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染指西藏问题的真正目标(2)


  本文试图就法国新保守派扩展民主的思想作些探讨,对在扩展民主思想推动下的扩展民主实践及其影响做出自己的分析。在这里我们还是来回顾一下新保守主义的历史沿革吧:

  新保守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和传统的保守主义而言的,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崛起的“新保守派”思想的政治标签。新保守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自由主义在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泛滥的反动,同时也是美国国内社会政治的裂变和国际环境变化作用于美国意识形态的结果。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肯尼迪、约翰逊总统在国内首倡“伟大社会计划”、在国际上发动了越南战争。这两项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运动都遭到了失败,所以自由派知识分子围绕美国的冷战政策和道德准则展开了一场辩论。在这场辩论中,冷战的自由派分裂为两个派别。一派把“伟大社会计划”的失败归咎为美国政治制度掣肘进而对美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怀疑,这一派人物被称为“新左派”;另一派知识分子认为“伟大社会计划”的失败是自由主义本身的问题,所以他们开始与激进的“新左派”拉开距离,这一派就是所谓“新保守派”。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冷战政策遭到了激烈的批评,“新左派”甚至抨击美国的政治制度。在这个时刻“新保守派”成为新一代的冷战斗士,他们极力为美国的冷战政策辩护,并树立美国制度优越的信念。里根上台后,新保守主义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因为里根和新保守主义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里根政府对苏联采取“推回”政策(RollBack)并强调道德征伐,这些政策与新保守主义者的主张不谋而合。

  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保守主义者没有能够对苏东的变化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分析。苏联的解体,使得新保守主义者失去了目标,在政策主张上出现了分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阵营也分裂为老的新保守派和年轻的新保守派,老一辈的新保守派主要强调反共(国际上)反左(国内);年轻的新保守派则强调在海外推广民主,在国内反右(主要是中西部的新孤立主义),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

  二、新保守主义推广民主的外交思想

  新保守派是由冷战的自由派转化而来,对自由主义先认同而后摒弃,但是它与自由主义者还存在着共同的思想渊源。新保守派和自由派在外交政策上都主张道义原则或意识形态的作用,新保守派甚至自诩自己是理想主义的信徒。新保守派虽然经历了嬗变,它的领军人物也不断变化,但是在这些人物的思想深处推广民主和道德征伐根深蒂固。笔者试图从以下四点来进行分析。

  第一,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基础。

  “新保守主义”不同于一般政治思潮,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基础,其思想先驱为20世纪50—70年代于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政治学讲座教授的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应该说,施特劳斯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几乎是单枪匹马颠覆了几百年以来的自由主义话语。施特劳斯对古希腊经典作一种抽象主义的阐释,推崇古典思想对普遍性所持的非历史观点,强烈信奉存在着超越历史、民族、特定文化传统的普遍价值,且这种普遍价值在对柏拉图著作的解读中呈现出来。在施特劳斯那里,道德和法律束缚并没有回来,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之争就不再是多元文化之争,而是高尚与卑鄙、美好与丑恶、文明与野蛮之争。新保守派一方面主张读文本,以六经注我的方式来诠释古典思想,立足所谓“西方传统”、将传统重新诠释成对己有利的东西。另一方面有浓厚的尼采主义倾向,认为“价值普遍性”是需要采取政治手段从外部强行指定的、主张对持有异议的社会进行干涉。正是新保守派基于这样的政治哲学,他们加强对自己传统的认可,对那些他们认为野蛮和丑恶的文化要进行干涉,这个也就是新保守派主张对外推广民主的哲学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