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


梦回唐朝--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时间在黄金时代之内。」(柏杨.《中国人史纲》)。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算唐诗

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首都长安小雁塔近景唐朝的传奇小说继承六朝笔记小说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从唐传奇起,小说真正开始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并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唐朝的传奇代表作有:《枕中记》《莺莺传》和《李娃传》等,这些作品为后世宋朝的话本和明清小说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度 

 唐朝的科举和教育制度影响中国达1300年之久。 除各地有州学和县学等学府外,首都长安有三间最高学府为尚书省礼部的"国子监",门下省的「弘文馆」皇太子的「崇文馆」,唐初时国子监的学生已达三千余人,太宗李世民大帝也常常去国子监视察,学生更来自「东方的高句丽王国,新罗王国,百济王国,渤海王国,日本帝国;西方高昌王国,后来还有吐蕃王国,南方的南诏王国」成为世界上最可观的高等学府。 学校教育的发达,促使科举制度的发达,唐王朝通过考试制度,向平民阶层选拔人才,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分等第一律委派官职,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为「科举」,科举在中国成为儒家学派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考得第一的「状元」第二的「榜眼」第三的「探花」成为人生的最高峰,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们鱼贯而入试时,兴奋地说:「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702年武则天又首创武举,为选举武官。在此之前统治者的门是关闭的,通过科举这道窄门,有才华的人可以进入政府。在统治者的方面,可以广纳贤能,并限制百姓的思想,有利社会的稳定。「科举制度」为中华帝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是这一种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只要中国孤立再东亚,他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军事方面

在继北魏破柔然之战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经济方面

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科技
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经济
货币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唐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文化艺术和宗教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现在的印度)取经657部,唐朝特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迎来空前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法,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唐初,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达到顶峰。由于帝国疆土的扩张,陆上海上贸易线的开放,至使外国的宗教能大批涌入中国,尤其是佛教,但在此佛教却完全中国化了,各种宗派逐渐形成。其中著名的「禅宗」,是唐后唯一继续朝气蓬勃,富有理智的教派。 

外交
唐朝政府对外推行的是比较友好的外交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唐朝的政治制度

经过不断的改革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严密的职官制度。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仍为三省六部制。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吏,户,兵,刑,礼,工」六部。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边地区设置十个节度经略使,统领重兵,为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官吏制度
1. 中央官制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台:御史台(监察);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荣誉职务)。

1. 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
里: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长;
邻:邻长。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疆域和政区 

 唐朝最明显的特点是帝国扩张。 通过一系列大的战役,它的疆域甚至超过汉朝。 唐朝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朝鲜的平壤,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叫(都护府)。当时世界上,只有中东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国能与之匹敌。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国人公认的好皇帝,他励精图治,广纳善言,任用贤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称为「天可汗」。被中国人真心称颂,不单是由于他创立的伟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纪录在《贞观政要》里,为后世帝王的模 范。
    大唐盛时疆域图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主要为陇右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所部)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回纥则入据河套草原,使得唐政府能控制之疆域大减,黄河以西甘、凉皆不可得,终唐之世对于敦煌以西之控制亦完全丧失。在东北由于新罗的崛起,安东都护府早已撤回辽河以西,同时契丹、奚等部族成为大患。西南方面吐蕃和南诏亦在中唐之后令唐政府蒙受重大损失。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