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著作:马国川《争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3),邹东涛2.5万字长《序》
注:马国川的《争锋》和《大碰撞》是全面系统反映近四、五年“改革大争论”力作,邹东涛的《序》是在系统阅读这两本著作后写成的,实际上是两书之共“序”。该序题目为《改革“而立”之年话“争锋”》,以下是第九部分:
组织人事制度和领导干部制度是一国民主和政治制度的具体延伸,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制度建设,在较大程度上是通过组织人事制度和领导干部制度实现的。因为“事在人为,国以贤兴,政以人治,业以人旺。”但这个“人”决不是普普通通老百姓,而是“领导干部”。中国的干部选拔制度是通过组织部门执行的,因此,组织部门的工作对于选拔优秀干部是个关键。20世纪80年代就有个说法:“中国富不富,关键在组织部”。实际上是说:“中国能否选出好干部,关键在组织部”。我国的知识分子经常发牢骚,“争锋”中也常常表现出许多对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满,表明我们的组织人事制度还存在着缺陷和问题。
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和淘汰问题,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关心的问题。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和淘汰问题。政由人执,人优政强,人庸政弱,人劣政亡。选准一个人才、用好一个干部,治理好一个部门和一方天下。一个优秀人才为执政党所选所用,增强一份甚至多份党的执政能力;而排挤和淘汰一个优秀人才,减少的则不是一份、而是多份党的执政能力。如果庸人和劣才入仕占据高位,优秀人才就会产生对执政党的不满。这种能力和能量如果不能为执政党所使用,就可能被别的组织利用,或者自造组织搞体制外活动,成为执政党的负面力量,蚕食、削弱执政党的能力和地位。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人事制度与人才竞争和人才选拔制度密切关联。在世界上,最规范和最公正的,首推体育竞争和选拔;最不规范、也最难规范和公正的,是人才竞争、选拔和任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政党,最大的浪费是人才的浪费,最大的压制是人才的压制,最大的危险是庸人和劣才占据领导岗位。
中国的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应该说有了不少进步,使得不少贤能入仕,提升和壮大了中国的干部队伍和党的执政能力。但仍存在着一些严峻问题,主要是选拔优秀人才和监督干部队伍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不规范的人才竞争和不健全的人事制度仍然严峻,好人吃亏,忠诚受挤,庸人和劣才入仕升迁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国多年出现的“跑官”、“数字升官”、“虚假政绩升官”问题,以及屡斩不断的腐败问题,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这当然存在着领导干部队伍的道德教育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选拔、淘汰、监督制度问题:是钦定还是民主选拔;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是任人唯庸还是任人唯能;是监督还是放纵;是真监督、硬监督还是假监督、软监督。
怎样避免在人才选拔中的“汰优择劣,逆向淘汰”问题?怎样避免人才选拔中较优秀者容易被“夭折”、而较中庸者、甚至较劣者容易“胜出”问题,怎样避免优秀人才入仕升迁后劣变问题。首先要能够防范庸人和劣才入仕并升迁;二是要能够为选拔、任用好每一个优秀人才真正发挥有效作用;三是要对领导干部队伍进行有力有效的监督,对占据了重要岗位的庸人和劣才,以及对优秀人才入仕后变质变异劣化的,都要能够及时发现和清除。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是组织人事制度的设计,而我国组织人事制度的设计、执行和完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争锋》序(九):组织人事制度和领导干部制度的改革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