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败招,重伤“特星”!
前段时间,本人的文章《双星内乱四大启示》发表后,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被全国近千家媒体转载、讨论,成为近期的热点文章。最近,应国内几大媒体的邀请,再次对双星事件从营销和管理的角度,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以飨读者。
前言: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社会的自然规律。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基于双方自愿和双赢基础上的,如果理念和条件的变换,使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分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根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渠道商和品牌商,天生就是一对冤家对头,既合作又博弈,象握在一起的两只大手,既友好又角力,时刻经历着控制与反控制过程。比如,厦门手机渠道商封杀品牌商“诺基亚”事件,海信、创维、长虹、康佳、TCL等国内彩电品牌封杀渠道商“国美”事件,以及很多原来伊利的经销商,现在改卖蒙牛了。这种分分合合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在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博弈过程中,谁赢谁输,要看双方综合实力的对比,以及高层领导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在双星事件中,特星高层显然对危机估计不足,同时在处理危机事件方面显得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每次出招,都显得非常仓促、底气不足,以至于错招频出、危机不断。
失误一:对危机估计不足,没有系统的应对措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千古名言。按道理说,汪海的名人实业对渠道商的改制和控股的方案,肯定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象“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的老总级人物,肯定应该有所觉察。对于改制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导向应该基本清楚,既然如此,对于是否同意改制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合作与决裂的结果,应该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但从后来特星一系列的行动上看,显然对危机和后果估计不足,没有一套系统的应对措施,对于双星收权、断货的杀招,显得无所适从、非常慌乱,虽然拼命抵挡,但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零星还击,根本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组合拳来应对双星的步步紧逼,以至于后来的错招不断,危机不断。
失误二:仓促推出“特星”,断绝合作后路!
在“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与汪海的谈判基本失败后,高调推出了“特星”。据济南双星老总韩俊芝的解释,特星就是“特殊之星,特价之星”。应该说,特星的设计还是可以的,但这时高调推出是不合时宜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1、危害一:虽然特星老总一再强调,特星的推出是无奈之举、被迫之计,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推出一个新的品牌,人们不由怀疑“特星”老总:是不是心存二志、早有预谋?
2、危害二:特星的推出,彻底关闭了谈判的大门,同时也彻底断绝了继续经营双星的希望。因为青岛市政府和双星集团,不会让自立门户的企业继续经营自己的双星产品,况且,刘总的特星与汪海的名人交恶甚重、很难调和,谁会接这个出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
3、危害三:推出特星,也基本断绝了与大的品牌商的合作。如果不这么早地推出特星,还可以与大的品牌商谈判合作,毕竟3000多家的连锁、加盟店的资源还是非常诱人的。比如:李宁、安踏、康威、锐步、匹克等,如果能够与他们合作,这对于急于扩张的同类企业是非常有利的,对双方都是个很好的机会。特星的推出,基本关闭了合作的可能,因为这些企业怀疑:特星有了自己的孩子,对领养的孩子能真心疼爱吗?
4、危害四:特星既不能继续经营双星,也不能经营其他有影响力的品牌,光靠经营新推出的特星,连锁加盟店的利润无法得到保障,很多加盟店会改弦易帜、投靠别人。不要忘了:惟利是图、赚钱盈利是商业的天性。在商业王国里,关系、人情、联盟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这就是商业规律,不服不行!
失误三:“上书”、“爆料”,容易让别人反感!
对于双星名人的逼宫,特星上书应该没有什么错误,但上书青岛市委书记、青岛国资委就是一种失策和失误了。双星毕竟只是一个企业, “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不过是双星的代理商,品牌商和代理商产生纠纷很正常,这应该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市委书记会插手处理吗?
特星显然对上书抱有太多的幻想,多次上书、多方上书,但结果呢?即使青岛市政府过问此事,也会权衡利弊:一边是创立双星的功勋级人物、青岛的一面旗帜,一边是名不见经传的代理商,青岛市政府如何选择,是十分清楚的事情。
如果说上书是一种失策的话,那么,一些特星人员面对媒体的所谓爆料,就是一种失态了。如果说,前期对双星逼迫特星改制,还有很多人对特星表示同情的话,后来特星的这些做法,无疑招致很多人的反感,有一种“不给糖吃,就告状”的坏孩子的印象。
失误四:过于高调,对手提防,难获支持!
据说蜥蜴是恐龙的同类,恐龙灭亡了,蜥蜴却存活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恐龙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保护自己。蜥蜴小巧灵活,却便于隐藏自己,从而得以生存。当年,韩信能忍跨下之辱,才成为了英勇善战的一代名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神话!
示弱,是为了更强!低头,是为了高傲地抬头!学会示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是一个强者的修养。
在特星品牌推出后,特星公司又是赞助全运会,赞助四川足球,都十分高调,摆出一副势与双星一比高低的架势。
特星老总韩俊芝在接受采访时,高调誓言:不但要把双星的经销商夺回来,还要做到全国去,超过双星!而特星董事长刘总也说出了让行业震惊的狠话:五年,要把特星做到100亿!
要知道,著名品牌耐克每年在中国销售额约50亿元,居同类产品前列。而国产的强势品牌,如李宁、安踏,其销售额目前也只在30亿元左右。
这些豪言壮语和毫不示弱的表现,对于营销和品牌建设有利吗?没有,肯定没有任何好处和意义,相反还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1、 特星的高调,很多人会认为,特星在向老东家双星叫板和示威,不能博得消费者的同情和支持,不能被消费者认可和支持的品牌是非常困难的。
2、 特星的高调,会招致老东家双星的围追堵截,以双星的实力与特星PK一把,优劣、胜负是不言自明的。
3、 特星的高调,还会招致竞争者的觊觎。要完成100亿销售额的目标,就只有从别人碗里抢饭吃,占领别人的地盘。竞争者就会十分警觉,时时提防,处处堵截,消耗你,拖垮你。
作者简介
王祥西:工商硕士,实战营销专家,博弈智点策划机构总经理、领先半步智业公司顾问,“快速营销”第一人,“点爆破”、“势力营销”理论创始人。曾服务于:南极人、雪龙人、波司登、诺兰、可利尔家纺、企鹅、红豆、金马服饰、威登、HK火狐狸、第五大道、贵人服饰、石狮美利达、首富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老中医集团、脑白金、三元生物、隆力奇集团、凤祥集团、先达药业、丝宝集团、青岛国风药业、鲁抗集团等。
电话:0531- 82525602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