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系列谈:天灾面前难道该听天由命


在对待世界难题上,老百姓可以气馁,可以有放弃的辩护,但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有为解决难题奋斗终身、永不停息、锲而不舍志向和勇气;有敢于天下先,做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胆量和胆识。

 

汶川7.8级地震艾君系列谈(2)

天灾面前难道该听天由命

艾君/文

 

看到不少网友们在探讨、在骂我们的预报工作,有的专家们也在以“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加以辩护。

地震、自然、天地人,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难道真的该听天由命?真的该喊出失落的、悲观的“世界难题” 的论调?

思索的翅膀,让我陷入了深思。的确,“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难道面对世界难题我们也只有放弃科学的追求探索精神,去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攻关上难道只会学拿来主义?如果只会拿来主义,我们还如何追求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伟大目标呢?哥白尼、陈景云等科学家对待科研的态度就是有敢于做“天下第一”的勇气,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家、数学家。

在对待世界难题上,老百姓可以气馁,可以有放弃的辩护,但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有为解决难题奋斗终身、永不停息、锲而不舍志向和勇气;有敢于天下先,做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胆量和胆识。

思索的翅膀,让我陷入了对方法论的思考。我们有的科技工作者在对于某些学术的研究上是否走入了误区了呢?是否陷入了崇洋媚外不相信自力更生、自己的智慧的盲点呢?是否陷入了唯我独尊、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闭门造车的科研死胡同了呢?

不久前,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迷信于权威就在放弃“真理”》,在任何学科里,要相信专业权威的理论,但不能迷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科技史的创造者。在一些大是大非、一些疑难学科的研究上谁忽视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就会得到科学的惩罚,这是对待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问题。

作为年轻的学科工作者在对待社会问题、科技问题的研究上切莫迷信于一些权威论调、迷信于一些主流观点、迷信于一些传媒传播观点。必须懂得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去作自己对真理的判断。主席过去讲得多好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地震已经发生,对我们的启示会使很多很多。网友们在网上骂我们的地震工作者几句,怀疑我们的专家学者,议论我们对于地震的预报能力……都很正常,这是对于他们工作的促进,鞭策和痛爱。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种灾难表露的心情都可以理解,喊几声、骂几句都可以理解,也无可加以干涉。天灾已经发生,眼下最重要就是投入到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抗击灾害、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洪流中。(艾君/文,2008年5月14日北京天为堂)

[链接]

2008-05-19 | 汶川地震系列谈:地震,震不垮我们民族的脊梁

2008-05-19 | 汶川地震系列谈:总理的眼泪

2008-05-18 | 汶川地震系列谈:天灾面前难道该听天由命

2008-05-18 | 汶川地震系列谈:坚定信念 人定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