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火箭较之前天首战有了进步,至少在小球处理环节已经有了明显的针对性,只不过对手的存在“天然强大”。这个联盟所信奉的从来都只有“强者称王”,所谓的“循序渐进”的温和改良,并不适用于季后赛的铁血搏杀。
问题还是老问题。爵士是在靠传统和节奏打球,德隆和布泽尔状态正值巅峰,奥库和基里连科也俱在当打之年,内外线架构合理稳定,而火箭只有一个麦迪。
麦迪确实已将球队安危挑于肩头,能在在肌肉丛林里摘下12记后场篮板,能在贴身紧逼中送出9次助攻,能在如影随形的压迫下贡献全场最高的23分,这是领袖级的表现。如果偏要求全责备的话,3分球4投全部偏出,火箭1号的远投可能会遭人诟病,但队友实在没有为其创造出更好的出手机会。
火箭一众角色球员全场合计只交出6次助攻,命中率也低的可怜,在离开麦迪支援的时间段里,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挺身而出,具体表现为半场攻坚和二次进攻质量不高。兰德里在内线勤勉并庸碌着,海德飞奔了全场,却交出了鸭蛋。如果以本场的表现来看,范甘迪当政期间的保守将不能成为其黯然下课的“罪状”之一。
与主队相比,爵士的战略预备队再次显示出了强劲的实力,小角色普莱斯把握住了6次出手中的3次机会,尤其是第三节末的三分球帮助爵士稳定了局面,科沃尔则用终场前的中投剥夺了火箭还魂的最后一次生机,至于米尔萨普和哈普林,这对板凳席上的黑白无常早已扮演火箭的“职业索命”多时了。
阿德尔曼的指挥是另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阿帅在生死二番战中再次将其“战略巨人、战术矮子”的特点显露无遗。在战略规划层面,针对对手强大的低位优势,果断部署绕前防守、包夹补位的策略,斯科拉正面纠缠、海耶斯侧面接应,布泽尔此役只交出了13分7篮板的数据,始终没能在内线“兴风作浪”,火箭的预谋颇为成功,但对于威廉姆斯由外及内的“翻江倒海”明显缺乏应变。
面对德隆一次次杀入腹地的突分和奥库尔频频拉到外线的打围,阿德尔曼并没有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这也是他和斯隆教练相比最大的弱点——后者对于比赛的阅读和临场指挥的掌控,远在阿氏之上,季后赛形式云波诡谲,万没有算无遗策的可能,不懂得随机应变即是罩门死穴。
在斯科拉受制于犯规太多、海耶斯身高过矮的不利局面下,对抗能力不弱的哈里斯没捞到哪怕1分钟的上场机会;而在必须保证进攻效率的生死关头,曾在丰田中心演过绝杀好戏的“马奎特骄傲”诺瓦克始终作壁上观,战机稍纵即逝,自己不敢做乾坤一注,实在怨不得他人。
84:90,火箭最终输了6分,罚篮26投16中,丢了10个。理论上如果罚球能够再更加稳健一些的话,比赛的进程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但这就是比赛。上帝是公平的,主客两队曾各自获得了想要的好机会——火箭畏惧内外双煞,结果上半场布泽尔受困于犯规陷阱、威廉姆斯第三节曾因伤离场;爵士中远投疲软,利用火箭的疲劳松懈在外围觅得了空档。可惜的是休斯顿人没能抓住时机一举扭转局势,犹他人却攥紧了主队的咽喉,7记3分球结果了火箭的性命。
连续两个主场沦陷之后,火箭的假期可能从下周起就要开始了,在这个充满了跌宕起伏的赛季,火箭留给了联盟太多的故事和数不尽的噱头,当一切都将重新归为原点时,希望在遥远的西北高原,休斯顿人能体面的为自己的08赛季画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