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融资融券的影响


2008年5月12日

 


  



  
  6月1日将要实施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融资融券业务被正式列入券商业务中,并做了明确规定。据了解,这是证监会于2006年8月1日起施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以来,融资融券制度发展里程碑上的又一大突破。
  据了解,《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条例中,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定义、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证券公司如何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等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近日,更有媒体传出已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及中投证券等三家券商有幸首批试点。
  
  券商现利好
  
  4月24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后,券商股凸现利好。根据大智慧盘面,本轮上涨始于4月20日,无疑这得益于大小非解禁新规限制,以及印花税的下调。但是,券商股能够持续上扬不得不归功于融资融券业务被列入券商业务的新利好消息。“融资融券业务为券商引进了做空的概念,为券商自营业务提供了看空个股的机会。面对价值高估的股票,只能看多不能看空一直是困扰券商自营业务的难题。”雪鑫理财团队首席分析师雪鑫说。
  “融资融券利好券商,券商能从中收取6%的利润。混业经营券商从单一的经纪业务到中间业务利润增长点不断加强。”国内知名外汇专家瑞盛利财富投资总监雪鑫说。
  据了解,中信证券自4月24日的35.34的开盘价,上涨到5月6日最高43元/股。海通证券动作幅度更是令人惊叹,4月22日开盘价为32.74元/股,5月6日收盘于当日最高价57.19元/股。
  但是,融资融券是把双刃剑,融资是向券商借入资金在市场上做多;而融券则是向券商借入股票在卖出后,最后在低位买入归还获利,是做空。其目的本是价格发现,防止市场暴涨暴跌。“融资券的风险在于市场的风险,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同样具有强大的风险,所以,融资融券业务会加大券商的风险,一旦发行失误则存在破产风险。它给券商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雪鑫说。
  
  融资方式多
  
  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给券商的混业经营带来了新的亮点的同时,也为诸多资金需求者带来了融资的新方式。“这个制度在国外早已实行,是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一直是缺胳膊短腿。融资融券业务为IPO认购提供融资,使得IPO认购更踊跃,特别是老百姓认为IPO盈利不是太多时,这种融资方式还是很有用处的。”
  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郑磊说,“以前只要买原始股就会狠捞一笔,以后股市越来越不是这样的状况了。这时候认购的热情会降低,大家把钱用来投资更容易赚钱的事去了,一级市场就不活跃了,资本市场重要的是要活跃,一级市场不活跃,二级市场再不活跃的话,股票市场不就又被边缘化了吗?所以,市场需求更完善的制度以及更丰富的产品。”
  “主要的影响还是能够推出更多的IPO了,没有一级市场的活跃,IPO就做不起来,还要担心冲击了二级市场的热情。长期来看,只要把二级市场做大,才能应对这么大量游资的冲击。”
郑磊分析。
  此外,雪鑫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融资融券投资的细则目前还没有出来,但是很有可能设置门槛限制。比如可能资金的限制最低多少资金的购买。“对投资者而言主要是市场风险加大,类似于CD方向不能看反,否则亏损很大。”雪鑫说。“投资者应注意风险,二级市场的波动幅度会更大,价值投资应该成为稳健投资的准则。建议散户应委托专业人士来投资股市,股市发展的趋势是让非专业人士越来越难把握,这在国外成熟股市已经是这样了,中国也在向这个方向快速转变。”郑磊说。

■CUBN记者 徐建凤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