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路是一条收费公路


黄泉路是一条收费公路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由于是第一次小长假,今年的清明节尤其受到关注。此时此刻,不知不觉想说点什么。既然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就说一说人生的终点那点事吧。

前些年,我曾经闹过一个笑话。当时,我对朋友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如果谁要不努力,谁就会沦落到只能烧死人的地步。不想,此话却招致朋友们的笑话。后来,我才知道,在丧葬企业工作不仅地位不低,而且还十分令人羡慕。据说,在有些地方,谁要想调入丧葬单位,没有硬路子是根本办不到的。据说,丧葬单位的待遇还是很诱人的。

我思来想去,丧葬单位也不过是处理死者后事的单位,能有什么“油水”?然而,前些日子我看到一篇报道,某省一家丧葬单位招收新职工,报名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竟达上百人之多。这样,好奇心终于驱使自己去观察丧葬也暴利之说是否成立。

有报道说,2003年以来,殡葬业一直名列“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榜单,反“殡葬暴利”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殡仪服务、丧葬用品、墓穴建设和销售,都已经放开了,准许民营企业进入,全国的状况是国企、民企约各占50%,殡葬业的暴利无论国企、民企同样存在,其价格之高、利润之厚,就连民政部门也认为是暴利。

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的丧葬服务具有某种程度的垄断特征,无论是火葬场还是公墓,都不是可以随意经营的。据说,只有结果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墓地才算得上是合法墓地。有了垄断,自然就会产生垄断租金,而死者的黄泉路恰恰成为了某些活人寻租者的收费站。

公平地说,国内大中城市的火葬单位在火葬环节基本上还都能够做到明码标价,虽然人死了不烧是不可能的,但火葬单位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乱收火葬费现象。据说,北京市殡仪馆火化一具遗体的收费标准为380元,骨灰寄存一年50元,运送尸体的费用为5元/公里。传统的老三样服务其实是保本甚至亏损经营,每火化一具遗体,殡仪馆要赔一两百元,因此这一块不存在暴利。那么,姑且相信这一说法。

相比之下,火葬单位的寻租环节往往发生在与火葬相关的附属服务上,如收殓、冷藏、防腐、整容、消毒、穿衣、租用遗体告别礼厅、骨灰盒、包尸袋、礼厅布置、花圈、寿衣、香烛、音乐、鲜花等环节。据说,一个成本不过200元的骨灰盒,在火葬场能够卖到1000元以上。同样的一款“绿檀”的骨灰盒,市场上零售价为3600元,殡仪馆标价9580元;某种骨灰盒,市场零售价2000元,而殡仪馆标价5980元。另外,也有报道说,成本不过五六十元的寿衣在这里卖到上千元,而一场告别仪式至少得花费3000元。

既然这么贵,死者家属怎么还要那么“自愿”多交钱?其实,不要低估丧葬单位“说服”您多掏钱的能力。有篇报道说,某地方的火葬场提供的骨灰盒价格奇高,又不允许死者家属自备骨灰盒,理由是不允许搞封建迷信。看来,骨灰盒与骨灰盒太不一样了,您自己的骨灰盒带有封建迷信特征,而在火葬场里买的骨灰盒就没有封建迷信特征,看来真是大长学问了。某著名殡仪馆规定,死者家属只能在殡仪馆里高价购买骨灰盒,否则就拒绝提供骨灰保存业务。其理由是从外面买的骨灰盒质量难以保证,会出现散落、开裂现象。除了强制性“破除迷信”之外,一些丧葬单位也将“戴高帽”当作一种推销高价位丧葬服务的有效手段。比如,人家丧葬单位的经营者可以在许多亲属的面前夸赞逝者的子女为大孝子,而刚刚当上“大孝子”的子女们自然也不会玷污了“大孝子”的称号,往往是越高价位的丧葬服务购买越踊跃。

别以为人烧了事情就办完了。烧了人,骨灰总要有个地方放吧。可是,在黄泉路上的陵墓收费站要交的买路钱更多。据说,目前各陵园出售的墓地价格一般要比建造成本高10倍以上。相比之下,在北京市周边买1个不足1平方米的墓穴比在北京市中心城区买1平方米房子普遍要贵许多。应当看到,除了墓地经营单位之外,墓地价格的居高不下也与炒作墓穴者有很大关系,甚至一些人将墓地作为一种投资工具。

其实,要将现在社会上“死不起”现象完全归咎于丧葬单位似乎也不完全公平。我记得,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经指出,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然而,现在我们周边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的满足感不仅来自温饱冷暖,而且也来自所受到的尊重,这也倒是基本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照经济学中效用的序数论来解析,效用无所谓数量标记的大小,关键在于相互比较之下的排序。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有比较谁家的家电是名牌的,有比较谁家的轿车排量大的,也有比较谁家新买的楼盘档次高的。我虽然不喜欢比较这些(当然也比不起),但许多人比家电、轿车和房子也都有各自道理,都应当加以尊重。也有从精神层面加以比较的,如比谁家的孩子能够考上好大学,比谁在单位里提升快,也比谁的歌唱得好、舞跳得美、化妆最上档次。不过,上述比较都是在活人之间进行比较,现在人们又开始比较起死人的待遇的,不知道逝者感受的效用大还是活人感受的效用大。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一生都会行走在收费的人生道路上。可是,这条人生的道路也太长了,难怪有“活得起但死不起”这样的说法,甚至有人不无调侃地说,活着当房奴,死了当墓奴。看来,直到跨过人生的终点,黄泉路上也布满了收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