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诗歌(中)


  怎样写好诗歌(中)

  四

  怎样才能写好诗歌?

  有人告诉我,一定要多读多背诗歌。因为模仿他人的好作品,尤其是大诗人们的经典作品是学习写作诗歌的好方法。

  好诗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创造,感悟是诗的结晶。在这个世界上,能称之为诗的事物很多,但能称为诗的文字并不多。

  诗要有意境,一首诗可能是整个宇宙,也可能只是一根树枝。

  诗人应是思想者,同时还要是哲学家。因为诗歌是一种高级物质,代表的是崇高的精神。其所表达的东西不是庸俗的人能够理解的,也不是变通人所能把握的。

  要想写出好的诗歌,内心世界一定不能平庸,精神世界更不能平淡;若是想要写出伟大的诗篇,那除此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品质与深遂的洞见。

  诗人要有悲天悯人的天性,不能只写小我,要写大我,不能只写神仙,更要写苍生。

  没有情志的人不叫人,没有情志的诗不叫诗。

  浪漫及美是诗的天性,但是诗并不等于浪漫,也不等于美。

  玩弄语言或搞文字游戏,对于诗歌是致命的伤害。

  不要用繁杂的语言去表达原本简单的东西,那样反而弄巧成拙。

  诗歌的思想无论多么高大,都要让读者能够发现,而不应让读者雾里看花,也不要和读者捉迷藏。

  写作诗歌,要给文字以灵性,这样诗才能拥有生命,这样的诗才是诗人渴望的奖赏。

  写作诗歌,要注意文字的韵律,如此才能让诗产生节奏,而不是象天书那样,飘逸绝尘,让人只能望其项背。

  文字谁都可以写,但不是什么人写的东西都叫诗歌。不是会写字的人就能写诗,也不是情感丰富的人就能当诗人。

  五

  意境是诗的花,思想是诗的干;

  结构诗的枝,语言是诗的叶。

  诗歌的独特价值美在于诗人的独特创造风格,使得诗歌在与读者共鸣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神相交的美。

  诗歌是高尚的人品与高雅的文品的结晶。

  诗歌可是真实美、简洁美、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融合。

  诗歌意境美、哲理美、趣味美和思想美的统一。

  诗歌是感情美、色彩美、时代美和地方美的统一。

  诗歌是整洁美,参差美,抑扬美和音乐美的统一。

  诗歌是语言绽放的最灿烂的烟花,诗歌是文字结出的最美丽的果实。

  诗歌,不仅让文字生出画面,还让文字发出声音。

  语言是诗歌的衣服,思想是诗歌的骨骼。

  诗歌的语言不止是草原上的羊群,更是沙漠里的绿州。

  诗歌的文字不止是天上的星星,更是奔驰的俊马。

  六

  生活是诗歌的生命,诗歌是生活的阳光。

  意境是诗歌的魅影,思想是诗歌的灵魂。

  发现是诗歌的力量,总结是诗歌的品德。

  诗歌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来自于诗人的热血。

  诗歌是有情感的,它的情感来自于生命的燃烧。

  如果说诗人是一棵树,那么生活就是大地;

  如果说诗歌是一碗面,那么思想就是面条,意境就是佐料,激情就是食盐。

  体验是诗歌的源泉,感悟是诗歌的养份。

  把真情投入到生活中去,得到的回报不只是精彩,还有华美的诗歌。

  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千世界的纷纷扰扰,正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

  一滴水映射大千世界,一个字反照平凡生活,一句诗点化无数冥顽,一首歌共鸣思露心雨。

  诗歌是诗人最深沉的思索,诗意是读者最新鲜的见解。

  附:

  诗歌的美学价值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9e9a20100cj5z.html

  

  诗歌美学价值就是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情操的培养,思想的启迪。简单概括美学价值就是教我们真、善、美。所谓的真是指诗歌作品包含作者真挚的情意,和一定真实生活积累创作出来,所以我们愿意读,原因看,原因欣赏。在这些读、看、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善就是艺术作品内涵纯正,价值趋向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美就是给我们带来精神审美享受。也就是说诗歌美学价值可以教我们在审美愉悦中完成自我的一种精神超越,向真、善、美追求和靠近。

      我们就通过具体诗歌作品来看看其美学价值?在两千多年的文学中,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两座难以攀登的高峰,今天的我们还是依旧陶醉在唐诗宋词里,那么诗歌美学价值在哪?说到诗歌,我们肯定会有三位杰出诗人代表:田园诗鼻祖陶渊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采菊东篱下,悠远见南山。”这首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语,但是依然打动我们的心灵,意思是作者在柴桑采着菊花,采着采着,累了就伸下腰无意看到对面秀美的庐山,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才能做到?这种美是怎样的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田园、闲适、超脱之美。可谓“繁华过后见纯真。”作者看遍了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放下一切的功名利禄。回到了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性灵,所以才有这样超脱心境去欣赏这样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真是作者真挚感受,美是那种山野浪漫之美,善就是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纯真、敦厚、从容。

  李白的诗很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的诗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情感但又能坦然面对外,还有就是一种不是人间烟火气息的味道,就是语言是飘逸之美,所以我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美学价值在于如果我们能读懂他的诗,不仅被他飘逸语言之美所吸引外,还有就是我们也能有一种洒脱、坦然的心能够面对我们的现实和理想的关系,而这就是作品里的善,它以很健康向上的价值指引我们。

  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惧欢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诗是种沉郁悲壮之美,这种沉郁悲壮表现为他有悲悯救世情怀可是壮志难酬。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伟大人格是善,读他的诗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做博爱。以及能够说把自己的这种小我化作一种大我。这种大我是指说自己活在这个世上应当有一份对于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这就是诗歌美学价值,不仅是语言本身美,能给我们带来审美愉悦,而在审美的愉悦过程中有一种精神气质的自我提升和人格的独立完善,在陶渊明诗中,我们体会到一种田园闲适之美,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性的乐趣,从而懂得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人的快乐不源于外在的功名,而源于内心的充实。在李白的诗中,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洒脱旷达之胸襟,从而让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挫折,能够坦然释怀,积极面对,在杜甫的诗中,让我们懂得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自我的完善,还应有一份兼济天下的情怀,“穷则读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把目光转向当今现实的生活中,看看诗歌美学价值的体现究竟有没有作用?2004年国际影星张国荣自杀,马加爵事件。2008年韩国影星崔真实自杀,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10月28血杀事件,金融风暴导致的董事板,温州老板自杀的报道也很多大等等。这些人自杀的一个原因都是因精神的困惑得不到解决最终走向极端,如果他们读过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的诗,懂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辨证人生;懂得“仰天大门笑出去,我辈岂是蓬莱人”的洒脱旷达;懂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韧性;懂得“江南子弟多才俊,倦头重来未可知”的坚韧;懂得“离合本是缘的 ”达观;懂得“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懂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他们的思想就会改变,思想改变,心态自然会改变,心态改变,行动也就会改变,看待这个世界也就不会那么极端和狭隘,也就能以超然洒脱的心来面对这个芸芸众生的世界。

  我们再看看那些活跃在当今各个领域造诣杰出的人,在演艺界:李保田,唐国强、赵忠祥、陈凯歌;在书画界:陈丹青,范曾、陈逸飞;在理科界: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在金融界:李开复、李嘉诚、马云;在政治界;温家宝、李岚清、连战、李世雄;在戏曲界:路海波、傅谨、余秋雨;在影视理论领域:于丹、黄会林、周星、尹鸿。这些走在各个领域前端的人,除了具备各个领域所必有杂实的基础知识外,他们比同行还大多了更深的知识。他们有着很好的国学基础,从小受到唐诗的熏陶,也就是这些知识让他们多了一些诗性的智慧,能够有多种思维角度去看待他们自己的问题,在遇到事业的瓶井时,也多一份韧性和淡泊宁静的心去面对,所以他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如果说这些是站在生活高度上的人,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市井生活中去。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生活空虚,日子乏味,在醉生梦死的娱乐场所里;在虚无飘渺的网络里;在吵杂喧闹的麻将堆里,将我们的时光消尽。前者生活机械忙碌,后者更是乏味空虚,荷尔德林曾说过“人活着是为了诗意栖居。”所以前者只顾工作而忘了内心世界,后者用这些来打发无聊世界,过后更是无聊。有这样一首诗叫做“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事事已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曾经的年少浪漫风趣,经过人生的风吹雨打,最后只剩下为柴米油盐而奔波。台湾散文大师林青玄也说过:“浪花涛涛的一生,秤砣的一边是欲望功利,一边是浪漫风趣。如果不加调节都有可能走向极端,前者太实也不太好,没有风趣,后者太虚也不好,不实际。”所以吃饭喝茶有必要,琴棋书画也有必要,两者应结合好,才不为得意人生,而这些就靠诗性智慧来调节我们平淡人生,度过我们诗意人生。诗性智慧就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也有生活的味道,活着有自己的风骨,有自己美好的情操,闲适心境,一颗善于感动的心,我们经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这里的真就是淡,淡的有味道,有着自己最真实的内心生活,山珍海味不一定让你吃的饱,相反,乡菜佳肴让我们吃的香,雍容华贵是一种高雅美,但是朴实无华也是种天然美,我们平淡的生活不是没有美,没有味道,而是我们缺少诗性的智慧去发现美,去感悟美。所以那些只忙于奔波前进的人句可以停下来去看看清风明月,细水长流,内心即闲适又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让自己处于一种有张有弛的生活态度,而那些天天沉迷于网络、酒吧、麻将堆里的人也会将大部分时间去做些实事,而用部分时间去休闲,娱乐,那些精神生活困惑的人也懂得苦乐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

      观乎性情者莫良于诗,意思不管你平仄格律好坏,你只要拿出来一看,你的整个人的性情、品格、厚薄、深浅都在里边了。所以曹丕也说“文以气为主”是说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一个人品的好坏,反过来也就是说诗歌文学艺术对丰富一个人的性情和情操的重要性了。这就是诗歌的美学价值,概括一句话,《诗》教风俗,移人论,美教化,远之可以知天文地理,近知花草树木。它参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处,

  那么再谈谈如果判断诗歌美学价值,也就是美学价值的高低怎么评判,我想三个字;“真善美。凡离真善美价值越近的也就是好诗好词,诗经里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不仅美,也真善,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最深刻的人类情感,他的善教我们对待爱情应该是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白头到老,这样一种价值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虽是描写男欢女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那样让人淫秽,而是思无邪。含蓄,欲说还休的感情甜到心伤。“还君明珠双泪时,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描写了一个贞女复杂的情感世界,他的善是为了遵守伦理道德,而克制埋葬了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发乎情,而止乎礼。但是在清朝时,有位诗人也写过:“还君衣钵双泪时,恨不相逢未剃时。”我们就知道这首诗情感造作、不真挚。王国维也曾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同样写美女和爱情,什么叫有境界,就是在的材质里面给你一种感发,一种提升,给你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而这种感发和提升就在于作品情感真挚,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心深处琴铉,走向共鸣。这样的诗词才是好作品。古人也说过“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雅是典雅的雅,郑是郑卫之音,是淫糜的。就是说作品里面的诗包含着真、善、美,这样的诗才是好诗。

  所以总结我们把诗词的判断标准分为两个个标准,最高标准里面有真善美,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里面除了有自己真挚情感和美丽语言外,还能让我们的思想与作者的精神撞出火花,达到共鸣,走进玄赏,而走向“道”的升华。

  下等标准,没有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起来大话空话,程式话,刻意模仿出来的,这是下等诗。我们看到如今的很多人们可意模仿古人写古体诗,虽然也词藻华美,但是感情是无病呻吟,为写作而写作。而不是作者真实情感的外露和心灵的表白,所以他不能打动我们,也就经不起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漂白,也就在当今流传不久。

  总的说来,中国的诗歌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就在于它是真正的抚慰当代人心灵的良药。《论语泰伯》曾说:“子曰:兴于诗。”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作者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中感受。诗歌美学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的心灵一种感受。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几经岁月沧海和磨砺还保持那份应有的纯真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人根本所在的地方。而这正是今天我们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所需要的,心灵所要得到滋养的,而这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快餐文化所不能给予的。诗歌的美学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个善感的心灵。他让我们懂得生命,懂得人生。懂得人生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之后而用颗阔达和洒脱的心来珍惜,懂得放弃,懂得坚守而回归人类深处最本真的自我。在诗的一步步熏陶下,让我们变得从容、淡定、平和和博爱,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怎样写好诗歌-上》       《怎样写好诗歌-下》

链接:    思海常啸       驿外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