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清单
一个叫约翰•戈达德的外国人15岁时,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称之为“生命清单”,给自己明确了所要攻克的127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等。44年后,他通过顽强的努力,实现了106个目标。
生命清单,其实就是人生计划,它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必须付诸努力的目标组合而成。它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精心布局,亦可以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命题,最大程度地丰富生命。
作为个体生命自我觉醒意识的体现,“生命清单”是一种有序的、遵循一定步骤的有益人生策划。当然,由于主观意识的差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洞察预见自身的潜能和实际,来制订整个一生的计划,但针对人生某些时段的某些事,我们完全可以也有必要,仔细地安排做事的程序和要点,作为行动的依据和指南。而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缺,惟独缺了这么一份相对稳定的“生命清单”,因而他们的生活随意性很大,随波逐流,摇摆不定,什么“吃香”干什么,哪里“热门”就往哪里钻。究其原因,是他们认为人生只是一顿快餐,可以简单地临时调剂和搭配,似乎照样具有营养价值,我们姑且称之为“快餐式的人生观”。此种人生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咀嚼。
而真正的人生毕竟不是“快餐”,而是一种兼具营养和艺术价值的筵宴。它需要一张清清楚楚的“菜谱”,以使各种物料得到最佳的搭配,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从容容地烹制人生的美味佳肴。生命清单,不光是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们树立了一种精神理想和追求。
策划人生的法则
1,成功的目标。强烈的成功动机主要靠内部激发。没有激情成不了大事,这里的激情,就是指对成功的渴望,从内心里激发出来的对成功的追求。当你把目标与自己一生的使命相联系时,你会发现人生的每一天都有它确定的意义。所以,明确自己人生的大目标,对把握好目标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遗憾的是,有相当多的人是随波逐流地生活着,他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目标,要么认为时间还长着呢,要么认为“一切自由天安排”。这些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设想的人,是很难激发起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动机与激情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是内部激发成功动机的最直接的方式。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激发自己的成功动机,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这种动机越早激发越好。因为它将引导自己的行为。
2,认真策划人生每一步。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千真万确。对自己做的或将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准备,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实际上,学会制订每一阶段的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也是一个对运筹能力的锻炼过程。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工作计划,要综合考虑自己各科的发展水平,充分把握并有效利用自己的作息规律,还有对学习,工作的合理搭配等等。可以说,一份好的学习工作计划,就是一个小而全的系统工程。它能整合各种学习工作以达到最优,从而大大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如果你每天每周的计划都能完成得很好的话,那么你所盼望的成功,实际上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有计划地学习工作,最关键的因素是按计划实施的决心和毅力,它是对个人自觉性和自制力的最大挑战,只有那些经受了这一挑战的人,才有机会获得成功丰厚的馈赠。
制订每一阶段的计划务必做到具体而明确。有一个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有意将我长跑路线上的几个地点记得烂熟,所以,每当我跑完一个里程时,我就心里想着下一个里程的名字,这样,一段很长的路线就被我在心里分割成好几段小的里程,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全力跑完这些短的里程。”日本人也主张每天努力改善一点点,他们认为,即使提高的步子不能使你闻名世界,但却一定有助于做出更好的成绩和获得成就感。每天进步一点点,其实最适合于完成我们的目标。
3,理解竞争的意义。现在已很难找到没有竞争的领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竞争,大到整个社会,小至一个小组。竞争,像一根无形的警示牌,在不时地督促我们,使我们不致松懈。中国进入WTO后,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在暗暗较劲,展开着看不见的你追我赶,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每个人策划人生时,应找准自己的生活坐标,这样生活才有意义。如果“执迷不悟”,只会给自己的人生平添许多烦恼。明日企业的总经理王克博览群书,嗜书如命,从政经史哲到休闲杂谈,从国外理论专著到中国古籍辞考无不涉猎。他说“人要读三种书,读政治书,以养大气;读业务书,以养才气,读闲书,以陶冶情操”。
策划自己的人生,正确地对待自己,成功地发现自我,客观地分析自我,圆满地超越自我。有位教育家认为:“自我教育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的现代化的最根本的能力。“因此,只有具备较强自觉性,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智慧和灵感,不断创造出自我新的劳动价值。
享受快乐人生
策划人生成功的秘诀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成功快乐的人生,必须在过程中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并且经常达到这些目标,这需要首先定出正确的目标,然后做有效的行为。因此.人生享受到成功快乐的步骤可以归纳为3点:
1,确定想要的是什么?一个人的成功只可以用自己的标准去量度。用别人定的标准,会感到迷悯、辛苦,而且身心憔悴,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与人比赛,每个父母都灌输类似的价值观给下一代。一般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读书的阶段,然后步入社会,找份工作,有所表现,冀望升级、收入丰厚和出人头地。表现出的是勇往直前,但是如果内心未曾培育出足够的自我价值做出足够的支持,则表面一如常人,而内心之疲乏、恐惧与彷徨,无法驱使他做到口中所说的目标,其痛苦难以言表。意识层次追求的目标,往往与潜意识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若此,这个人不会全力以赴地实现目标,而只会有敷衍式的行为;同时,心中老是不能安定,会有很多逃避式的行为。因此,一个良好和有效的目标,必须是意识和潜意识都同时支持的。
2,清楚知道现在的行为模式能否得到它。班尼士说:管理者把事情做对,领导者做对事情。做对的事情确实很重要。勤奋、努力、尽力,在我们的文化中都是美德,在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灌输一个概念给他们:工作中,甚至人生里面,我们必须下断地勤奋、努力和尽力,这个心态没有什么不对, 只要我们同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做法”至少是同样重要的。知道做法是否对确很容易:有没有效果? 是否每天都更接近想得到的东西? 是否每天都多—分成功快乐?所有做法都只可以由有没有效果来决定其正确性。如果只是勤奋、努力和尽力而不顾效果,我们付出的精神时间和其他的资源只会白白地浪费了。这正是今天社会很多人的 写照:每天的工作都重复着同样的行为,让人感到十分疲倦。但越来越不满意所得到的,感到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每天可以感受的成功快乐越来越少,所有的飞机、船、汽车,甚至太空船,在前进时都在不断地修正其方向以确保能达到目标。人生也是—样,要达到目标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正在做的行为能否使我们得到心中想要的东西。
3.找出更有效的行为模式去增加效果。小时候我们学习知识,踏上工作岗位我们补充技能,以后在工作中我们创新思维来取得成绩,但最终是要转变观念,适者生存。不少人坚持某个做法,虽然这—做法已经无法达到目标,而他们的解释不外平两个:“未曾到终点,怎样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效果,”这说法之中的终点二字,我担心的是人生指终结,果真如此,则这些人注定一生失败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有效果可见,更应该每天都感受到多一分的成功快乐。“我知道这样做没有效果,但我没有更好的做法。”这“更好”二字显示出说话的人如何在欺骗自己:没有效果的方法竟是 “好”的标准。怪不得他们不愿改变了。这些人已经深陷于“勤奋、尽力”的谬误意义之中:必须做些什么,虽然那已经证明是无效的。其实无效的做法,比不做还不如。不做起码可以省下精力、时间、资源。更可以好好地思考、研究和学习,以找出新的突破。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无效的方法多一份机会。也许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去学习“跳出固有的思想框框”。
人生需要策划,人生在于策划。有了科学的策划,人生就有强大的动力,就会产生坚韧不拔的意志。人生策划是建立在自知、自查的基础上的。了解自己,了解环境,这是成功的法则。在知己知彼以后,需要对自己合理定位。人不是神,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对自己期望过低、过高都不利于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对人生的设计不能强求一致。人生策划,根本在于为自己的发展描绘一个整体的结构。规划好自己,才可能把握住未来。让智慧的理想变成现实。精心谋划最适合您个人的美好人生蓝图、瑰丽人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