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等企业震灾捐款少的合理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汶川地震发生后, 国内外很多企业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捐物. 平心而乱, 捐款体现的是爱心, 在于自愿, 无所谓多少,不应该被批评. 但还是有一些类别企业的捐助行为导致了公众批评, 最为人垢病的就是这些年大吸血, 这次地震却出血很少的房地产类企业.  尽管地产企业的代表人物王石发文辩解,但仍旧无法平息招致的批评

如果一个地产企业捐款少, 那是这个企业的个体行为.但如果是一类企业捐款少, 就值得分析了.企业是商业性质的单位, 需要平衡投入与产出, 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从这个角度,捐款与经营目的是矛盾的. 非常钦配那些不计较回报的捐款企业,可称之为一等企业, 体现着企业在这个社会的存在的价值. 但要所有的企业具备这种精神, 是不可能的. 与是,有了二等和三等甚至不入流的企业

房地产企业起家的背景灰色的比较多,估计以不入流的居多. 以能言善辩的冯仑们为例. 如果不了解其背景,单纯看他的文章和书及理论, 感觉会很好. 但如果知道冯仑出道前的工作背景,这种感觉会折扣掉一多半. 在野蛮生长--草根的力量中, 语言大胆的冯也对自己起家的真正原因含含糊糊. 房地产企业这种灰色背景, 决定了其撅取利润的方式也是灰色成分很大. 官商合一,银企合一, 风炒概念, 以次充好,操控房价,导致房产企业的很多真正幕后大姥无法走到公众面前. 还有一个稍微正面一点解释捐款少的原因,就是房地产企业的地域性很强. 因为离不开本地利益共同体, 使得几乎没有几家全国性的房地产企业. 维系其存在的主要因素,在于利益共同体, 而不在于公众, 所以要求其利用震灾提升企业形象就变的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