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的反省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31.021°N,103.367°E)发生里氏7.9级地震,波及成都、绵阳、重庆和北京(根据美国地质勘测局数据)。根据官方消息估计,至今死亡人数过万。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里氏7.8级)以来,中国最严重的灾害,其损失甚至远超过SARS。在想尽办法抢救灾民的同时,我们无法回避对这一重大事故的反省。

政府:自爆发SARS以来,近五年过去了,那么可曾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公共危机处理机制?这包括:第一时间公开信息,了解当地情况,派遣救助人员,开通救援通道,安抚处于潜在危险地区的人口,向民众普及关于地震的常识,等等。还有,除了这么大的灾害,奥运火炬能不能暂时停止传送?行动起来,赶快救灾,就是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最好方式。

地震局系统:在地震爆发前后,除了利用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信息,地震局系统应该可以做到哪些?实际做了哪些?“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预测了没有?它们的成果可曾为地震防范和救援工作提供过任何实际的帮助?

媒体:除了政府限制,媒体可以向群众提供什么?是谁最先发布当晚“北京22时至24时有2-6级地震”的消息?类似消息的发布渠道和程序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爆发地震、防范地震和救灾中学习什么?

军队:军费的增加远甚于教育和科研。在地震救灾中,能不能和美国一样迅速动员起来?当天气恶劣、道路难走时,这也是对军队战斗力的一种检验。

企业:一次灾害会让很多人破产。企业也是社会公民,你们尽到公民的责任了吗?保险公司是否尽快提供了理赔措施?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你们也要住房子,你们建的房子符合抗地震要求吗?医院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服务吗?

个人: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在任何一天离去时,都不会感到懊悔。然而这样的人生是绝望的人生,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给未来赋予权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为过去的懊悔和罪责进行忏悔并弥补过错,尽可能不浪费现在的每一天,尽可能为未来的每一天增加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