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为本人参编的“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三”、“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版——陈嘉珉注)
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和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2年5月1日,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年轻的自治州之一。黔西南州包含了原兴义地区的全部行政区域,这块被南、北盘江拥抱着的神奇沃土,古代属于夜郎国地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2005年9月,中国黄金协会授予黔西南州“中国金州”称号。
一、土地资源
黔西南州拥有国土面积16804平方公里,其中宜耕地面积占11%,宜林面积占37.5%,宜牧面积占11.8%,山河面积占40.9%。土地资源共有2519.4万亩,按地貌类型划分,高原69.8万亩,中山、低山1285.75万亩,丘陵375.1万亩,坝子110万亩,低热河谷地678.75万亩;其中山地占53.8%,丘陵占14.9%,盆地占4.4%,河谷坝子占26.9%。2005年耕地面积有678万亩,其中水田165万亩,旱地513万亩。
全州土壤资源可分为7个土类,19个亚类,47个土属,204个土种。土壤多属酸性和微酸性红黄壤。各土壤类型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有明显相关性,一般在海拔
从土地资源的评级和分布情况看,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的评级标准和贵州省有关规定,耕作土评定为1~5级,自然土评定为5~8级。分级情况如下:
一级 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及中西部低山、低山岩溶丘陵盆地和山间坝子。土壤类型有硅铁质黄壤、黄色石灰土、小黄泥土、大眼泥、黄沙泥土等,面积为8.07万亩(其中水稻土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3.37%。这类土壤中的水稻土有水源保证,抗旱能力大于35天,土壤肥力高,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宜种作物广。旱作土地势平缓,抗旱能力强,土壤肥力高,宜种作物广。
二级 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及中西低、中山岩溶丘陵盆地、山间槽谷及海子地,面积约为16.8万亩(其中水稻土10.0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类土壤的水稻土,水源有保证,但排灌有一定限制,抗旱能力大于25天,土壤较肥,旱作土地势平缓,坡度小于10度,土层厚,抗旱能力较强。
三级 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沿岸低、中山侵蚀河谷以及中部和中东部中的山岩溶峰丛山地和溶蚀洼地,面积约为143.7万亩(其中水稻土57.4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这类土壤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较强,但有一定障碍因素,部分望天水田,无水源保证,灌溉条件差。旱作土地坡度小于25度,土壤肥力中等。
四级 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中山侵蚀山地、沟谷槽地以及西部高原和谷地,面积约为61.5万亩(其中水稻土6.7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7%。这类土壤中有严重的障碍因素,水稻土多为无水源保证的望天田或矿毒田。旱作土坡度在25~35度,肥力低下,产量较低。
五级 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和南部的岩溶丘陵坡地及中山海子地,面积约为698.83万亩(其中旱作19.58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7%。这部分自然土地势较为平缓,土质厚度大于
六级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低中山、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带,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面积607万亩,占总面积的24.08%。这类土的土层厚度大于
七级 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的中山侵蚀地和西北部蜂丛山地,面积为602万亩,占总面积的23.68%。这类土坡度大于35度,基岩裸露小于60%,宜于发展用材林或薪炭林。
八级 主要指农、林、牧难于利用的岩石裸露的荒山及田、地中扣出的石头及道路、河流、塘水面、居民点等,面积约为381.5万亩,占总面积的15.1%。
二、气候资源
从气候类型和气候区划分,黔西南州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的基本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形的复杂,高差的悬殊,构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按照中国国家气象局的气候区指标,州内海拔
从霜期看,境内山峦起伏较大,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无霜期达280~350天。兴义、贞丰、册亨、望谟等县大部分地方在320天以上。
从热量看,可划分为三种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低于
全州最热月是7月,月平均气温为21~26℃,最高达
热量分布的一个特点是,春温大于秋温。春季由于多晴少雨,下垫面温度回升较快,东南部沿江河谷温热地区在2月中、下旬气温可稳定通过
从光照来看,黔西南州为贵州省强辐射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时数除晴隆、贞丰为1200~1300小时外,其余地区大都可达1400~16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34%。全年中以7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月平均可达160小时,元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74小时。
从辐射量看,年平均总辐射量为4200~4640MJ/M2.a,平均为4420MJ/M2.a,在全省属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辐射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以兴义市的4640MJ/M2.a年为最大,贞丰县的4200MJ/M2.a为最小。全年以8月份太阳辐射量最高,平均达5004MJ/M2.a,元月最小,为2081MJ/M2.a。
全州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227~1556毫米左右。雨季开始期一般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平均开始期在5月初。雨季最早开始期可出现在4月上旬,最晚可推迟到6月上旬。雨量区域性分布大致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雨量增多。晴隆、普安、兴义等县(市)在
从历年来看,降水的年际间变化和雨季早迟变化较大,在降水多的年份,雨量一般可达
全州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晴隆、普安、兴仁一带,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以上,二是兴义七舍、捧鮓一带,年降雨量1500~1600毫米;三是望谟北部的打易一带。在这些多雨区之间的广大地区,为相对少雨区。少雨区以北盘江河谷和南盘江河谷最少,一般年降雨量在950~1100毫米之间。
全州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属全省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除册亨、望谟等县平均风速小于
全州局部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倒春寒、冰雹、干旱、暴雨、秋绵雨和霜冻,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影响较大。
三、水资源
黔西南州水资源丰富,河流长度在
南盘江自西向东流经州境南缘,沿州南界流的流程为264公里,州境内流域面积6448平方公里。在州境内的主要支流有小黄泥河、恫利小河、平寨小河、坝万小河、打舍小河、仓更河、达力河、巴结小河、马别河、白水河、八坎河、者告河、板坝河、板其河、乃言河、百口河等。北盘江流经东北缘及东部地区,沿州界流的流程为327公里,流域面积8760.5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州境内)有格所河、石古河、鲁打河、竹塘河、麻布河、鲁迫河、西泌河、麻沙河、那郎河、鲁贡河、清水河、董万河、纳羊河、大田河、外墓河、者楼河、望谟河、坎桥河、打行河等。其中,径流大于或等于
水资源在境内的分布因各地降水、蒸发、植被、地质等情况的差别,径流深也有差异。按流域分区看,以北盘江片区最多,达51.
全州河流水量变化,据各水文站多年实测的资料分析,最大年径流与最小年径流之比,南盘江、北盘江分别是2.7与2.6倍,小河流最大年径流与最小年径流之比,比大河流略大。全州河流年径流变差系数,南盘江、北盘江是0.2左右,马别河是0.25,乌都河是0.33,由西向东递增,从兴义黄泥河的0.3到望谟桑郎河增大为0.45。流域面积大的河流比小河流又略小。年径流多年变化,年丰、年枯出现情况与年降水量相应。据1956~1979年资料,全州平均年径流变差系数在0.35~0.50之间。据珠江流域水文站资料分析,年径流变差系数在州内的分布,从西北普安县至东南的册亨、望谟逐渐变小,最小值0.35,在南盘江下游及红水河的河谷地区,最大值0.50,发生在安龙龙山和兴义七舍高原及普安县莲花山等多雨中心区。
地表水 地表水资源与降水密切相关。据观测资料,以多年平均降水
地下水 全州由于岩溶发育,岩溶地下水分布广泛,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储量约为22.
四、生物资源
黔西南州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水热资源为众多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乔木、灌木等植物共有150科,375属,1000多种。
用材林树种 主要有细叶云南松、杉木、泡桐、梓木、楸木、红椿、喜树、苦楝、酸枣、枫香、光皮桦、栎类等。
经济林树种 主要有油桐、油茶、黄竭毛忍冬、小花清风藤、麻竹、狭叶方竹、乌桕、棕榈、银杏、漆树、木姜子、橄榄、木棉、核桃、板栗、花椒、金银花、麻疯树等。
珍稀树种 主要有杪椤、鹅掌楸、银杏、云南穗花杉、柄翘果、贵州苏铁、大叶木莲、香果树、三尖杉、十齿花、伞花木、厚朴、凹叶厚朴、啄核桃、红椿、任豆、蝴蝶果、红豆树、白梓树、钟萼木、猫儿屎等20余种。这些树种,对基因保存、美化自然环境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花卉观赏树种 针叶树类有云南穗花杉、三尖杉、云南油杉等;阔叶树类有鹅掌楸、银杏、杜鹃、凹叶厚朴、厚朴、大叶木莲、木莲、含笑、八角枫、四照花、山桐子、铁线莲、红豆树、榕、栀子花、木棉、栾树、扶桑、灯台树、羊缔甲、山核桃、麻札木、任豆、猫儿屎、牛矢果、番石榴、檫木、刺楸、无患子、合欢、清香木、冬青等;特种树类有贵州苏铁、鱼尾葵、芭蕉、棕榈等。特别是在龙头大山公龙背海拔
引进树种 主要有法国梧桐、刺槐、马尾松、桉树、银桦、木麻黄、思茅松、秃杉、石栗、黑荆树、柳杉、新疆核桃、对年桐、小米桐、软叶油茶、三叶豆、大果油茶等,有的已广为种植。
全州宜牧草山草坡幅员广阔,面积约602万亩,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连片草场234万亩,90%以上分布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绝对枯草期的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亚热河谷地带的册亨、望谟等县。牧草种类众多,据初步普查有200多个品种,其中:禾本科占70%,豆科占17%,莎草科占10%,还有少量菊科等杂草类。在这些众多的牧草中,白茅、细柄革、甜根茅、芸香草、管金发草、地毯草等数十个品种,质地优良,营养较为丰富。此外,还有八角莲、四块瓦、青藤香、天兰星、十大功劳、天门冬、淫羊霍、贯众、朱砂莲等1000多种防治畜禽疫病的中草药。尤其是从2000年以来,州内大量引进优质牧草,如白叶草、皇竹草、黑麦草、高羊毛、鸡脚草、紫花苜蓿等,进行人工种植,形成了数十个较大规模的草场。宜牧草山、草坡总覆盖度在90%以上。州内山高水长,山泉星罗棋布,小溪大河纵横,加上解放后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山塘及引水沟渠,给牧畜供水创造了良好条件。
各族人民为了繁衍生息,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培育了种类繁多的植物品种。据全州普查结果,粮食作物有39种,共1693个品种,其中:水稻744个,陆稻252个,玉米141个,小麦51个,大麦16个,燕麦1个,红薯21个,大豆91个,蚕豆13个,仙米12个,小米36个,红稗14个,稷子3个,荞子20个,洋芋9个。粮食作物中,不少是具有优良特性的名贵品种,如红冬谷水稻,含蛋白质高达15.99%,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高蛋白品种;旱谷中的黑糯米具有补脑强身的功效,樱桃糯、飞蛾糯等具有糯性强及香味浓烈的优点。这些品种资源除部分是引进和人工选育的以外,多数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
在经济作物方面,甘蔗有14个品种,油莱有20多个品种,花生有7个品种,芝麻有5个品种,向日葵有11个品种,麻类(芋麻、大麻)有14个品种,茶叶有18个品种。此外还有芭蕉芋、苡仁米、生姜、苏子、兰靛等经济作物。
水果品种大宗的有芭蕉、柑桔、梨、苹果、桃、李、柿子等1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兴义、望谟、晴隆、兴仁,其次是安龙、册亨、贞丰、普安。
蔬菜作物主要品种有上百个,除城镇菜农集中种植外,主要是农民套种间作。
五、动物资源
牛 在动资源方面,牲畜以牛为主。黄牛、水牛均有,且以黄牛居多,其中除引进品种、杂交改良品种外,大部分属于本地牛。黄牛大多数属于贵州关岭良种类型,具有耐旱、耐粗饲、山间行走灵活、体小力大等特点,是山区各族人民喜欢饲养的大牲畜。水牛则头颈粗壮,抗湿抗腐能力强,喜水喜凉,惧旱怕热,挽力强,大多分布在水稻产区。近年来,黔西南州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从国内外引进较多优质的品种,主要有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优质肉用黄牛。
马 大部分属于小型地方特异基因马,分驮乘、驮输两种类型,也有少数引进良种和杂交种。马是山区各族人民运输代步的主要工具。本地马体型结实,短小精悍,眼明灵活,四肢有力,蹄圆质硬,一般负重80~100公斤,可日行百里。解放后,虽然州内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机动车辆日益增多,但山区人民对马仍有较大数量的饲养,除满足州内需要外,每年有数千匹销往云南、河南、山东等省。
羊 州内各地宜于牧羊,主要以山羊为主,绵羊也有少量分布。其中无角山羊是州内特有的稀有羊种,抗病能力强,耐粗饲,个体大,易育肥,肉鲜美,膻气少,成年羊体重可达65~70公斤。南江黄羊、云岭黄羊,也是州内具有优势的品种。此外,还从国外引进纯种波尔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大量优质的肉羊种群逐渐形成规模。
猪 猪是千家万户普遍圈养的家畜。本地良种猪主要是西南型“乌金猪”。分布在贞丰北盘江、兴仁大山、晴隆三宝、册亨威旁、望谟麻山、兴义则戎等地。解放后先后引进了内江猪、荣昌猪、约克夏、巴克夏、苏白、长白以及陆川等外地猪种进行杂交,目前全州杂交猪约占80%左右。
鸡 鸡也是广大农户普遍饲养的家禽,以本地鸡为主。一般重4~6斤,肉质细嫩,肉味芳香。其中以矮脚鸡、乌骨鸡为州内特产。矮脚鸡耐粗饲,抗病能力强,产蛋率年均100个左右。乌骨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可以入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大量引进白洛克、九斤黄、芦花、来杭、澳洲黑、科尼斯、星布洛、贵农黄等良种鸡,现在全州饲养的大部分为引进的良种鸡与本地鸡的杂交种,饲养比重占70%左右。
鸭 以兴义“麻鸭”为主。其特点是育肥快,蛋大,肉质鲜嫩。解放以后,由于孵鸭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安龙、兴义、贞丰、兴仁等县市农户孵鸭逐渐增多。鹅则在贞丰县有较广泛的养殖。
鱼 全州可供养鱼的水库、山塘、湖泊、河流等自然水面约14.4万亩,有养鱼条件的稻田约20万亩,特别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成后形成的广阔水面,为渔业水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州内鱼、虾、水獭、蚌之类水产近百种,仅鱼类就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鳝鱼以及珍贵的银鱼、团鱼(甲鱼)、娃娃鱼(大鲵)、毛鱼、猪嘴鱼等近六十种。
此外,野生动物和禽鸟种类也较多。大型兽类10种以上,如豹、獐子、猕猴、穿山甲、旱獭、狐狸等;禽鸟类19种以上,如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四声杜鹃、大杜鹃、雀鹰、珠顶鸠、黑翠、斑啄木鸟等;还有两栖动物3种以上,爬行类动物5种以上。随着州、县、市多个自然保护区的设置,全州生态环境改善,部分地方的动植物群落有恢复性的增长。
六、矿产资源
黔西南州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种较多,且资源组合类型多样化,匹配条件优良,开发潜力巨大,并早已纳入国家“攀西——六盘水矿产开发区”和“红水河水电矿产开发区”范围。目前全州发现的矿藏有40多种,占全省发现矿种的一半;正式提交国家储委批准,已探明储量有开发价值的21种。经初步地质勘探和多年开采,验证全州资源有:煤、铁、铝、铅、锌、汞、锑、金、磷、硫铁矿、萤石、大理石、石灰岩、粘土、石英砂、钼、石膏和白云岩等17种。另有锰铜、含钾岩石、水晶石、硅石、钴等矿点。部分矿种的储量已达到国家小、中型矿藏的工业开采量。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的矿种有:煤、金、锑、钼、萤石、铅、锌、汞、大理石等。其中,黄金、煤炭最具优势。
金矿 黔西南州是继豫、晋、陕三角地带之后,发现黄金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中国第二个“金三角”,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州”。全州各县市都有金矿储藏,目前发现并已探明的特大型矿床1处(烂泥沟)、大型矿床4处(紫木凼、戈塘、老万场、水银洞)、中型矿1处(丫他)、小型矿床4处(板其、百地、大观、豹子洞)及矿点矿化点数十处。黔西南州黄金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保有储量占全省的95%,2005年被国家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金州”称号。已探明地质储量约208吨,工业储量300吨,远景储量在500吨以上,专家估计远景资源量可达800~1000吨。探明的资源储量以贞丰为全州乃至全省之首,其次为兴仁、安龙、册亨和普安、晴隆。
黔西南州的金矿,可以分为“卡林型”和“红土型”两大类型,以卡林型为主。“卡林型”金矿,根据含矿岩石和产出特征,分为3个亚类。第一亚类为以陆源硅质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分布于本州东南部的右江造山带,包括兴义市南部、贞丰县南部、册亨县大部和望谟县。赋矿地层为早~中三叠世斜坡至盆地相的陆源硅质细碎屑岩。贞丰烂泥沟金矿、册亨板其金矿和丫他金矿、望谟大观金矿等属于该亚类。第二亚类为以不纯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分布于扬子陆块内,主要分布于安龙县、贞丰县北部、兴仁县及兴义市。赋矿岩石主要为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台地相的不纯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安龙戈塘金矿、贞丰水银洞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等属于此亚类。第三亚类为以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产于扬子陆块内,主要分布于普安南部、晴隆南部、兴仁西部及兴义北部等地。赋矿岩石主要为上二叠统底部峨眉山玄武岩组或龙潭组底部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含凝灰岩次生石英岩等。普安泥堡金矿等属此亚类。
“红土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晴隆、普安、安龙等地,是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金矿,根据其堆积方式,可分为喀斯特崩塌堆积型、原地或准原地残积型2个亚类。以晴隆老万场金矿为喀斯特崩塌堆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以安龙豹子洞金矿为原地或准原地残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煤矿 黔西南州位于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滇黔基地的东南部,含煤总面积为4352平方公里,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普安、兴仁、晴隆、安龙、贞丰、兴义6县(市),另在望谟县的大观、乐旺一带也有少量分布。含煤构造单元15个,主要有泥堡背斜、青山向斜、老鬼山背斜、碧痕营背斜、晴隆向斜、滥木厂背斜、龙头山向斜、包谷地背斜、大坝背斜、纳省背斜、雄武背斜等。其中,无烟煤13个,烟煤2个。
据统计,目前已探明的煤矿资源储量为3.49亿吨,预测
锑矿 锑矿是黔西南州久负盛名的特色矿产之一,矿中伴生有硒、砷及金等。主要产于晴隆县南部大厂锑矿田内,另在兴仁县的狗长箐,册亨县的板其、百地,安龙县的戈塘,贞丰县的小屯、烂泥沟等有少量产出。除在大厂锑矿田内成独立的矿床(点)产出并有探明的储量外,其他地方的锑矿主要为伴生组分共生于金矿床中,不独立构成矿床或矿点,亦无探明的储量。大厂锑矿田位于晴隆县南部呈北东向的碧痕营背斜两翼,有锑矿床1处、锑矿点8处。据统计,全州共探明锑矿资源金属量26.43万吨,保有锑矿资源金属量8.95万吨。
汞(铊)矿 汞矿主要产于兴仁县北东部灰家堡背斜,另在贞丰县烂泥沟、册亨县丫他等金矿床中有汞矿伴生产出。目前共探明及保有汞金属量3702吨(矿石量918.8万吨)。汞矿探明储量的有大型及中型汞矿床各1处,即兴仁县滥木厂大型汞矿床、兴仁县大坝田中型汞矿床,均分布于灰家堡背斜。其中滥木厂大型汞矿床探明汞金属储量3140吨,大坝田中型汞矿床探明汞金属量562吨。两矿床有铊矿伴生产出,品位达到工业要求。
铅锌矿 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普安、晴隆两县的北部地带,二者共生产出。探明储量的有普安县绿卯坪中型铅锌矿床和晴隆县丁头山中型铅锌矿床2处。其中,绿卯坪中型铅锌矿床探明累计A+B+C+D级铅储量40115吨,锌62232吨;丁头山中型铅锌矿床累计探明A+B+C+D级铅储量50052吨,锌72972吨。全州共探明储量铅90167吨,锌135204吨。另在普安双峰山、靛水河、红岩、花贡等地经详查探明部分铅锌资源量。全州共探明铅矿金属量17.2万吨,锌矿金属量36.1万吨。全州保有铅矿资源金属量0.88万吨,锌矿资源金属量2.93万吨。
铁矿 矿种主要有铁矿、褐铁矿和原生菱铁矿。铁矿共有矿床点31个,部分矿点已探明地质储量。全州共发现和评价矿床(点)8处,分别是:兴义市达居铁矿、雄武铁矿,兴仁县鲍家屯铁矿,普安县小山坡铁矿、红岩铁矿、青山铁矿,晴隆县棒壁铁矿,贞丰县玩龙坡铁矿。主要是褐铁矿及赤铁矿矿点,少数达小型矿床规模。全州共保有铁矿资源矿石量478.1万吨。
镁矿 州内发现和评价镁矿点2处,分别为贞丰县龙场镁矿和安龙县大坪镁矿。保有镁矿资源矿石量183.5万吨。本州镁矿赋矿岩石为三叠系白云岩,赋矿岩石分布广泛,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钼矿 钼矿为全省之冠,有矿床矿点4个,主要分布在兴义市。金属钼储量约3283吨,金属铀储量约158.3吨,已达国家小型矿标准。州内钼矿勘查程度较低,兴义市大际山钼矿点,资源量钼金属量5032吨,保有钼矿资源矿石量174.9万吨。
硒矿 州内发现硒矿点一处,硒矿主要产于晴隆县晴隆锑矿西舍矿段,硒为伴生组分与锑矿伴生产出。保有硒矿资源矿石量2万吨。
重晶石 主要矿点分布于贞丰与兴仁两县交界的回龙一带,另在一些铅锌矿床及锑矿床中有少量共(伴)生产出。
水泥灰岩及水泥配料用砂岩、粘土 黔西南州水泥灰岩及水泥配料用砂岩、粘土矿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巨大。州内勘查评价的水泥灰岩矿区共7处,分别是兴义市顶效丫雀矿区、扁坡矿区,兴义市洗布河矿区、大桥河矿区,安龙县龙广矿区、峰岩矿区、鲁沟矿区等。探明资源/储量1.285亿吨(矿石量),保有资源/储量1.284亿吨(矿石量);水泥配料用砂岩矿区2处,分别为兴义市锅底河矿区和安龙县永和矿区。探明及保有资源/储量428万吨(矿石量);水泥配料用粘土矿区共7处,分别为兴义市龙井矿区、纳峰堡矿区、砖厂矿区,兴仁县大桥河林场矿区、黄土坡矿区,安龙县新桥矿区、永和矿区。保有水泥配料用粘土矿石量688万吨。
萤石矿 萤石矿有矿床矿点7处,分布于晴隆、兴仁、贞丰、兴义等县市。主要产于晴隆县大厂锑矿田内,另在晴隆县北部花贡一带及望谟县打岩一带有少量分布。晴隆县大厂锑矿田中的萤石矿,含矿岩岩石为上二叠统底部大厂层硅质岩,与锑矿共生产出。晴隆县花贡和望谟县打岩一带的萤石矿主要呈脉状及透镜状产于断裂破碎带内,属低温热液型。州内勘查评价的萤石矿床(点)有4处,均分布于晴隆县境内,分别是碧康萤石矿、晴隆锑矿沙家坪矿区、晴隆锑矿后坡北部矿区,晴隆县晴隆锑矿后坡南部矿区。后坡、碧康两矿点分别达到中、小型工业矿床规模。经浮选试验,精矿品位氟化钙含量可达96%,回收率可达91%~95%。
大理石 大理石矿点有10余处,主要分布于晴隆、普安两县。地质储量达
其他矿产资源 陶土矿主要分布于贞丰县窑上、兴义市的白碗窑及晴隆县等地,开采制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铝土矿主要分布于贞丰县沙坪。其地质储量达1200万吨。矿石品位含三氧化二铝38.75~51.18%,硅铝比为2.12~8.58,铝镁比为2.26,基本符合电解铝工业所需原料的要求。硫铁矿有矿床矿点5处,分布于安龙、兴仁、晴隆等县。其中安龙县的戈塘、大坝和晴隆县的大厂3个矿点地质储量1332.3万吨,工业储量937.1万吨,表处储量395.2万吨。品位平均为8~40.89%。戈塘、大厂两矿点已达国家小型工业硫铁矿开采要求。砷矿有矿床矿点9处,主要分布在册亨、兴义、贞丰、望谟和普安等县(市)。仅册亨丫他矿点经估算有地质储量669.21吨,含砷品位平均为0.67~6.91%。矿石产出一般呈雄黄矿,少量为雌黄矿。锰矿点2个,主要分布在贞丰县红岩、安龙县大坡等地。钻矿点2个,主要分布于兴义赵家湾、车湾等地。铜矿点5个,主要分布于晴隆、普安、兴义、望谟等县。水晶矿点11个,主要分布在贞丰、安龙、册亨、望谟等县。石膏矿主要分布在普安县青山。磷矿主要分布在普安县莲花山。含钾岩石矿点2个,主要分布在安龙县普坪、九头坡。
(陈嘉珉,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