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悲恸过后的顽强奋起和重建的信心
李华新
五月十九号至二十一日,中国的举国哀悼日。
北京4:57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 ,然后是下降半旗,来表达全体中国人对四川汶川地震受难者的哀悼。
14:28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悼之情。
这三分钟注定要深深铭记在国家的记忆中。
在这一刻,在同一时间进行哀悼是对生命尊严最高规格的纪念。
从地震发生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八天,这八天泪水一次次风干又一次次湿润。
这八天也是十万大军从死神手中争夺鲜活生命的日子。
而从全国的哀悼日开始,中国的记忆必定进入历史的记忆。
在这一刻中国因默哀,而让悲痛的记忆便永远进入了不朽。
一位50多岁的男人来到献血点偶语写腼腆的说,我是一个下岗工人,我没有钱,我就献点血吧。
一位正在做剖腹产的医生在地震来临时没有一人惊慌,没有人逃离直到做完手术。
还有用身体救护学生的老师。
还有为了早日进入灾区探路而牺牲的战士。
还有那些在街头献血的人群。
还有那些慷慨捐款的老人和孩子。
高难度的考题,是在考问我们的善良的心和一定坚强起来的心。
你是诗人那么今天你必须会写下诗篇,你是作家那么你一定会会纪录下今天日子里的感情。
逝者安详的离去,生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默哀日,让我们的心与灾区人的心一起跳动。
在这个哀悼日,让我们的心全国人民的感情一同感同身受。
国殇日,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地震灾区人民的哀悼。
我们悲恸、我们哀伤,我们的流水在流淌,我们的心在滴血般的痛。
但是我们不能只是沉侵在悲伤之中。
任何的困难压不倒中国人民。这是总书记洪亮铿锵有力的话,这是中国人的心声。
可是悲哀不能也不会是中国人的全部,
默哀,这是所有中国在同一时刻共同的心情。
哀悼,这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情感。
我们无法不悲哀,可是悲哀不是生活的全部。因为生活应该是更加的美好,家园会是更加的美好。
我们的哀悼是真挚的,我们的期待新汶川会更加美好。
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四川人顽强的意志,灾难会很快过去。
让逝者安详,让生者前行。
北京的长安街,在这一刻时间停止了,所有的车流在这一刻停留下来,人们开始集体的默哀,这三分钟是如此的漫长,这三分钟是如此无法压抑悲伤的情感。
都江堰的一所小学也开始在操场开始上了第一节课。孩子们又给予了这个古老的城市上空生命气息;
北川中学的校牌被重新挂起来。他们开始了第一堂课,他们重新开始了学习。
就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因为这些灾难中的学生,还是要面对国家对你的选择,因为北川的学子,需要用优异的成绩让天堂的父母放心,让所有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乡亲放心,让我们的总书记和总理放心。。。。。。
生活在继续,学习也要继续,而且还要参加高考。面对高考,他们也是需要接受祖国的选拔和考验。用更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支持。
32年前祖国的一场灾难是中国在一个特定时期发生的,今天的中国国力财力已经大大提高。物质财富的积累已经大大增长。这是社会财富的显著变化,但是,中国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民众的意志和精神,是在困面前、在灾难面前坚定的意志,是又一次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力量。中国是在苦难中存在和发展的,中华民众的历史,也是在灾难和苦难中成长的,灾难使我们成长。灾难使我们坚强,灾难突然降临,灾难是不幸的,但是灾难只能使中国人们更加坚强。
面对灾难地的态度是一个民族的态度,面对灾难的坚忍是一个民族品质的集中体现。
面对灾难是我们的民族年轻一代成长起来的一场考验。是大自然对我们的 一场 新的考题。苍天没有眷顾我们,我们不抱怨苍天,苍天没有眷顾我们,我们不怨恨苍天。在天灾面前,我们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坚强,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重新建设被毁的家园。
我们的热泪一次次流淌,我们可以任其流淌。
我们的悲痛需要释放。我们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悲伤,无法不悲泣。可是我们必然做出选择的是重新的雄起,和更为坚强的雄起。
180秒让时间凝固了。
180秒的悲痛让我们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180秒的时间是力量的重新聚集。
我们需要信心勇气力量。我们需要用百倍的力量重新建设新的家园,更美好的家园,更幸福的家园。
(济南 李华新)