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的主要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今年初,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张今声教授与笔者共同主编的《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一书。本书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对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探索。本书研究了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探讨了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本书主要观点如下:

    1.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发展观的质的飞跃和根本性变革。

    2.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人;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及其需要。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而发展也要依靠人民。

3.从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分析,从中国现实出发,以人为本的发展必须逐步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个层次目标——走出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关注民生,解决目前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贫困人口面临的实际困难,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第二个层次目标——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出了饮食、衣着、居住、教育、健康、安全、家庭生活、闲暇时间、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及评价标准;第三个层次目标,也是最高层次的目标——社会全体公民自由而全面发展。探讨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涵、要求及实现途径。

4.从人是社会经济活动承担者分析,主要讨论如下问题:(1)人是最主要的资源。研究了人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和第一资源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思路;(2)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具体探讨了激发人的潜能和聪明才智的有效途径,探讨了促进人的才能充分发挥的制度、机制和环境;(3)发展人的作用的最高层次——激发人的创造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探讨了急剧变革时代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培育当今时代最稀缺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如何塑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条件、机制和环境。

    5.推进以人为本的改革,为激发人的活力、创造力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改革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但就其实质来说,归根结底是解放人,把企业搞活、把整个经济搞活,都必须首先激发人的活力。改革的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改革必须讲求实效,必须使人民得到实惠,共享改革成果;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力和经济承受力;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塑造以人为本的政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政府,即服务型政府,既涉及到政府观念的根本转变,也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管理必须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个环节。同时,应建立强有力的人民群众监督体系,建立新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7.树立大系统观念,建立促进人口、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从大系统、巨系统的高度揭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诸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诸多内在联系,提出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经济发展对策和社会发展对策,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诸子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