是统一的,则货币市场也应该是统一的,不应该存在汇率问题。此时的汇率问题其实就是货币管辖权区域和商品流通区域不统一造成的矛盾。货币当局利用了这种矛盾,达到“币下而万物在上”的目的,美元跨经济体区域大量发行然而贬值的做法就是这个用意——就像一个人坐在那里帮你们开欠条,然后他自己就衣食无忧了一样。
如果要真心实现经济全球化,第一步就应该是推行货币一体化,而不是最后一步。在汇率由美国主导的时候,中国要么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一步升值到位(1人民币=3.6USD),要么在全球货币一体化之前对人民币自由化保持万分小心。当前中国对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参与方式、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步骤等等,都是在按照美国主导之下的游戏规则进行的,结局不言自明。
个人看法:如果不能参与游戏规则的讨论制定,就不玩儿。
周恩来总理有名言“弱国无外交”,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用于人权问题,即“弱国无人权”,内外都无。一国的人权状况是和其经济实力水平相对应的,因为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这也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谴责中国人权状况的国家应该认识到,压制中国经济崛起,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其实就是蔑视中国人民的人权,认为中国人不配享受文明,这和他们对中国人权的指责是矛盾的。我们不妨看一看,从双边贸易方面的壁垒设置到西藏暴乱西方媒体的抹黑宣传,有几个西方国家是真心希望中国变得强大起来的?
当美元为强势货币的时候,我们拼命挣美元,当我们美元储备满仓的时候,美元就开始贬值;现在欧元兑人民币为强势,中国就把自己的资源做成的商品廉价卖给欧洲,同时储备欧元,有一天欧元也会像美元那样开始对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让我们再次持有一堆废纸。别人做买卖是贱买贵卖,我们做生意却是高吸低抛。与其如此,还不如趁现在西方国库人民币空仓的时候就把人民币直接拉到高位,让西方国家在高价开始储备人民币吧。
这样做会毁掉中国的外贸?或许吧。不过我们要现在这样的外贸干吗?买进我们自己国家都有的东西?而我们没有的高科技和军备他们又不卖给我们?贸易不是互通有无吗?就让西方人用他们的高科技和军备来交换我们国家独一无二的风景和文化——交换的比例嘛就按照1人民币=3.6美元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