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经常揣测,那些赫赫有名的企业家跟寻常人相比,或是跟丰衣足食的白领阶层相比,谁更幸福?其实无论人们有多广博的知识多高超的能力还是有多高尚的人品,他们行为的目标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人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其实是幸福最大化。没钱绝对不幸福,但有钱也不一定幸福。据有人估计,总体而言,金钱对人幸福的作用为20%左右。可见在最大化中,非货币内容还是相当重要的。
别说对幸福的追求是现代人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对那些闯荡江湖快意恩仇的武林侠客,无论他们有多高超的武功还是有多么不同的人品,他们行为的目标也都遵循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萨缪尔森的聿福方程式是: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人的主观感觉,取决于偏好,每个人的偏好不同,即追求的目标函数不同,同时为了得到一定的效用还要付出成本。因此,我想从目标函数、成本—收益分析和欲望三个方面,来分析各位武林高手的利益最大化行为是不是理性的。这里我集中分析两个人——古龙的《楚留香传奇》中的楚留香和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
从目标函数来看,楚留香的目标函数是多元化的。作为一名大侠,他劫富济贫,为朋友两肋插刀,有主持武林正义等目标。这些给他带来侠义的好名声,使他在江湖上受到尊重,这当然是一种极大的满足(精神满足)。同时他也重视物质享受,住在精巧的三桅船上,有关女李红袖、宋甜儿、苏蓉蓉相伴,荚酒佳肴,享尽物质满足。他生活得舒适甜蜜。
相比之下,岳不群追求一元化目标——当武林盟土,成为第一高手。其他能使人幸福的因素:亲情、正义、美色、物质享受,都不在他的目标函数之中。仅从目标函数来看,楚留香当然比岳不群理性。根据效用理论,当从既定目标出发去追求效用的实现时,追求多元化目标,各种起关键作用的效用不会递减,总效用最大化;而追求一元化目标,一种效用在递减,最大化的总效用当然要低。
再从成本与收益来看。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追求什么目标都有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问题。楚留香追求从多元化目标中得到效用时,当然有成本,比如为武林主持正义、为朋友帮忙,就要放弃船上的温柔世界和享受(机会成本),要有金钱与精力支出(直接成本),还有种种意想不到的危险(风险),但与他获得的尊重和自我理想买现的效用相比,还是收益大于成本。
岳不群则不同,为当武林盟主而不惜一切代价。这代价有:众叛亲离,爱徒令狐冲、爱妻和爱女都离他而去(机会成本);为练神功“挥刀自宫”成了不男不女的东西(直接成本);玩尽诡计和阴谋,不仅劳神费力,还失去武林人士的尊重,被称为“伪君子剑”,这种名声的损失也是成本;至于追求武林盟主过程中的种种所为,都是成本颇高。到手的武林盟主却由于各派争杀而无人真正当回事,说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也不为过。
由这两点来看,楚留香的效用远远大于岳不群。
那么欲望呢?
楚留香尽管是名噪一时的大侠,但看不出有什么武林称雄的野心。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正义感或朋友义气。他没有什么宏伟的志向,只想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岳不群却是野心大得很,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且别说武林盟主已是极大的欲望,像岳不群这样的人,即使当了武林盟主也不会满足,恐怕下一步要一统江湖正邪两派。野心家的欲望是无穷的。楚留香的效用大于岳不群,而欲望又小于岳不群,当然应该是楚留香的幸福大于岳不群。他们都在追求最大化,但显然楚留香是理性的,岳不群是非理性的。
所以,读过这两本书的人都对楚留香仰慕不已,而对岳不群极其鄙视。武侠小世界,人生大社会,武侠小说反映了人生。其实在现实中也有不少人类似岳不群:人生目标一元化(为钱或为名),为实现效用付出的代价太大(为钱而忘家,为名而失去人格),野心太大(总想成巨富或名人)。这种人也像岳不群一样不会是聿福的。
回到寻常人和大富豪谁更幸福的问题,还真叫人难以作答,这要从他们各自实现的效用和各自的欲望来分析。有的人富可敌国,但欲望也无止境,很难说他是幸福的;有的人家贫如冼,但无欲无求,也很难说他不聿福。我们提倡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目标多元化,比如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兼顾亲情、友情、个人理想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就一定会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