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圣火传递与抗震救灾相悖吗?


      进入五月以来,北京奥运火炬进入境内,目前已经完成了在江西井冈山的传递。按计划,这一活动还将在国内27个省区市继续举行。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这场“传递里程最远、传递范围最广、传递时间最长、传递海拔最高、火炬手最多、现场观众最多”的活动,已总体上实现了传播奥运理念,让世界人民分享北京奥运快乐的目的。在国内突然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有媒体发表文章认为,暂停奥运火炬传递是适宜的、明智的,也一定可以获得国际奥委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此举将有助于在国际社会进一步树立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形象。

作者认为,在地震发生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已增加了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为灾区募捐等内容,这些改进是令人欣慰的,说明北京奥组委尽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在当前救灾急如火、救死扶伤重如山的形势下,继续大规模地举行火炬传递,必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牵扯数以亿计的国民的精力,这显然与全国人民集中精力救灾的紧迫需要不适应,与痛失同胞的深切悲痛不协调。所以,应该尽可能压缩包括奥运火炬传递在内的“非生产性活动”,尽最大可能,将节省下的资金、物资转而投入更需要发挥效益的救灾大行动中去。调整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不会影响奥运会赛事的举办,反而可以把奥运赛事其他各项筹备工作做得更充分、更细致一些。没有必要用坚持火炬传递来表达“不被困难压倒”的意志。待到抗震救灾取得决定性进展后,再恢复必要的火炬传递活动,直接将火炬送达重建中的震区,从那里直接回到北京,更能反映出有关部门识大体、顾大局,也更能反映奥运火炬传递的实质意义。

对这种观点我是不认同的。首先,北京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事,保证圣火传递及整个奥运会的圆满举行是北京奥组委、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国际奥委会、国际社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郑重承诺。如今,我们中国的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举全国之力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之中去,的确是我们目前的中心任务。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可以改变初衷,中止奥运圣火的传递活动了,这是对国际奥林匹克的不负责任,有失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风范。在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的平衡中,我们应该理性作出合理的抉择。更何况,成功地举办一届最好的奥运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国家利益体现啊。

其次,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同以往,我们是个崛起的泱泱大国。此次的地震灾情的确非常严重,损失特别巨大,但我们的国力完全可以承受,我们的政府完全有力量在抗震救灾的同时,保证国家机器、国民生活、正常的工作秩序得以良性运行,北京奥运会的如期举行也绝对不会发生任何问题的。有一句我非常认同的响亮口号说的很好:“当前全国人民对抗震救灾工作最大的支持,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样,保证我们的北京奥运会如期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也同样是对抗震救灾工作最有利的支持。因为,大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使我们的国家机器不断产生足够的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开好北京奥运会,包括圆满完成北京奥运的圣火传递活动,也会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激励,并在全世界人民及国际社会面前,更好地诠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有力量的东方大国的完美形象。这一切,都是对我们将长期进行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起到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作用嘛。

必须强调,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32年前那个脆弱、极端、封闭的中国了,我们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国力有了极大的增强,我们的国家更加开放,我们的政府和人民更加成熟。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即便是在局部情况万分危急的关头,也要理性地从容面对。因为我们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是地球的一员,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更要履行好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任何只顾眼前忽略长远、只顾自己国家的利益不顾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只从局部考虑忘记全局的想法,都是当前非常需要理性克服的。难道在当前的紧急情况下,各地政府都放下手中的事情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就是理想的状况吗?亿万民众天天喊口号支援灾区、天天进行募捐就是我们抗震救灾工作所最需要的状态吗?当然不是,那样以来可能就真的成为全国的灾难了呀。

从战略的高度上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及进行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对于当前举国进行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不冲突。只要进行一些微调,将圣火传递、振兴民族精神与抗震救灾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好地动员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神圣责任,同时也能够使一个坚强的中国形象更好赢得全世界及国际社会更加广泛的了解和尊敬,从而使中国的明天能够得到全世界更加广泛的接受和赞许,我们的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的工作都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及最圆满的结局。总之,今天的中国,尽管遭遇到了非常严重的大地震灾害,但我们已经强大到了这样的程度:既能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又可保证北京奥运的每个环节都能尽善尽美地呈现给国际社会和全世界人民,因此我们不必惊慌,要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要充满自信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