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证资料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为流通钞票“灭菌消毒”
新华网北京2007年3月3日电(记者熊争艳、高风)钞票与食物同袋而装,蘸口水数理货币,是许多中国人的日常习惯,然而,如果知道一张钞票平均带菌达118万个时,人们会怎么办呢?
全国政府委员彭磷基建议,中国应尽早建立对纸币和硬币消毒的制度。
彭磷基说:钞票的流通速度之快和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物质无法比拟的,一张钞票从发行到被银行回收销毁,已在无数健康人与病人间不断地流转,钞票上的细菌、病毒恐怕要比蚊子、苍蝇、老鼠等任何一种传播细菌的动物身上都要丰富。如果要采集细菌样本的话,钞票为首屈一指成为最方便、便快捷、最全面的载体。
彭磷基援引中国卫生部门的调查结果说:卫生部门从国内流通的纸币上检测到多种致病菌,在一张一元纸币上,附着病菌包括沙门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以及肝炎病毒等,平均每张钞票带菌达118万个。
彭磷基说:钞票成为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广泛使用现金的“钞票污染”大国,人们尚未充分意识到钞票还潜藏着严重的病菌危害。
在中国,即使是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对于贴身而存的钞票也似乎并不在意它的净与脏。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刚拿过钞票的手摸嘴巴,或者接抓食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在市场上售卖各种生肉、熟食的摊主,将沾满肉类细菌的手直接接触钞票,形成了钞票与食品之间不断交叉感染细菌的现象。
彭磷基认为,中国应高度重视对钞票上细菌的预防与灭杀,而消毒钞票是一个最经济、最有效、最全面、最有操作性的方法,可以减少钞票在使用过程中被交叉污染、传播的几率,最大程度降低人们在使用钞票时被细菌侵害的可能性。
佐证资料之二
键盘有害细菌高出公厕百倍,当心电脑成为致病元凶
2007.11.19 北国网
键盘有害细菌高出公厕几百倍,不少人有边玩电脑边吃东西的习惯。
半岛晨报消息,一项调查显示,在不少地方的电脑键盘中,有害细菌比公厕的细菌高出400倍,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昨天,记者采访了一些网吧和一些高档写字楼办公场所时发现,大部分电脑使用者对键盘如此高的“细菌含量”毫不知情,他们平日很少对键盘进行消毒清洗,有些人甚至一边玩电脑一边吃东西。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提醒广大电脑使用者,公共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因为使用者较多,加之数年不清洗和消毒,其电脑表面常常沾染上电脑用户所带来的汗渍、油污。键盘和鼠标也会沉积许多灰尘等,污染的电脑会作为多媒介传播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感染性疾病(脓疱疹)、大肠埃希化菌污染双手可通过进餐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疾病,键盘真菌的存在可传播手癣等疾病。
因此,要做好自身的卫生防护,增强自我的防病意识,使用电脑后一定要洗手,操作电脑中途不要吃东西,电脑操作中要尽量避免手与眼、耳、鼻、口的接触,最好不要使用患有传染性疾病者的电脑,以免传染疾病,要定期清洗键盘和鼠标,保持键盘、鼠标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的滋生,使用公共电脑时,可用消毒纸巾进行擦拭,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
佐证资料之三
打招呼请勿握手
为防埃博拉病毒传播,乌干达总统告诫民众
新华社2007年12月9日专电 乌干达《新景报》12月8日报道,为防止埃博拉病毒进一步传播,乌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告诫民众不要握手。乌干达已有101人感染这种致命病毒,其中22人已死亡。
《新景报》援引穆塞韦尼的话说:“埃博拉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目前,人们应当改变招手(打招呼)。如果我不跟你握手,并不代表我不喜欢你。”
乌政府官员7日说,已有101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患上埃博拉出血热,他们大多集中在乌西部与刚果(金)交界地带。另有338人处于观察中,他们此前曾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有过接触。
乌干达政府此前证实,刚果(金)今年8月爆发的埃博拉出血热已经传入该国。11名护理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护理人员感染了这种病毒,其中4 名已经死亡。
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包括唾液在内的体液传播。感染者几天后就会出现发烧、体虚、头疼等症状,不少人还会伴有体内或体外出血。这种急性传染病致命率高达50%至90%。
佐证资料之四
为什么要洗手?
人们常常讲:“病从口入。”实际上,在“病从口入”的过程中,两只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拿取接送等作用,不该的是洁净的手拿取被污染的食品和被污染的手拿取洁净的食品去吃。病菌都是经过手接送口中去的,也可以说是“病经手入”。
一般来说,人们的一只手上大多数附有40多万个细菌,这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手洗不干净,后果不堪设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闲下来,就抵抠鼻子、揉眼睛,此时可能导致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损,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虚而入,致使健康的身体受到侵袭。“病经手入”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