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己和情人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岳老师发表了一篇《男人、女人与红颜知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注意。在这里,笔者试图利用经济学的原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依我看,男女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朋友、知己、情人和夫妻。这四种关系的密切程度是渐进的。但由于法律的限制,数量也是递减的。异性朋友也已有很多,但能作为知己和情人的,则数量相当少了。这里不谈知己与情人的区别,只粗浅地分析一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存在知己和情人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经济人假设,即所有的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是经济市场、政治市场还是婚姻市场,都是如此。作为已婚男女,有了配偶,为什么还会有知己和情人?不考虑法律只允许一夫一妻制以及夫妻关系不和谐等因素,假定夫妻关系是非常和谐的,并且没有离婚的打算。婚姻是一种交易,其目标是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状态。但配偶之间是一个整体,产权无法界定,存在外部性;彼此没有独立的心灵空间,一方的要求往往会得不到支持和满足,还会受到对方的干涉。在这种情况下,知己和情人现象就出现了。一个有配偶的人与知己或情人在人格是独立的,产权是明晰的,不存在财产子女等权利义务牵扯(即不存在外部性),通过合作,在思想或工作以及其他方面可以相互理解和支持,达到各方面都满意的效果。对此,可以由科斯定理来解释。科斯定理认为,如果产权是明确定义的,协商是无成本的,那么在有外部性的市场上,交易双方能够通过协商达到某一帕累托最优配置。

2.知己或情人比朋友更有优点

人需要广交朋友。但很多朋友是功利性的,从长期来看不是很可靠。朋友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着道德风险。朋友之间的了解不是经常和深入的,朋友了解你的私人信息,可能通过欺骗等方式作出损害你利益的行为。这就是道德风险。而既然作为知己或情人,你对对方的一切,包括人品等,应该十分地了解。彼此之间的信息是透明的,并且不抱着功利目的,不会作出不利于你的举动,就不存在道德风险。

3.知己或情人的收益

知己或情人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交易,通过这种选择或交易,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选择知己或情人,通过彼此的交流和合作,结果的最佳状态是达到帕累托最优,至少也是帕累托改进。知己或情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支持和帮助,能够促进双方事业进步,提升双方的生活质量。这种能力是配偶所不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